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 .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练习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二、复习铺垫1.口算。5.2+2.83.63+6.370、72+0.283.4+2.6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2 .复习加法运算定律。(1) 口算2.2+3.3
2、=?3.3+2.2=?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2)卡片(2.6+3.9)+6.1=?2.6+(3.9+6.1)=?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3 .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探究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4 .教学例6。(1)说
3、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2)出示例6o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5 .组织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6 .教学加法简便运算。(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2)出示题目: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
4、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你会列出算式吗?(21.37+75.6+78.63)(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A、21.37+75.6+78.63B、21.37+75.6+78.63=175.6(元)C、21.37+75.6+78.63=(21.37+78.63)+75.6=100+75.6-175.6(元)(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分页代码(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
5、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6)完成例7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7)完成“做一做”第2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五、巩固练习1 .做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2 .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
6、样想的。3 .分析练习四第5题。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4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例3方法一:483.4-(39.3+98.8)方法二:483.4-39.5-98.8方法三:483.4-98.8-39.5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
7、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己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例题不同的思路
8、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9、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猜测导入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二、探究新知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
10、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平方厘米)解法二:(6X5+6X4+5X4)2=(3024+20)X2=74X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
11、,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组织交流反馈。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练习巩固完成课
12、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四、全课小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五、布置作业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
13、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l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己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
14、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3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什么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最简分数的意义.(1)提问:A,有一个分
15、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你的依据是什么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板书:1824=(186)(246)=34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XP112.做一做(上)派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约分的意义与方法.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分页代码(1)教学PI学例2:把12/30约分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约分时需要运
16、用到什么知识板书:X先找出8/24的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再约分.想一想8/24用什么数去除可以使它更快地化成最简分数课件3X把12/30约分.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12/30=(126)/(306)=2/5派P112.做一做(下)五、重点指导1,P113.12,找出最简分数.课件42/36/89/125/65/1821/2834/513,P113.3六、课堂小结,抽象概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概括家作P113.2,4板书设计:约分的意义及方法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P112.例2把12/
17、30约分12/30二(126)(306)=25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总结1、体积的意义。/2、体积单位: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
18、物体的体积。(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1) 橡皮的体积用(积用()。(2)、练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O (你想怎样填?),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单位。单位)单位。),表面积是(),体积是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米,它的表面积大。()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5
19、页例3和例题4。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
20、向平移后的图形。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例题3:例题4: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1 .课内练习:2 .第6页2题。3 .第9页4题、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旋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三、学生看书,自
21、学四、效果检测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1,读分数.1/44/51/78/91/1512/1730/1963/37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二六分之一六分之五四十分之一十八分之十三三十分之一四十五分之三十七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P88.做一做五
22、,巩固练习,强化提高1 ,P89.12 ,P89.5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六、课后反思:略教学内容:P33-37教学目的:3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 .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5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6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7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
23、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索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板书:(长X宽+长X高+宽X高)2o板书:(长X2+宽X2)底面周长X高+长X宽X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
24、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四、实践运用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说明至少”的意思。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L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五、评价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六、作业:1、看书2、实际测量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
25、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2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二、教材分析: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册教材在编排时侧重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在分数混合运算(一)中学生已经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利用线段图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26、的能力。三、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及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等知识,为本内容的学习奠体定了基础。分数应用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拓展认识,是两个量在进行比较,或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对比关系,仅凭记忆题型可以使很多孩子迅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能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模型,但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三)(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后,会将不同类型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混淆,容易产生错误或猜测心理。因此,为了
27、便于帮助学习建立数学模型,数形有效结合,本节课中着力于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量之间的关系,提高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四、学习目标分析1、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3、能进行合理的估算,体会画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作用。4、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向他人学习借鉴,体会到成功。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我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既注重知识的理解方法的领会,更注重引导学生在积极自信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在第一课时对
28、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定位不局限于熟练亦或掌握,而是定位于理解知识,掌握基本的方法,给予学生清晰的思考方法和思路,让大部分学生达到“会”的程度即可。第二课时中通过信息的反馈、问题的处理和有效的数学练习逐步提高目标定位水平。五、教学过程基于“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策略”的渗透,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1 .课始复习铺垫通过情境图一“求65的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不同的画图方式来表示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在比较中发现“画线段图”的优越,为后继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2 .探究新知(1)读题后,估一估,在讨论交流中了解学生对题意的原始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第二天与第一
29、天这一组相比较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意思。(3)自己解决问题,并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的应用。3 .拓展提升改变信息为“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减少了”,让学生自己画图理解题意并尝试解决,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控,并通过对三道例题的比较引导学生寻找异同点,小结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4 .课堂达标测试由于受课堂时间的制约,本节课中练习量相对较少,侧重于引导学生在“半扶-扶-放”的状态中基本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会用运算律进行简单的比较与判断。我设计了一组连线运用运算律和连线理解题意的习题,并进行相应的课堂达标测查。活动一、情
30、境导入师:(出示图片)这里是一则有关车展的信息:第一天成交量:65辆,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第二天成交量是多少辆?问:题中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你能画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后组织交流,利用图说说对题意的理解。(课件展示:统计图与圆圈图)板演:线段图的画法第一天:65辆第二天:?辆问:比较这几种不同的图示方法,哪种既能清楚地看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画起来也比较方便?问:算第二天成交多少辆也就是要算什么?你能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吗?(就是求65的是多少),师板书算法。(从情境中导入,为新知作好知识铺垫,便于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活动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我把第
31、二个条件改变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出示改变后的题目。问学生”这则信息与上一则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改变了第二个条件。那么你能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在什么范围,并说说理由?(2)接着问:“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是什么意思?追问:增加了谁的?分页代码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估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题意,为解题思路指明方向)【点评】情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数学味浓,效率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如果将估测放在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之前,让学生先估测,我们可能更能把握学生对问题的原始理解。估测中,学生相互说理,相互启发,也能达到“分析、理解”的目
32、的。2、再次探究刚才大家都估计了结果,你能否用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在交流时都强调了一点:增加了第一天的1/5。无论采用那种图都能直观看出第二天增加的部分是第一天的l5o通过策略的研究,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3、深入分析(1)师: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能够很清楚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清你算一算第二天成交了多少,看看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独立思考后现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生L从图中看出第二天增加了第一天的,先求增加的65X=13(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13+65=78(辆)生2:65+65=78(辆)许多学生说:这是一种思路,只不过是综合算式。生3:65(1
33、+)=78(辆)师:谁能结合图解释这种方法的道理?课堂陷入短暂的沉思中,陆续有学生举起手来。让学生对着图分析,然后说给同桌听。(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两种解题思路,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联系,从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点,这时一位学生说:我发现这两个算式之间是有联系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应用: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我们以前都是在整数范围内用运算律,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独立思考后的交流更有深度,也更需要,它是学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理解能力的再次提升,也是全课的一个高潮)评析:注重对知识原理的理
34、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的后劲正是从这样的分析中慢慢增长起来的。活动三、拓展提升1.将第二个条件改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减少了”后出示信息。学生先估再画图最后解答,独立完成后与同座交流思路,再全班交流展示,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最高点。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又发现什么(这是策略的应用和巩固,同时又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2.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们都提到了估算,画图,帮助理解题意,检验结果。活动四、课堂达标测试1.朝
35、阳小学去年有120台电脑,今年的电脑数比去年增加了2/3,今年有多少台电脑?2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2/7o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3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4/5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教学内容:容积教学目标:1、知道容积的意义。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教学重点:1、容积的概念。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二、准备: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
36、,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OO三、新授: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1升(L)=100O毫升(InL)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小结:1升(L)=I立方分米(dm3)1升二1立方
37、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毫升(mL)=l立方厘米(cm3)练一练:1.8L=()mL3500mL=()L15000cm3=()mL=()L1.5dm3=()L(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5X4X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L4米。这个油箱装
38、油有多少升?(订正)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四、巩固练习: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4、提高题:P55、16五、作业:质数和合
39、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探究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1、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0、并说出理由。2、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3、动手操作,制质数表。五、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六、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习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统计,第122至123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学习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学习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一
41、)完成练习求出下列数的平均数5、6、7、8、9歹IJ式:()平均数二O求出下列数的中位数5、6、7、8、9中位数:()2、3、4、6、7、8中位数:()(二)回忆平均数、中位数的求法。(三)、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二、自学互动自学互动(一)学习内容:122页例1.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看书122页例11、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2、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看着这组数据你发现什么?分页代码4、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自学互动(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42、内容:1、小组合作讨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平均数2、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统计量?(1)五年班有50人,五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选取()o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2)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0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3)要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三、测评训练1、完成课本123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124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四、生活小知识:运动服的均码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众数平均数整体水平所有中位数一般水平位置众数集中情况次数教学内容
43、: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字母公式:V=abh五、练习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
44、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六、小结: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七、作业: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掌握2、5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和难点: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45、1、掌握2、5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观察(一)2的倍数的特征。(二)5的倍数的特征。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一)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二)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五、巩固反馈:1、在l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5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合格率(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本67至68页内容。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合格率”的问题情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