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docx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H一册第58页例4,练习H一第914题。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
2、的运算法则。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1、 口算。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2、 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3、 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1)指名列
3、式:(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可能出现的意见:A3杯。(=3)(板书)分页代码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B、凭感觉好象是3杯。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科学、合理。】(3)学生讨论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A、化成整数计算。升=900毫升升=300毫升900
4、毫升300毫升=3,所以,=3B、利用分数单位。里有9个,里有3个,9个是3个的3倍,所以,=3C、画图说明。【设计意图: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既可以用化归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画来得出结论。我们确信学生有这种能力。教师在倾听学生讨论时可以及时地根据他们的讨论情况相机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有创意的见解要给与充分的褒奖。以此来强化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动机。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信心无疑会得到增强,并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观察比较一一提出猜测一一探索验证一一解决问题”这一学习策略。】(4)总结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
5、多好的解决方法,结果真的是3杯。看来,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用以前分数除以整数或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来计算。师:哪位同学能试着说一说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生总结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5)深化方法,加强理解。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请大家看一看,这三种计算方法是否有一定联系呢?生发表意见。师:那我们能否把这三种计算方法归纳在一起呢?谁来试试看?师生共同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板书)(总结时注意提醒学生考虑,除数不包括0)生齐读算法一遍。【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将一个知识寓于完整的系统之
6、中时,更易于学习者去理解记忆、去把握运用。因此,及时地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纳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提升,越是简洁的东西,越是具有普遍适应性。】分页代码三、练习巩固,掌握算法。完成第58页练一练1、2两题。四、总结提升,探索规律。1、 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先计算,再分别把商与被除数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OJL引导学生根据除数的情况分类,并总结出规律: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设计意图:此内容的安排,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方法运用这一层次,而是引导学
7、生建立一种宏观视野,在熟练运用计算方法时,还应注意到结果的变化是有缘由的,也就是一种更高的系统化。】2、 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在O里填上“V”“=”。完成后再引导学生辨析除法与乘法的不同。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部分)和第13题。六、总结全课。(略)附: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6=3(个)9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
8、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MOOX(1+)二、新授1、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o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o(4)学生讨论后分小
9、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分页代码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1+12%)=1400X112%=168(册)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三、练习1、补充练习(1)出示练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0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2)分析理解: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
10、)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课后反思: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较为容易。负数的初步认识泸县实验学校詹彬【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23T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1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11、,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2 .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学难点】理解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2)巩固练习
12、。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4 .自主学习例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一一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
13、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分页代码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T55米。(板书)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5 .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教师:通过刚才的
14、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学生交流、讨论。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O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O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
15、,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7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课堂活动:1、2题。读一读,议一议。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2.练习二十五:1、3题。独立练习,反馈交流。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建立表面积概念。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16、正方体表面积公式。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2、公式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X宽,长Xi,宽X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教学研究过程: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2、生: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
17、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怎样求表面积?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生摸一摸,说一说。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
18、它们的表面积呢?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师在小组间巡视)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2S=2(ab+ahbh)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X6S=6a2四、基本反馈练习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IOcm,宽为7cm,高为3cm,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生试做,并指生上台板演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
19、,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分页代码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a、生交流思路b列式。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a、生试做b、交流思路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平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a、小组内交流思路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c、生计算3、谈收获或体会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
20、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
21、算方法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框架四:巩固练习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框架五:解释应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
22、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
23、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除以分数 分数 除以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