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7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括、语言表达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课前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每组同学开火车口算回答分数比较大小的题.然后教师总结并做点评.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二小学教学设计网-1 .出示课件情境图:学校组织大扫除,五年三班的男生干了全部任务的,女同学干了全部任务的,清扫工作完成了吗?师:同学们,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大扫除,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可是五年三班的清扫工作到底有没有完成呢?
2、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提问学生,并做适当的点评.)2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线段图来展示一下.教师请同学上前展示给大家并做必要讲解.3 .教师请同学根据题意口头列式并板书十二1,然后再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完成了呢?因为已经把整体的清扫任务看成单位“1.4 .请学生归纳分数加法的算法.三、拓展思维、积极探索1 .师:谁能依据这个教学情境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女生比男生多干多少?因为这道题范围较小.)2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女生比男生多干多少?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算法.3 .提问学生,按照学生的想法板书-二先总结分数减法的算法,再置疑:为什么不等于?从而引导
3、学生认识约分的重要性.4 .最后由学生自己做综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5 .教师出典型题练习并对错误点加以重点讲解. .留作业教学内容:教科书第r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题意列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二、教学例2学生自学要求:1、学生在书
4、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50100X+50=100X+X=1OOX+50100X+50=100X50100X50100、X+50VlOo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o板书:方程的初步认识X+50=100X+X=1OO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5、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掌握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
6、、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
7、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
8、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四第1题。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2、练习四第2题。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3、练习四第3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
9、的最小公倍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五、游戏活动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五的第611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回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4和1630和1015和921和28二、完成第29页的第611题。1、第6题让
10、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2、第7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3、第8题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4、第9题先让学生填表,并说说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找出2、4、5分别与1、2、3、4、520等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其中的规律。5、第10题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12和20的最
11、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6、第11题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41页“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一练”及练习七6”9题。教学目标:1.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迅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结合认知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一、习旧1、游戏:听数打手势(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投影出示:这个数若能被2整除,则出示左手2个指;若能被5整除,则出示右手5指;若能同时被2、5整除,则出示两只手。1451607237582096460002、问:你是根据什么来
12、作判断的?师:我们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是根据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来作出判断的。二、授新1、口算:算出下面各数除以3的商。21051123354105216271081292、激疑。(D师:以上各数都能被3整除。你能从各数的个位上找出什么特征吗?(这些数个位上从(T9各数都有,没什么特征。)其他数位呢?(也找不出什么特征。)(2)老师把上面任一数的各位的数字交换位置,如:216-261-162-126-612-621,请同学们检验一下变换后的数还能被3整除吗?其他的数,同学们自己再找一两个变换数位,看调换数位后的数是否仍能被3整除。师:变换后的数还是能被3整除,说明这里边就有奥秘了,什么奥
13、秘呢?揭示课题: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3、分析师:一个自然数的值,有数码及数码在哪一个数位这两方面决定。从上面一个数如能被3整除,交换数位上的数后仍能被3整除,可以知道能否被3整除与数码在哪个“数位”上无关,而是由所有的“数码”决定的。4、探索。(1)用3根小棒摆数。师投影示范,如:把1根小棒放在数位表的个位上,再把2根小棒放在百位上,这个数是201,201/3=67;生摆棒、记数,除以3,再记下结果。百十个III小结:用3根小棒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摆出的数的各位上数的和就是小棒根数3。III你能用3根小棒摆出不能被3整除的数吗?(学生试摆,不能。)(2)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6根、9根小棒
14、摆数,得到与上面同样的结果O百十个(3)再让学生用5根、8根、7根、4根、2根小棒摆数,看能不能摆出一个被3整除的数。通过刚才摆棒、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凡是用3根、6根、9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5根、8根、7根、4根、2根小棒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5、试练。(1)听数,摆棒,判断能否被3整除。15631002531233(2)听数,不摆棒,判断能否被3整除。3212072518036问:你没有摆棒,是怎样判断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的呢?(只要把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加起来,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6、阅读课文,理解课文。(1)学生小声阅读课文。(2)揭示方框中的结果(板书)。问:这里的“
15、和”可能是些什么数?生:可能是3、6、9、12Jlrp:和分别是3、6、9;如:2571,2+5+7+1=15,1+5=6。小结: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和”是多位数,还可以加上法一直加到一位数为止。三、巩固1、基本练习。(1)练习七第6题。(2)投影出示:下列(从51100)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就请在这个数的下面画上“一一”。51525354555657585960919293949596979899100填后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看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2、迁移与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师: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方法,是否可以推广,用来
16、找能被9整除的数?我们来试一试:(1)下面各数能不能被9整除?能不能被3整除?72162291298810833(2)讨论:下面几句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凡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凡是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些能被9整除;小结:(1)凡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因为9是3的倍数。(2)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有些能被9整除,有些不能被9整除)。(3)仿上面,你能说一说:“能被4整除的数”与“能被2整除的数”的关系吗?3、综合练习。(1)在多位数“860口4”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能被3整除,有几种填法?引导学生思考:8+6+4=18,
17、18已是3的倍数,所以口里可以填0,3,6,90(2)下表个数若能分别被2、5、3整除,在相应空格内画03624184530275012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能被3整除总结: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的位上是,而且这个数各位数的能被整除;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的位上是,而且这个数各位数的能被整除;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而且这个数各位数的能被整除。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8、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出示第8题题目。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1) a+b+c的和等于3b。(2) 3X=99X=33(3) 5n=55n=ll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解:设中间一个数n。9n=99n=999n=ll第9题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全
19、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二、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3和
20、75和910和6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1、第5题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2、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思考题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
21、的最小公倍数。一指导思想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中对最大公约数认识的编排顺序是相同的:分别找出两个数的约数一比较,生成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一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应用(最大)公约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沿这种思路设计教学,学生对新知的接受常是被动的,并且也只能达成“知识与技能”单一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产生过程,萌发创造新知需要,并完
22、成对新知的建构呢?二教学设计1 .观察一一感知生活数学学习约数与倍数之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客厅或卧室,也可到广场上,看看所贴的地板砖数是否正好为整数块数(没有切割)。如果是,沿着长铺了多少块?沿着宽铺了多少块?测量一方砖的边长和房间的长、宽,方砖的边长与房间的长、宽分别是什么关系?2 .思考一一理解数学问题课堂教学伊始,投影出贴了地板砖的长方形广场平面图。学生能够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课前观察到的数学问题:长方形广场的长是方砖边长的m倍,宽是方砖边长的n倍。也可以说方砖的边长既是长方形长的约数,又是长方形宽的约数。与师生交流之后,再出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学校的画廊高1.2米(12分米),长是3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新教案网 分母 分数 加减法 教学 设计 教案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