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opyright?20062022新教案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6-2022新教案网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教学目标:1、 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 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3、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一铺地砖。例题中给出了小明卧室的长和宽以及地砖规格和单价。其中卧室的单位是米,地砖的单位是厘米,单位不统一涉及到单位换算。本课要求学生解决三个问题:(1)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
2、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2)用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3)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m2,用边长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问题1和问题2都是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地砖的块数(有三种方法)。即:卧室面积一块地砖面积二地砖块数一排地砖数X排数二地砖块数一块地砖面积X地砖块数二卧室面积。前两种方法是算术方法(也是估计方法),第三种是方程。在计算之前,要让学生估计地砖块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一个问题作为例题处理,第二个问题作为巩固题处理并且涉及到地砖不是整块数时要采用进一法处理
3、。第三个问题比例题还要简单。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铺地砖,重点是弄清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多数已经遗忘了是怎样铺地砖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换算进率混淆。另外,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解方程。计算图形的面积没有问题,但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比较困难,多数学生怕麻烦,喜欢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理念:1、通过自主学习,在观察比较中获得新知。2、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突破难点。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铺地砖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进一步
4、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通过铺地砖活动,认识到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选择所需的地砖。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估计地砖的块数。教学关键:理解地砖是怎样铺的。教学设计与策略:本课教学设计流程为为:揭题复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一一全课总结课开始直奔主题,揭示课题,然后利用课件复习怎样铺地砖,这样既理解地砖是怎样铺的,又得出了估算的方法。新课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图画找信息提问题。其中把书上的第三个问题改为“用哪种地砖便宜,便宜多少钱?”。第一个问题作为例题处理,利用课件先估算地砖块数,再独立精确计算。担心学生不用方程解,所以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方法解决,即: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
5、,用一排地砖数乘排数或用方程。学生汇报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并板书出数量关系式。最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小结后,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重点引导地砖不是整块数时该怎么办?第三个问题与1、2题相同且更简单,所以改为“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采用口答完成。课末如果有时间,可进一步拓展,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计算那种地砖更省钱?如果有,把它写下来。如果没有时间,可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最后是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数学书、了解生活中是怎样铺地砖的。本课的难点是估计地砖的块数,突破这一点关键就是理解地砖是怎样铺的。所以课件演示铺
6、地砖会突破难点。也为新课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课外了解铺地砖,既帮助理解新知,也获得了必要的课外知识。板书设计:三种方法并排,三个数量关系式写出来,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和运用。教学过程:一、揭题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图形面积计算、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铺地砖问题。(板书课题:铺地砖)2、你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铺地砖的吗?3、(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地面,这是地砖的规格。你认为该怎么铺?估计一排可以铺几块?可以铺几排?估计这个地面可以铺多少块?小结:我们知道了地砖是一排一排的铺的,而且还知道怎样估计地砖的块数。二、探究新知1、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爸爸准备
7、给小明的卧室铺上地砖。要铺地砖,首先要了解什么?2、(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观察图画,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3、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解决这三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齐读这三个问题。5、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默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铺满、至少)6、估计大约要多少块转?(课件展示估计过程)7、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准确地计算出地砖的块数吗?独立计算,看谁的方法多。8、汇报,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板书数量关系式。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400X300(40X40)40040(30040)解:设至少需要边长40Cm的地砖X块。=1200001600=
8、10X7.5(4040)x=400300=75(块)=75(块)x=75答:至少需要75块。9、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10、齐读数量关系式。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地砖块数的方法很多。以后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三、巩固练习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有信心完成吗?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2、汇报。追问:为什么要2134块?小结:当地砖不是整块时,我们要采用收尾法。四、拓展练习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计算哪种地砖更省钱?如果有,把它写下来五、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铺地砖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卧室面积一块
9、地砖面积工地砖块数一排地砖数排数二地砖块数块地砖面积地砖块数二卧室面积400X300(4040)40040(30040)解:设至少需要边长40Cill的地砖X块。=1200001600=10X7.5(4040)x=400300=75(块)=75(块)1600x=120000x=75答:至少需要75块地砖,需要600元。Copyright?2006-2022新教案网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
10、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趣。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2 .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判断闰年的方法。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猜生日2 .导入揭题:“年月日”3 .自主学习探索年月日可以用来表示我们的出生日期外,同学们还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生:大家知道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那是不是都像我们大家刚才说的这样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年历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
11、并完成这张表格(见下表)。4 .展示评议交流认识年月口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2月我们把每个月有31天的叫做大月,30天的叫做小月。2月呢?平年、闰年的认识像这些年份的2月是28天的一年,我们叫做平年,2月份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师:谁能猜猜接下去的哪一年是闰年?(2008)你是怎么想到的?它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比赛找闰年:1840、1949、1997、2002、21002100是闰年吗?说明“百年不闰”的原因。5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请同学们在表格的最后一行中填上一年份,并分别填出这一年每个月的天数。并算一算这一年的天数
12、。6 .练习今天4月30日,是小明的生日。在生日快乐会上,小明问小丽:“你的生日是哪天?”小丽说:“我呀,比你小五天,你说我的生日是哪天呢?你猜猜小丽的生日是几月几日。7 .总结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那还有什么遗憾?19992004年各月天数的统计199819992000200120032004要求:先填一填后想一想,再与同学交流。(有几点就写几点,注明1、2、3)从上面的表格中,我发现了:【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7477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材简解】:本课内容是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
13、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和直观推理等活动来帮助理解面积,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第一道例题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有让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
14、平面图形的大小。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设计理念】: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J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家庭购房时听说过,从各种媒体中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
15、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一一图形中的面积一一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一一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
16、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一幅画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漂亮吗?为了使这幅画长时间保持整洁漂亮,我想给它封上一层塑料膜,那我需要考虑这幅画的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1、认识“面”(1)摸一摸我们周围许多的物体都有面,出示一本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能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吗?指名摸(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
17、摸看。)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2)比一比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生齐读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等
18、,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一说)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1、(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看这里的一些物体,都认识吧。(红领巾、钟面、小正方体、树叶、直尺)这些物体中,它们的的表面是什么样儿的呢?2、现在我将这些物体的表面描画下来(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不规则图形、长方形)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课件闪烁描画后的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四、比较平面图形面
19、积的大小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2、咱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吗?(多媒体出示)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板书:观察)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口口生:看出来的。师:我知道你们都是直接看出了它们的大
20、小,但老师要提醒大家,有时直接观察大小不太可靠,所以老师今天更想知道除了用直接看的方法,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交流汇报。师:我刚才在下面看时,发现很分页代码多同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方法,现在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方法了。谁愿意上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方法。(调至实物展台)生1:重叠师:同不同意,和他一样的举手。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重叠法,老师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同学使用了老师提供了透明方
21、格纸。生2:数方格生3:用纸条量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1、想想做做第3题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形(先不出示方格背景),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2、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咱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
22、4题。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3、想想做做第4题。最后咱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面图,你觉得这所小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四、总结全课: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观察面积重叠平面图形的大小数格子用纸条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
23、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8 .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9 .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三位数 除以 一位数 有余 除法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