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4 .理解分数的两种意义。教具准备:圆片。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7个是()是()个3个是()是()个3.把6块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多少块?师:怎样列式?板书:每份数二总数总份数二、教学实施1 .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1。把练习3改成“把1块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多少块?”就成课本的例(1)请学生读题。列式。师:为什么用除
2、法?结果是多少?(2)分组操作、讨论、汇报。生1: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就是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二)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所以13二2 .学习例2。(1)板书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多少块?”(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演示分的过程。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3块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块月饼的就是块。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师相应板书:1块月饼的就是块。(3)理解。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4)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3 .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观察讨论。请学生观察:13=34=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二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
4、算。分页代码(2)思考。在被除数除数二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bO)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三、总结提高。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理解了什么?四、巩固练习。1. 78=37=145=()()=()()2.米表示()米的,也可以表示5米的()。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组在
5、第8周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收获多多。这一内容,不是简单的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仔细研读教材与教师用书,例1是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把除法意义与分数联系起来。例2例出算式很容易,但得出计算结果,理解不容易,因此教材安排了一组图,让学生通过动手,通过操作、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理解计算结果。前几天学习的分数都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即分率),可今天求的却是具体数量。教学例2时,虽然运用学具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但仍旧感觉推进艰难。学生困惑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1、为什么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2、通过
6、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2块,取出其中的3块,为什么不能用块表示呢?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1.复习环节巧铺垫。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填空的练习。3个是(),是()个。2.审题过程藏玄机。在教学例2请学生读题后,首先请学生思考”3块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暗示,学生探索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iiIff,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
7、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改进措施,学生理解相对容易一些。教学“3块的”和“1块的”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要求学生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实际都是“1块的”。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15,20,34,55二、新课引入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生:按奇数和偶数分。按一位数两位数分。师:同
8、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三、新课讲解1 .学习质数和合数(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只有一个约数有两个约数有两个以上约数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只有一个约数有两个约数有两个以上约数14,6,8
9、,9,10,122 ,3,5,7,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合数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
10、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理解“只有”;除了还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没有”的意思分页代码师:那为什么数1分到第三类呢?(它只有约数1一个约数,因此它不能分到质数(两个约数)类,也不能分到合数(两个以上约数)类)师:因此,我们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出示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那些是合数?17,22,29,35,37师:你会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呢?(检查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师: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才能判断吗?(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
11、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师:非常好,现在同学们试试用这种方法判断这几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抽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练习:做一做3 .探索100以内的质数表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每次都要算出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麻烦吗?(麻烦)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一一查质数表法。只要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质数都找出来,判断时,只要查一查表内有没有这个数,有就是质数,没有就不是质数。师:那怎么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阅读练习十三第1题,按十三题的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1)写出2100的数(2)依次划去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翻开书本60页,对照质数表是否与
12、自己的结果相同。四、巩固练习1 .练习十三第3,4题2 .找出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3.说一说(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可能是.(2)即使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肯定是(3)即使奇数,又是合数的数肯定是(4)即使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是五、作业练习十三第2题预习分解质因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
13、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学生:长方体纸盒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二、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14、面积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师生共议研究课题:(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展开图。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粘合图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
15、积。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图形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没有数据。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2 .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一()和();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一O和();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一()和O。小组讨论交流
16、(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分页代码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一(长)和(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一(长)和(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一(高)和(宽)。3、尝试计算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1)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2)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生L我先
17、用30*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二(长*宽+长*高+宽*高)*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二长*宽*2+长*高*2+宽*高*2。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
18、+宽*高)*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二长*宽*2+长*高*2+宽*高*2。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多媒体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二棱长*棱长*6.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D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2)计算时,关键
19、是找准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1、计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单位 单位单位说一说: 单位。计算长度用单位,计算面积用单位,计算体
20、积用1米二()分米,1平方米二()平方分米1分米二()厘米 1平方分米二O平方厘米二、新课: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IXlXl=I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IOXlOXIO=100O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X10=1000平方厘米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二100O立方厘米(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IXIXl=I立方分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IOXIoXIo=IoOO立方厘米1立方米二IoO
21、O立方分米(板书)(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O(4)练习:5立方米二()立方分米1.5立方米二()立方分米2400立方分米二()立方米12500立方厘米二()立方分米3 .6立方分米二()立方厘米填表(立方分米)(立50X30X40=(立方厘米)方米)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钢板的体积:2.5X1.6X0.02=0.08(立方米)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二质量):7.880=624(千克)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求
22、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X体积二质量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三、巩固练习: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20厘米=2分米2X2X2=8(立方分米)8.9X8=71.2(千克)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四、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 .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
23、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练习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二、复习铺垫1.口算。5. 2+2.83.63+6.370、72+0.283.4+2.6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2 .复习加法运算定律。(1) 口算2.2+3.3=?3.3+2.2=?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2)卡片(2.6+3.9) +6. 1=?2.
24、 6+ (3. 9+6. 1)二?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3 .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探究4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5 .教学例6。(D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出示例6。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25、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6 .组织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7 .教学加法简便运算。(D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2)出示题目: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你会列出算式吗?(
26、21.37+75.6+78.63)(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A、21.37+75.6+78.63B、21.37+75.6+78.63=175.6(元)C、21.37+75.6+78.63=(21.37+78.63)+75.6=100+75.6=175.6(元)(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分页代码(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
27、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6)完成例7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7)完成“做一做”第2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五、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8 .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9 .分析练习四第5题。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10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
28、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例3方法一:483.4-(39.3+98.8)方法二:483.4-39.5-98.8方法三:483.4-98.8-39.5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
29、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己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
30、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长方体
31、、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猜测导入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二、探究新知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
32、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解法一:6X5X2+6X4X2+5X4X2=60+48+40=148(平方厘米)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X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
33、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组织交流反馈。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练习巩固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四、全课小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34、五、布置作业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
35、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l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3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什么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
36、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最简分数的意义.(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你的依据是什么找到3/4以后为
37、什么不继续找了板书:1824=(186)(246)=34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XP112.做一做(上)派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约分的意义与方法.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分页代码(1)教学PI学.例2:把12/30约分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板书:X先找出8/24的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再约分.想一想8/24用什么数去除可以使它更快地化成最简分数课件3X把12/30约
38、分.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12/30=(126)/(306)=2/5XPl12.做一做(下)五、重点指导1,P113.12,找出最简分数.课件42/36/89/125/65/1821/2834/513,P113.3六、课堂小结,抽象概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概括家作P113.2,4板书设计:约分的意义及方法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P112.例2把12/30约分1230=(126)(306)=25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9、,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总结1、体积的意义。/2、体积单位: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1)、橡皮的体积用(积用()。(2)、练习:说
40、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o (你想怎样填?),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单位。单位)单位。),表面积是(),体积是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米,它的表面积大。()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
41、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例题3:例题4: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1 .课内练习:2
42、.第6页2题。3 .第9页4题、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旋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
43、5/8;7/8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1,读分数.1/44/51/78/91/1512/1730/1963/37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二六分之一六分之五四十分之一十八分之十三三十分之一四十五分之三十七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P88.做一做五,巩固练习,强化提高1 ,P89.12 ,P89.5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六、课后反思:略教学内容:P33-37教学目的:3 、
44、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 .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5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6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7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
45、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索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板书:(长X宽+长X高+宽X高)X2。板书:(长X2+宽X2)底面周长X高+长X宽X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四、实践运用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说明至少”的意思。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五、评价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