尿素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 ).docx
《尿素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素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 ).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尿素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尿素测定试剂注册申报 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 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尿素测定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 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 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 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 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 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 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
2、水平下制定 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 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尿素测定试剂是指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 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对人血清、血浆中尿素浓度进行体 外定量分析的试剂。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 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 242号),尿素测定试剂 管理类别为类,分类编码6840。从方法学上讲,本指导原则只适用于酶偶联监测法测定尿 素。基于其他方法学的尿素测定试剂盒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但应 根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内容是否合
3、适,若不适用,应另 外选择适用自身方法学特性的研究步骤及方法。酶偶联监测法测定原理:尿素在尿素酶作用下水解为NEU+和CCh, NH4+ NADH 和-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CO2o谷氨酸和 NAD+o由于NADH被氧化成NAD+,在34Onm吸光度降低, 其吸光度降低值与尿素浓度成正比。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尿素是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氨基酸经 脱氨基作用分解成a-酮酸和NH3o NH3在肝细胞内进入尿素循 环,与CCh反应生成尿素。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蛋白的摄入 量、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和肝功能状况。生成的尿素经血液循 环主要由肾脏排出。尿素的分子量
4、小(60D),血浆中的尿素可 全部从肾小球滤过,正常情况下约30%40%被肾小管重新吸 收,肾小管亦可少量排泌尿素。人体内的氮主要以尿素的形式排 泄,尿素在肝内合成,释放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肾脏排出,在肾 小球肾炎、休克、尿路梗阻、肾盂肾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慢 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导致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严重充血性心力 衰竭、营养过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脱水和胃肠道出血,都会 使尿素升高。而低尿素常见于怀孕时蛋白质摄入减少、急性肝功 能衰竭和静脉输液治疗中。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 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 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
5、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 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 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L产品预期用途及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1.1 尿素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 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1.2 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如临床相关疾 病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方法等。2 .产品描述包括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控制 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关键控制点,校准品的制备方 法及量值溯源情况,质控品的制备方法及定值情况。3 .有关
6、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体外诊断试剂中的主要原材料,如果采用动物、病原体、人 源的组织或体液等生物材料经处理或添加某些物质制备而成,应 当提供相应的说明文件,证明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 环境是安全的,并对上述原材料所采用的灭活等试验方法进行说 明。人源性材料需对有关传染病(HlV、HBV. HCV等)病原 体检测予以说明,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4 .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5淇他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相关产品所采用的 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 同等。(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应提供主要原材料、校准品(如产品包含)、质控品(如
7、产 品包含)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验证有关的研究资料,质控 品的定值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等。(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主要工艺包括:工作液的配制、分装或冻干等描述及确定依 据,应包含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反应体系包括样本 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样本用量、试剂用量、反应条件(温度、 时间等)、校准方法、质控方法等研究资料。(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L引言Ll概述:简单描述试剂的反应方法、试剂研制或优化的过 程,性能评估的目的;1.2 列举性能评估所引用的相关标准和资料;1.3 性能评估使用试剂的组成、包装规格、批号、有效期、 注册证信息(如有);1.4 校准
8、品、质控品的生产企业名称、批号、有效期、注册 证信息;1.5 使用的仪器名称、型号;测定原理及该仪器的反应参数。2.应至少提供三个批次样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包括具体 的研究方法、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性能评估时应 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 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分析特异 性(抗干扰能力)、分析灵敏度、试剂空白吸光度、试剂空白吸 光度变化率及其他影响检测的因素等。2.1 准确度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包括:相对偏差、比对试验或回收试验 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相对偏差该研究项目用有证参
9、考物质(CRM)和相应的参考测量程 序对试剂(盒)进行测试,重点观察对相应(参考物质)检测结 果的偏差情况。比对试验建议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准确度方法学比 对)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等相关国内外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使用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试剂,与 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人待测样品(至少40例样本),每份样 品按待测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比对方法分别检测,用线性回归 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及每个浓度点的相对偏差。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 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 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
10、样本类型、浓 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其中,浓度分布应 覆盖产品的可报告范围。回收试验建议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准确度-回收实验)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要求完成准确度评估。以人血清样品为例:在人血清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品或校准品溶液或纯品, 分别测定回收样本及基础血清样本浓度,计算回收率。选择合适浓度的人血清样本,分为体积相同的34份,在 其中23份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相同体积的标准品或校准品溶 液或纯品制备待回收分析样本,加入体积小于原体积的10%,制 成23个不同浓度的待回收分析样本,计算加入的待测物的浓 度。在另一份样本中加入同样体积的无待测物的溶剂,制成基础 样本。
11、用待评价系统对待回收分析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对 样本分别重复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2.1.3.1加入浓度n=标准液浓度nx标准液加入体积/(样本体积+标准液体积),1 a,叶食向密去. 100%回收率n =加入浓度n测定待回收分析样本浓度均值n -测定基础样本浓度均值2.1.3.3计算平均回收率:、(向收窣1 +回收率!回收率n) 100%平均回收率二2.L3.4计算每个样本回收率与平均回收率的差值:每个样本回收率与平均回收率的差值=回收率n平均回收 率如差值超过10%,应查找原因并纠正,重新进行评估。2.1.3.5计算比例系统误差:比例系统误差=IlOO%-平均回收率
12、I2.1.3.6结果评估:回收率结果至少应满足在90%110%范围内,同时满足临 床需求。1.2 精密度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高、低值质控品或两个浓度水 平的样本进行,两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且有一定的 临床意义(医学决定水平)。通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临界值附近 样本和异常高值样本。测量精密度的评价方法并无统一的标准可 依,可根据不同的试剂特征或申请人的研究习惯进行,建议参考CLSI EP05-A3或国内有关体外诊断产品性能评估的文件。1.3 线性范围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 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 合人血清,且应充分考虑多
13、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需在预期 测定范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 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 渐减少数据点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确定出线性范围。超出线性 范围的样本如需稀释后测定,应作相关研究,明确稀释液类型及 最大可稀释倍数,研究过程应注意基质效应影响,必要时应提供 基质效应研究有关的资料。1.4 分析特异性应明确已知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采用回收实验对 不同浓度的溶血、黄疸、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干扰 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物质浓 度,明确干扰物质无影响的最大浓度。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 要由申请
14、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1.5 分析灵敏度用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测试,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 产生的吸光度改变。换算为n单位吸光度差值(AA)或吸光度 变化率(Amin)即为本产品的分析灵敏度。1.6 试剂空白吸光度用指定空白样品测试尿素试剂(盒)。在测定分析仪设定参 数下,记录测试反应完成后的吸光度(A),重复检测,测试结 果即为试剂空白吸光度测定值。1.7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用指定空白样品测试试剂(盒),在测试主波长下,记录测 试启动时的吸光度(Al),扣除反应的非线性段或约5min(t)后的 吸光度(A2),计算出吸光度变化值A2-Alt即为试剂空白吸光度 变化率(
15、Amin)o1.8 抗凝剂的影响如果试剂盒适用样本类型包括血浆样本,应采用各种适用抗 凝剂抗凝的血浆样本分别与血清样本进行试验研究。方法为对比 线性范围内的同一病人的血清和血浆样本(不同抗凝剂样本例数 要有统计学意义),应包含医学决定水平以及低值浓度样本进行 检测以验证申报试剂对于血清和血浆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1.9 其他需注意问题如注册申请包括不同适用机型,需要提交在不同机型上进行 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资料及总结。如注册申请中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 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的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 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进行的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 资料及总结
16、。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 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 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定值(如有)校准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包括定值试验资料和溯 源性文件等,质控品应当提交在所有适用机型上进行的定值资 料。应参照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 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 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的研究 资料,提供质控品定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研究资料。(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提供参考区间确定所采用的样本来源、确定方法及详细的试 验资料,应明确参考人
17、群的参考标准,研究各组(如性别、年龄 等)例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若引用针对中国人群的参考区间研 究的相关文献,建议参考WS/T404.5-2015临床常用生化检验 项目参考区间第5部分:血清尿素、肌酎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应与产品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保持一致。(六)稳定性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 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试剂的稳定性,通常包括实时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 性、复溶稳定性等。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 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实时稳定性研究, 应提供至少3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 资料。样本稳
18、定性主要包括室温保存、冷藏或冷冻条件下的有效期 验证,适用冷冻保存的样本,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均应在说 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七)临床评价资料此项目已经列入关于新修订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 录的通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94号)中免于 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 的相关要求,申请人可按照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 临床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 告2017年第179号)要求进行临床评价。如无法按要求进行临 床评价,应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
19、验的开展、方案的制定以及报 告的撰写等均应符合相关法规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 导原则的要求。L临床评价路径L申请人应当根据尿素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应的评价方法,充 分考虑尿素的预期用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研究,可以选择 以下两种评价途径之一。Ll与境内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证明两者具 有等效性。应选择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产品作为对比试 剂,同时应充分了解对比试剂的技术信息,包括方法学、临床预 期用途、主要性能指标、校准品的溯源情况、推荐的阳性判断值 或参考区间等,应提供已上市产品的境内注册信息及说明书。L2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考察待评价试剂与参考 方法的符合率/一致
20、性。应选择参考实验室进行研究,参考实验 室应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相关检 测资质。2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的建立可参考相关方法学比对的指导原则,并重点 关注以下内容:2.1 样本要求2.1.1 选择涵盖预期用途和干扰因素的样本进行评价研究, 充分考虑试验人群选择、疾病选择等内容,样本应能够充分评价 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2.1.2 样本数量应采用合理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应符合统 计学要求。该产品可选择总样本量不少于40例并分别采用待评 价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进行双份测定的方式,其中参考区 间以外样本应不少于50%,亦可选择总样本量不少于100例并分 别采用待
21、评价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进行单次测定的方式。2.1.3 应注重医学决定水平量值附近样本的选择,并涵盖检 测范围。如涉及需分层统计等复杂情况,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 当的样本量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价。2.1.4 评价用的样本类型应与注册申请保持一致。对于具有 可比性的不同样本类型,如血清和血浆样本,可在分析性能评估 中对样本适用性进行研究,或在临床评价中对每种样本类型分别 进行符合统计学意义数量的评估。2.2 试验要点2.2.1 在试验操作的过程中应采用盲法。待评价试剂和对比 试剂/参考方法应平行操作,整个试验应有内部质量控制。222建议该产品试验检测周期至少5天,以客观反映实际 情况。2.2.3
22、 扩大样本量和延长实验时间将提高试验的可靠性,申 请人应选择适当的样本量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价。2.3 数据收集和处理对于该产品,应首先进行离群值观察,离群值的个数不得超 过限值。若未超限,可删除离群值后进行分析;若超出限值,则 需合理分析原因并考虑纠正措施,必要时重新收集样本进行分 析。离群值分析和处理方法应有依据。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应 能证实待评价试剂相对于对比试剂/参考方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偏 倚或偏倚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3 .临床评价报告临床评价报告应对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情况和数据分析方法 等进行清晰的描述。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3.2 基本信息,如产品名称、申请
23、人名称及联系方式、试验 时间及地点等。3.3 试验设计,详细说明对比试剂/方法选择、样本入组和排 除标准、样本量要求、设盲要求、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内容。3.4 试验实施情况,具体包括:3.3.1 样本选择情况,包括例数、样本分布等。样本例数应 详细说明计算方法及依据。332临床评价所用产品信息,如评价用试剂、对比试剂/方 法、配合使用的其他试剂/仪器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规格/型 号、批号等。333实验过程描述。334试验管理,包括参加人员、质量控制情况、数据管理、 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3.3.5 数据分析及评价结果总结,根据确定的统计方法对检 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产品的临床性能进行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尿素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 尿素 测定 试剂 注册 技术 审查 指导 原则 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