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法学专业.docx
《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法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法学专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题目: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机制研究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立案登记制的落地实施,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法院案件数量大幅提升,在审判力量长期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案件涨幅的不断上升对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审结案件提出了严峻考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实行繁简分流制度成为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运行现状展开调研选取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法院,以繁简分流识别模式、分流识别方式、组织机构、处理模式、程序便利等作为主要分析要点,将相关情况梳理,总体改革针对方向为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等方面进行有序展开,当
2、然也存一系列问题需要改进。关键词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改革运行机制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TheresearchOftheOPerationmechanismOfthediviSiembetweenComPleXandSinlPleSySlemandCiVilCOmmercialCaSeS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andtheimplementationofthecaseregistrationsystem,humanawarenessoftheruleoflawhasincreasedsignificantly.Atthesa
3、metime,thenumberofcourtcaseshasincreasedsignificantly.Astheprerequisitesofthepowerofjudgekeepthesame,theincreasedcasesbringaseveretesttothefairnessofpeople*scourtandtheefficiencyofcasetrial;whichcanbeunderstandasthecontradictionstotheamountofpeopleandcases.Tosolvethisproblem,theimplementationofthedi
4、visionbetweencomplexandsimplesystemhasbecomeoneofthemostimportanttasks.Accordingtothissystemandcurrentsituation,somerepresentativecourtshavebeenselectedwhichapplythemodeofthedivisionbetweencomplexandsimplesystemandthediversionrecognitionmethod,alsotakeanessentialroleofthefollowingpoints:Organization
5、alstructure,processingmodel,proceduralconvenience,themainpointsofanalysis,andtherelevantsituation.Optimizingjudicialconfirmationprocedures,thereformtargetsimprovedsmallclaimsprocedures,summaryproceduralrules,andelectroniclitigation;thescopeofapplicationofthesingle-termsystemisalsoexpanded.Therulesan
6、dotheraspectsarecarriedoutinanorderlymanner,buttherearestillaseriesofproblemsthatneedtobeimproved.KeywordsCivilcommercialcasesthedivisionbetweencomplexandsimplesysteminstitutionreformoperatingmechanism1 弓I言12我国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内涵分析11.1 开展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现实原因21.2 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法理背景33我国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现状43.1合理拓宽司法确认程序
7、适用范围73.2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83.3完善简易程序适用规则83.4裁判文书简化94我国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94.1缺乏标准化分流制度94.2改革所对应的配套措施存在问题104.2.1相关程序人员明显不足104.2.2保障举措还不完善104.3审理过程依然无法绝对简化115我国繁简分流制度有效构建与完善建议115.1科学划分案件繁简的标准125.1.1基本事实作为识别标准125.L2案件类型作为识别标准125.2司法资源配置更加优化135.2.1各级审判权限相应拓宽135.2.2简化审案流程145.3建立和完善送达程序15表1部分改革试点法院情况梳理41引言司法职权优化
8、配置,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规范的司法行为,从而使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成公正、高效、权威的制度,这是针对全国法院面临的新收案件持续增长、民商事案件占比持续增加的现状,提出的司法体制改革新要求,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全方面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近年来民商事案件数量上升速度加快,加之法官员额制度改革使得各个法院案多人少问题逐渐突出。案件数量在整体司法实践中逐年上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规范和完善案件繁简分流的路径,探索案件速裁新模式,成为当前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任务。2020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出台,规定了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20个城市中级及
9、辖区基层法院和部分专门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试点时间为期2年。在试点方案原则性规定和总体框架指导下,各试点地区法院展开了对试点方案实施的具体探索,繁简分流改革机制在各地试点法院中逐步建立。根据各试点法院开展情况分析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的问题,并且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建议,对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已从1978年的61万件增加到2016年的2000多万件。而全国法院受理案件的80席以上在基层法院,基层法院受理的大多数又是简单案件。鉴于“案多人少”的矛盾是法院面临的突出问题,2019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
10、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要求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2020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出台,规定了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20个城市中级及辖区基层法院和部分专门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试点时间为期2年。但是,繁简分流改革不仅需要注重短期效果,而且需要不断纵深推进。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繁简分流改革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可谓正当其时。2我国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内涵分析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涵义指法院内部设置专门的主体或组织根据收到的案件的种类、性质、案件中标的额的大小等区分
11、出“简案”与“繁案”,并将案件分配进入不同的审判程序,交由与之相匹配的审判主体进行审理,使案件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内得以公正审判的程序规范。2.1 开展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现实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更加多元,特别在解决矛盾纠纷方面,当事人不仅希望结果公正,更追求多层次、多种类、更便捷的纠纷化解路径。另一方面,法院诉讼案件连年增长,导致化解人案矛盾、提升审判质效的压力不断加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已经逐步突出并且作为繁简分流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主要分析的原因,同时还有存在的问题有程序过于冗杂民众怕诉心态普遍存在,以及需要加快司法进程推进,节约司法资源。可以说,“案多人少”矛盾是推进繁
12、简分流的直接原因。因此,根据以上原因为了进一步从制度上挖掘潜力、提升效能、激发活力,对原有的诉讼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已是迫在眉睫。而案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家强制力保障与结果的可预测性是诉讼相对于其他矛盾解决途径的优越性,最近几年来最高院的司法便民措施的颁布将民众诉讼热情大大提高。而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权的唯一组织机构,将诉讼的结果加入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监督,将诉讼的结果执行力大大提高。而诉讼结果的可预测性将当事人对于风险的判断变得可预测,使得当事人对于诉讼结果可以有所准备,这同样也保证了法官判决的公正性,减少了枉法裁判的可能性,也呼应了公众对于诉讼的期待。由此相较于通过非诉的纠纷解决机制获得的
13、解纷结果由于缺乏法律效力,人们无法对结果进行预测,即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也使得人们不会轻易选择此种解纷方式。第二,民众对非诉程序的了解不足并且赖诉心理严重,近年来法治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公正法治权威深入人心,但是民众对于权力与责任并存的认知不足,导致大部分人对于非诉这种现存便捷快速的纠纷解决机制认同感大大降低。产生了严重的赖诉心理。第三,非诉机制自身对于案件解决、过滤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目前我国对于调解程序的配套措施设置不完善、不成熟,人员业务能力、机构组织架构、配套程序设置等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法规,因此调解过程无法发挥实质性效用,将纠纷全部推至法院,也是导致案多的重要原因。综上,案多人少的
14、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诉讼程序的顺利开展,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已经迫在眉睫,只有节约司法程序,大大加快办案进度,在保障当事人基本权益的同时合理分配司法资源也是繁简分流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2 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法理背景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涵义指法院内部设置专门的主体或组织根据收到的案件的种类、性质、案件中标的额的大小等区分出“简案”与“繁案”,并将案件分配进入不同的审判程序,交由与之相匹配的审判主体进行审理,使案件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内得以公正审判的程序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已从1978年的61万件增加到2016年的2000多万件。而全国法院受理案件的80%以上在基层法院,
15、基层法院受理的大多数又是简单案件3。鉴于“案多人少”的矛盾是法院面临的突出问题,2019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要求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2020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出台,规定了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20个城市中级及辖区基层法院和部分专门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试点时间为期2年。各试点法院开始改革尝试、通过控制诉讼案件审理总量、促进调解结案、提高案件审理质量、通过分流减少案件堆积量、各个程序以及前期工作做减法,大力配合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同
16、时保证审判质效有增无减,繁简分流制度的建立是适应我国司法现状的创新,与司法体制改革“高效、简明、先进”的目标相一致,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繁简分流机制的完善和案件速裁模式的探索更具有现实意义。繁简分流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首先是在微观层面的体现中,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是指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的繁简分流,不同案件分别适用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审理,案件当中涉及的标的额大小、当事人的数量、事实和法律关系复杂程度等诸多因素,将民商事案件区分成“简案”与“繁案”,在处理时候分别根据“简案”与“繁案”配置与之相对应的司法资源处理,从而达到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现简案快审、
17、繁案精审,提升审判质效的结果;其次,在中观层面中的体现为对于案件处理方式的区分,其中同样包括诉讼过程中区分为的不同程序,同时又包括诉讼外部的多种途径的多元化解,旨在将问题能调则调节约司法资源,同时大大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最后,在宏观层面,是指司法资源配置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不单包括了诉讼过程内外的分流,而且包括司法资源的优化分配。在我国的实践实施过程中对于繁简分流制度的构建多以微观层面着手点,同时在各试点法院的实施中,构建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独有特色流程。目前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在试点地区的建构与完善,大多依托立案分流、诉前化解、审判程序分流等,进一步建成多层级、多元化纠纷化解体
18、系。43我国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现状经过一年各试点法院的配合,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效果已经卓有成效,司法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升,司法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更具有针对性,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建设更有信心,对我国司法公正更加信任,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7月以来,最高法院共发布十批改革案例,其中包含数个涉及繁简分流改革案例。本文选取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法院,以繁简分流识别模式、分流识别方式、组织机构、处理模式、程序便利等作为主要分析要点,将相关情况梳理如下:表1部分改革试点法院情况梳理法院分流识别模式分流识别方式组织机构处理模式程序便利配套措施厦门市中院“案由”分流识别模式:通过对历
19、年来工作量和法官业绩数据针对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物业服务纠纷、信用卡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赔针对六类简单案件推行要素式审判,设计“审判要素表”为六类案件分流方式成立市级诉非联动中心,对接联动公安、人社等38家部门,搭建诉非联动信息化平台,对接政法委综治信息平台及嵌入社区“诉非联动”模式,通过司法确认与多元解纷相结合,建立司法确认“快立快办”机制,建立健全“分层过滤+诉调对推进“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文书简化”三大任务,在类案研判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标准化识别、便捷化送达、结构建立健全“分层过滤+诉调对接+司法确认+诉前分流”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治理4肖冲.
20、繁简分流机制的构建逻辑及法理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3):94-98法院分流识别模式分流识别方式组织机构处理模式程序便利配套措施偿责任纠纷等六类简单案件,适用速裁审理网格平台,创新打造金融、知识产权纠纷领域一站式多元化协同平台接+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治理化审理、模板化文书”的简案分流快审机制,切实提高办案质效。贵州黔南法院“案由+内容”分流识别模式:进入诉讼程序的一-、二审民商事案件,根据案件案由、诉讼请求、法律关系、诉讼程序等要素,确定繁简分流审查识别标准。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自动分案系统,逐步升级为“分调裁审”系统,自动识别案件繁简程度。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
21、门的程序分流员,对适合调解的案件,开展诉前委托委派调解或专职调解。基层法院共设立法官工作站72个,诉讼服务点222个。运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深入推进分调裁审工作。繁简分流贯穿立案至归档,开展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上诉案件可凭一审电子卷宗先行立案。简化庭审方式,开展门诊式、要素式庭审;结合庭审改革,简化裁判文书:创新庭审记录方式,运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庭审语音同步转化为文字并生成庭审笔录,实行远程开庭,简化送达方式。洛阳市中院“案由+标的额”分流识别模式:根据案由、标的额进行繁简分流分配适当的审理团队采用智能分流+人工分流的方式进行程序分流,建立民事速裁团队和简易团队,依法审理小额诉讼程
22、序、简易程序案件统一由3个民事速裁团队进行审理,同时民事速裁团队向前对接3个专业调解团队、向后衔接5个专业民事审判庭“速裁快审+电子送达”快速化解小额纠纷、在线调处解纠纷、“二审独任+调裁衔接”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司法确认程序免收诉讼费,可以减轻当事人经济负担,减少诉累,并且司法确认可以将“无书记员+在线庭审+表格式判决书”:无书记员的庭审,采用全程录音录像方式,准确、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整个庭审过程、将格式化的模板与具体案件信息结合,实现文书即时生成法院分流识别模式分流识别方式组织机构处理模式程序便利配套措施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程序之外西安市未央区法院“法律关
23、系+办案周期”分流识别模式:办理难度较大、审理周期较长的案件定义为“繁案”,争议较小、法律关系清楚、审理周期较短的案件定义为“简案”。优化审判团队作为扩大独任制改革的牵头部门,该庭合理配备审判力量,并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及时转化审判程序、针对公司纠纷、房屋买卖纠纷、票据纠纷等类型案件,组建合议庭加强沟通交流,定期就案件进行研讨,形成决议供主审法官参考。“5+E”模式:“5”为“简”案团队在收到案件后的5种处理方式,BP:完善诉讼材料、完成文书送达、完成管辖审查、开展诉讼调解、完成简化审判;“E”为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处理案件。通过“5+E”模式分流后的案件,则依托专业化审判团队进行精细审理,即通过要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法学专业 民事案件 繁简 分流 制度 运行机制 研究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