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
《《梯形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8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有主导作用的主导性主体,学生具有发展作用的发展性主体,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师生双方主体互动,开展一系列学教活动,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发现知识,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将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标准。我们都知道,数学教材编排都有由一个个的知识点按一定的知识结构编排的,但对于这一编排,学生能否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呢?这已引起许多教师的关注。注重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而忽视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建立,殊不知帮助
2、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现代教育理念的主导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如五年级第二学期梯形的认识,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梯形的概念,再学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最后学习梯形的分类。如何针对这些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呢?新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会达到怎样不同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以梯形的认识为例两种教法的对比进行反思。一、模块组合,联想建构当前我们的教学中以一问一答式的打乒乓球式的提问居多,整个教学过程呈线型状态,学生被教师的问牵着走,学生的思维狭窄,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而采用模块组合,即将几个知识点组成一个模
3、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这个空间内充分的、自由的思维。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形成百花齐放的状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数学片断一:梯形的认识师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再出示一个梯形,问: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教学片断二:梯形的认识讨论题:(1)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2)如果要给它们分类,你分几类?为什么?教学片断一属于线型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只有一只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仅此而已。而教学片断二采用了模块组合,学生通过观察、辨析,不仅可以获得梯形的概念,而且可以建立
4、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即: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一种数量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这一模块的讨论辨析中,对原有的四边形的认知结构进行的重新建构,而不仅仅是只增加了知识的量。同时,由于模块组合扩大了思维空间和容量,使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梳理知识的生长点,并据此组织材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的沟通知道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大、丰富,更加科学化。二、合作交流、拓展创新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大家在比较中反省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获得深入的启发,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完成任务
5、。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都要为此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个体学习是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出光,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但是在独立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启迪智慧,不断开拓创新。据国外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得到:通过讲授法教学,若干年后还保留的知识占5%,而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若干年后还保留50%。与讲授法相比,整整提高了10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上面的两个案例的对比教学中,我们看到,合作交流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知识量的保留上。教学片断一:梯形的分类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将长方形纸对折,并剪一刀,剪出什么图形?这个图形
6、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很容易得到,轴对称图形,腰相等等特征,从而获得等腰图形的概念。师:如果沿着对称轴把梯形剪开,又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生操作后认识直角梯形。教学片断二:梯形的分类师:出示一组梯形先判断上面图形是不是梯形,再分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类。生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在说理中逐步建立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并完成建构。师:给你2张长方形的纸,请分别剪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学生很容易剪出一个直角梯形,在剪等腰梯形时,每人方法各不相同,很多先量再剪,有的在思考一个动作快的学生拿着剪好的等腰梯形看,自言自语:这好像还是个对称图形。
7、另一个学生灵机一动对称图形?!突然一拍大腿,是对称图形就好办了,看我的。他把纸对折,沿一条边剪一刀,就形成了一个等腰梯形了。从这两个数学片断中看到,教学片断一中,老师结合教材知识结构开展教学,条理清楚,学生能掌握各种知识点,增加什么叫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知识,但不能有条理地将它归纳到梯形分类这一结构中,需要老师去完成板书。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纲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契机,这里教学片断二,教师就设计了一道操
8、作题,让学生剪一个等腰梯形,将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外部操作过程中,对知识加以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思维。同时又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在Shareidea中突法灵感,产生创新,这就出现了对折剪一刀的壮举。虽然教法一也让学生进行了操作,但学生是无意识的操作,增加的只是技能。而教法二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这种体验来自个体探究对好奇心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对求知欲的满足。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8、109页。分页代码三.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5页。设计思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
9、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
10、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
11、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
12、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O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
13、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L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生:能。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师:有谁画出来啦?生1:不能画。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生3:只能画长方形。
14、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生:90、60、30oo(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生:是180oo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90o60o+30o=180oo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
15、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生:90o+45o45=180。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生L180oo生2:不一定。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
16、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2)小组汇报结果。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生L180oo生2:175oo生3:182oo(三)继续探究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生1:有。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分页代码师: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生: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1.用拼合的方法验证。师:很好,请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师:小组内完成,仍然先分工怎样才
17、能很快完成任务,开始吧。4 .汇报验证结果。师: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生1: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O生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生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5 .课件演示验证结果。师: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学生齐读一遍。)师: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生1:量的不准。生2:有的量角器有误差。师: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三、解决疑问。师: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
18、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师: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生:不可能。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oo师: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生: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四、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1 .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2 .按要求计算。(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游戏巩固。在四人小组中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1)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2)给出三
19、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
20、。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块被打烂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图:),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今天不小心把这块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烂了,要重新买与原来同样大的一块,可老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2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
22、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4、师:这
23、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5+8) 0.44. 6X19+5. 4X199 (5+1.6)3.642.595+91.650.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梯形的认识 梯形 认识 教学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