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调研报告.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调研报告.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调研目的:1. 了解学生学习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有关知识基础。2. 了解学生与“分数”有关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3. 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4. 了解学生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的难点。调研形式: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对象:三年级全部学生。调研内容及形式:一、问卷调查(全班37名学生):1、男生有20人,女生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2、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结果分析:全班37人全部正确。由此可见,学生对均分的问题和能整除的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较好,说明已经具备了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基础。3、一个班有21位男生
2、,今天有三分之一的男生参加运动会,还有多少人留下来了?(用什么方法表示都可以)目的:调研学生对“分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结果分析:全班37人大部分采用的是列算式计算的方法。有25人采用的是列式的方法:13人是这样列式列3=7(人)21-7=14(人);9人是这样列式:213=7(人)7X2=14(人)。3人是这样列式:213=7(人)。学生有学习分数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能体会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准确完整系统的分数概念。分页代码二、访谈(随机抽样5人)1、看到这个图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目的:调研学生对“分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结果分析:被接受调查的5名学生,有
3、1个学生说蓝色是1/4,白色是3/4;有1个学生说蓝色占整个图形的1/4;有1个学生说为什么有4份,只有1份是蓝色的;有1个学生说为什么只有1个蓝色;还有1个学生说蓝色是一小部分。从具体的情境过度到几何图形,学生基本上都不能从中发现分数,由此说明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具体的情境中,说明大部分学生头脑中还没有抽象分数的概念,学生缺少从图形的角度认识分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2、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吗?表示什么意思?(1)(4)班共有36名学生,男生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2;(2)地球上的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0。目的:调研学生对“分数”的学习经验和可能的困难。结果分析:被调查的5名学生,
4、都能准确说出36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对于1/2、3/10叫什么,全班只有1个学生知道叫分数;对于分数表示的意思,有4个学生说男生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一部分。有1个孩子不知道表示的意思。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在头脑中基本上没有建立分数的概念,特别是对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能体会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学生不能准确的描述分数所表示的意义。3、在数学课堂上,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看书自学、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其他)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结果分析:访谈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有1/6的学生喜欢自学,1/6的学生喜欢小组交流、合作,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解,1/6的学生选择其他。通过对学
5、生的调研,我发现学生对平均分和整除的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较好,说明已经具备了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基础,但是在大部分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分数的概念,所以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所表示的意思,真正达到在头脑中形成数的扩充是很重要的也是比较难的。所以在课上设置学生喜欢的情境,使学生体会数系的扩充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必然,从而有建立分数概念的需求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握千
6、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IoOO千克,1千克=Iooo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6、理解1千克二100O克,学会简单的换算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Ikg=100Og07、同一
7、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O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第二节1吨有多重(认识吨)【知识点】: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二IoOo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
8、间的进率,1吨二IoOO千克二IOooOoo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知识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4、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题。并从中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5、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6、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的愿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第一课时【知识点】:1认识大月和小月教师根据学生已
9、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2认识平年和闰年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3练一练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第2课时看日历【知识点】:1、说一说是让
10、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2、找一找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3、练一练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第3课时猜生日【知识点】: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力。填一填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第4课时一天的时间【知
11、识点】:1看一看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19:00.19:33、19: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深入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2练一练在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解答。第五课时时间与数学(一)分页代码【知识点】:1、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具体休息的时间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12、。教学过程可以是: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围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将口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2练一练习题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规律,完成问题。第六课时时间与数学(二)【知识点】:第1题先让学生看居民身份证,说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
13、、日和年龄,再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第2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第3题解决“至少需要O分干完这些事”这个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第4题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第八单元可能性【知识点】: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直观感知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性描述;并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14、一、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4、65页买新书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一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老师在教学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一一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是以数量关系为主呢,还是以计算为主?教材中这种连除和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出现,理解数量关系也是重点。然而关于连除和
15、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这节课中虽然不是重点,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加强。三、学情分析:1 .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突出抓住联系,直观演示等手段。2 .在列连除法解决问题时,计算算式的结果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围绕实际问题的需要展开就可以了。四、教学目标:1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
16、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2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分钟)1 .创设情境师:蜡笔小新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我们也去看看小新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早上小新起来就直奔图书馆了。2 .搜集信息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还有一些书)师:这些书一共是200本。3 .提出问题4 :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17、题呢?5 生提出3个数学问题:(1)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3)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前两个问题学生直接列算式解答,第三个问题带领全班同学详细分析。一、分析问题1 .读题,找出重要信息师:说一说哪些信息比较重要?(生边指边说200本书,平均分,每个书架有4层等)师:强调分的是200分书,而且是“平均分”,2 .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师:求一层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想的?3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生1:我想求平均每层有多少本书,我要先求出一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再把一个书架中的书又平均分成了
18、4份,每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然而一个书架能多少本书也不知道,因为200本书平均放到2个书架上所以200本书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分页代码生2:要求一层有多少本书,就要先求2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然后再把200本书按照总层数来平均分,每一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4 .教师配合学生的思路进行课件演示第一种:先出示200本书和2个书架,然后在书架其中的一层上面的书打个问号,是表示求平均每层有多少本书。然后演示把个书架中的书平均分成2份,剩一个书架了,也就是表示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然后一个书架被平均分成了4层,表示把一个书架中的书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层能放多少本书。第
19、二种:课件演示了数一数两个书架一共8层的过程。然后课件利用动画把2个书架平均分成了8层。表示2个书架中的书被平均分成了8份。留下了一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对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很清楚、深刻,也就是可以达到脑袋里有分法的效果。二、解决问题1 .用喜欢的方式列式独立解决师:调查学生列算式的情况。都列出算式解决完这个问题的同学,用一种方法的,用2种方法的,用3种方法的,有没有4种的。(评价)2 .汇报交流算式的意思并总结运算顺序算式:(1)2002=IoO(本)1004=25(本)(2)20024(3)4X2=8(本)2008=25(本)(4)200(42)师:汇报的时候
20、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师:(1)(3)列的是分步算式,(2)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3.根据学生列的算式提问题师:对他们列的算式,你想问什么问题?学生提出:(1) 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 4X2是什么意思?200(4X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3)列这两种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但是你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实质的联系啊?师总结:看看这两种方法思路一样吗?第一个是按
21、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三、习题设计(一)巩固练习1:小新的作业题:4道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即:(1)30035(2)484(22)(3)39635(4)15046说一说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计算,目的是练习巩固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二)巩固练习2:电影院一共有600个座位,平均分布在楼上和楼下2个楼层,每个楼层都有3个一样的场区,请问电影院的每个场区有多少个座位呢?学生结合图意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找同学说说这道题中哪些话比较重要,然后
22、找同学到黑板上列算式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乘除和连除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巩固练习3:小新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学生默读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教师问一问你觉得哪句话比较重要?然后找同学说一说2个来回和泳道是什么意思并到前边来指一指。然后播放小辛游泳2个来回的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个来回包扩1个来和1个回,也就是2个泳道的长。然后小组讨论课件中小新四位好朋友列的算式,判断他们谁列的算式是正确的。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
23、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第二课时游园【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 初步 认识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