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07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二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2、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能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作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钟面。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表上时针和分针靠得很近的时刻。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实物投影仪、实物钟、钟面模型、学具钟。教学过程:一、导入问:小朋友,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呀?什么时候放的?你怎么知道时间到了,我要去看动画片了呢?看动画片需要看钟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看钟表?看来呀!时间在
2、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二、新投1、整时时刻的认读出示:三个钟面(8时11时3时)问: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板书:8时8:OO问:这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也就是说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O2、几时多时刻的认读出示:一个钟面(8时20分)问:这个钟面上的时刻你能很快读出来吗?板书:8时20分8:20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分针从12走到8呢?你怎么想的?学生将自我的思考方式呈现。出示:钟面上一共有O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O个大格,每一个大格有O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O个小格,分针每走一小格就是O分钟,分针走一
3、圈呢?学生回答依次出示:9时零5分、6时10分、1时35分的钟面问:你能读出它们的时刻吗?师:听,好象有人在争论,我们一起去看看。多媒体演示情景:4时55分和3时55分的钟面争论谁是4时55分师:小朋友,你来评评理?学生讨论后交流认识到时针刚走过数字几那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几分。3、练习师出示钟面:谁愿意做小老师拨一个时刻考考大家?学生活动(评析: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更能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4、出示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我们认识了时和分。板书:时、分的认识5、体验一分钟,知道时和分的进率问: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学生活动:测一测一分钟脉搏可以跳几下?一分钟可以做
4、多少道口算?问: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呢?学生动手拨动分针,观察钟面变化。问:你还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二60分三、巩固练习师:时间老人知道你们今天学会了很多知识,想邀请你们一起去闯三关,愿意接受挑战吗?第一关:把钟面上相同的时刻用线连起来。第二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分针所在的位置。第三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时针所在的位置。分页代码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师:你能说说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填入表中,你来介绍一下自己作息时间。教学反思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
5、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那么,如何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从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用呢?下面是我在教学时、分认识的一些体会。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如教学“时分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将动画片这一事件用于导入,如:“同学们,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呀?什么
6、时候放的?你怎么知道时间到了,就要去看动画片了呢?看动画片需要看钟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看钟表?”学生们讲出了许多生活中需要看钟表的例子:“上学需看看钟表;坐车需要看钟表;”接着我引出学习的内容:“看来呀,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学习时、分的认识。”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使学生对将要学的新内容有较高的兴致,学习时分的知识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了。二、创设学习情景,认识数学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习的需要。例如:教学“时分认识”时,我为了让
7、学生珍惜每一分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景:1、亲自体验,分组活动:1分钟你能算多少题口算题?你的脉搏跳动多少下?2、说一说:你用1分钟能做些什么?3、出示1分价值图。学生通过听、看、做等活动,去体验和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习态度就更加认真了。三、引导主动参与,理解数学问题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
8、学,领会数学。例如,”时分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出接近整时的时刻,这是如何突破本课的难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用课件演示争吵的画面:4时55分和3时55分的钟面,争论谁是3时55分?小朋友,你来评评理。通过可爱的动画形象,激起学生对此项内容的参与性,加入了争论的场面,使学生进入了积极辩论的角色中,使每一个学生参与了突破本节课难点的过程,掌握了接近整时时刻的认读方法。又如:我设计的闯三关的练习:第一关,把钟面上相同的时刻用线连起来;第二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分针所在的位置;第三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时针所在的位置。有关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
9、都参与教学活动,理解数学问题。四、参与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这样设计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面学具钟,让学生观察学具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动
10、手转动学具钟,看看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方向,在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走动的。第二次,给出时刻让学生在钟面上拔出分针、时针所在的位置,学生通过在钟面上拔分针、时针的练习,能对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第三次,我准备好每个小组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一个图钉,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钟面模型。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及实践能力。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
11、海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能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 .师生交谈。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12、(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 .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图I0(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1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
13、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 .教学例1。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4 .巩固练习。第13页“做一做”。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1 .引导。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2 .数一数。师:有多少个小碗?3 .说一说。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
14、(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4 .分一分。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5 .小组展示不同分法。(1) 1个1个地分;(2) 2个2个地分;(3) 3个3个地分。6 .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1 .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2 .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3 .开放练习。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
15、还剩几个?(12个)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分页代码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4 .生活中的平均分。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四、总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1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
16、讨“平均分”的方法。二、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士”3z(2)通过例1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2 .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有关专家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
17、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
18、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开放练习。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
19、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
20、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学生用具】方格纸,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 .揭示课题。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
21、动是平移和旋转?2 .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师:今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乐场看看?师:你能从下面的游乐项目中找出平移运动的吗?小熊最喜欢玩旋转类的游戏了,你愿意帮它挑出来吗?3 .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师:你们看小熊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咱们一起跟小熊做个游戏愿意吗?游戏之前让咱们一起先来看看游戏建议吧!(课件演示游戏建议)(学生进行活动)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小熊做的是什么运动?4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对平移与旋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二、探究体验1 .学生动手移一移,说一说。(学生拿出方格纸和小
22、房子卡片)师:请你将小房子卡片从原来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学生动手移一移)分页代码你是怎么移的?两个同学一块儿说说。请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互相出题移一移,说一说。出示课件: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移的?向哪儿平移几格?师:你们真棒!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了。2 .演示课件:快看,小火车带着小熊和小朋友来了!运动过程中提问:小火车做的是什么运动?(运动停止后,呈现两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长)学生讨论:到底谁经过的路长呢?师小结:小熊和小朋友无论站在车的什么位置,经过的路都一样长。三、巩固练习1 .做小篇子,实物投影订正。2 .小篇子:几号小鱼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请你把它
23、涂成红色。3 .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四、布置作业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下节课向大家汇报。【设计说明】首先,就教学目标的定位来说,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和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分的认识 时分 认识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