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练习课》教学设计.docx
《《统计练习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练习课》教学设计.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p.PrJ不数据。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画折线统计图。2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5.9-2.150.9-21.190-27509-213【解答题】4.2比L3多几?4 .02比10.14少几?(二)指导练习【基础练习】练习十九第4题认真看图,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1)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
2、7.5.3)他的体温在4月7日6时到12时这段下降得最快,4月9日,12时到18时这段比较稳定。4)图中的虚线表示正常的体温。5)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好转。【提高练习】练习十九第7题在附页2绘制折线统计图。1)注意:在统计图里注明标题,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2)指导学生读数据,描点,连线,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拓展练习】练习十九第6题第6题。向学生介绍沙尘暴的危害和形成原因。认真看折线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13年以来沙尘暴总天数逐渐减少。好的建议:要植树造林,禁止滥砍乱伐树木等。(三)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
3、计图补充完整。(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教学目标:1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3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4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1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
4、问题。2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游戏问答,认识“间隔”1 .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2 .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个手指几个空?2个手指几个空?3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3 .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U)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
5、相关的数学问题。二、创设问题情境:1 .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 .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3 .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总长20米两端都栽间距相等)4 .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
6、问题。(同桌合作)5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三、探讨新知:1 .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2 .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3 .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段数、棵数(并随机板书)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总长20米,间距10米,有几段几棵。总长20米,间距5米,有几段几棵。分页代码总长20米,间距4米,有几段几棵。总长20米,间距2米,有几段几棵。5 .学生交流,
7、教师总结并板书:棵数总比段数多L段数总比棵树少1。总长间距二段数段数+1二棵数6 .当总长是20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1000米、2000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7 .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1)了解题目内容。(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8 .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9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
8、题:(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李老师从一楼去某班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李老师去几楼吗?(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千米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四
9、、拓展例题,训练思维:1.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1) 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段20X5=100米)(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21T=20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1有什么不同?(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段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2 .思维训练: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3 .出示刘翔的图片,展示刘
10、翔竞赛的过程引出问题: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12.2米,请你们算出从第一栏架到最后一个栏架有多少米吗?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
11、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
12、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13、景、激趣引入,(1)师;老师手里也有一个宝贝(出示圆形磁铁)你看,老师让它贴到了黑板上,它就贴到了黑板上。老师让它移动,它就在黑板上移动。(老师边说边演示)神奇不?不够神奇,那就看更神奇的!(老师在黑板的一角写4个1234)一起读一下这几个数。这四个数是一样的。(老师再把其中的3个1234分别贴上磁力块,即L234、12.34、123.4、1234)大家一起读这四个数。读的还一样吗?我说它有魔力吧!想想怎么回事?(2)看来小数点不同,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1、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
14、什么?2、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无数妖魔鬼怪,每次都是孙悟空降妖除魔,这不今天又遇到妖怪了(大屏幕出示图)通过看图,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0.009米=9毫米(1)你知道0.009米的金箍棒多长吗?把它画在练习本上。(2)看到这根金箍棒,你有什么想法?3、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只听悟空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多长?(1)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0.09米二90毫米(2)请同学们再把90毫米的金箍棒画在本子上,和刚才画的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3) 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10倍,对吧?分页代码4、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
15、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9米(1) 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知道0.9米是多长?(2)它有多长呢?我们用手势来比一下。(3) 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时候金箍棒是原来的多少倍?5、最后悟空用多长的金箍棒把妖怪打死的?9米=9000毫米6、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又有怎样的变化?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7、出示自学提示,生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8、课件出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生轻声读,并拓展省略号的内容。9、阶段练习10、悟空打败了妖怪,只听他说了一声变,金箍棒由9米变成了0.9米、0.09米、0.009米。最后悟空把它放
16、进了耳朵里。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学生观察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11、生试总结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并把它填在数学书上,读一读。12、根据规律试编歌谣。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填空题。2、请你来当小法官请你当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J,错的打X。(用手势表示)(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扩大2倍。()(4) 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5) 一个三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原来的数就扩大100O倍。()(4)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O倍。()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数字卡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互相出题,并
17、请其他的同学回答原来的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再将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后的数是3.7,这个数是()o四、读故事小数点的悲剧,谈体会。五、回忆教学过程,畅谈收获板书设计:小数点移动o. 009米二9毫米p. 09米=90毫米q. 9米=900毫米9米二9000毫米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53页、54页的内容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的读出小数。2、掌握小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的写出小数。三、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写数方法。四、教学难点:1、小数部分0的读法。2、小数部分0的写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六、教学过程:
18、(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2、指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二)、教学例2:小数的读法。1、出示3个小数:1.24.3215.453(1)请同学们试读(2)听录音读一遍,同桌互读(3)全班齐读2、研究小数的读法(1)一位小数:1.23.0(2)两位小数:41.3241.0241.2041.00(3)三位小数:152.46315.03015.30015.000105.403150.003多位小数:123.476893小结小数的读法。(1、在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
19、就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3、练习:(1)小结:整数部分是的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2)读出下面的小数7002.004读作:700002.0530读作:小结:整数部分的零按整数中有零的读法读,小数部分有几个零就读几个(三)、教学小数的写法。1、(广播录音)2、学生听一段录音,说听到的小数,(1)师把学生读出的小数,贴在黑板上并板书。(2)师举例(3)小结写一位小数的方法3、小结:写小数时,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O就写0,当整数部分的数较大时,要先分级再写,小数点就要在个位的右下角,写成小圆点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分页代码4、练习:写出下
20、面各数:零点零八九写作:二十点二零写作:零点零零八九写作:一千零二十点二零写作:(1)独立完成(2)同桌相互检查(3)全班交流小结:整数部分的零按整数的写法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部分有几个零,就写几个0。(四)、拓展练习:1、有一个数,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9,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写出这个数,并把它读出来。小结:组数时,可以根据数位顺序表把数字写在对位数位上,然后写出这个数2、用两个“8”和三个“0”按要求组成小数。(1)读出三个“0”(2)读出两个“0”小结:根据小数的组成和小数各部分零的读法写出这个小数。(五)、课堂总结: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同桌相互谈谈小数的读写法。(六)、作业布
21、置:完成练习九第6、7、12题。板书设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1.2读作:一点二3. 04. 32读作:四点三二5. 024.204.00作:40075.6915.463读作:十五点四六三15.40315.00315.03015.300105.003150.0001236.435278读(写)法:L从左住右读(写),2、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读,小数点读作点(点写作.),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写)出第一位上的数字。出示例题2: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同桌讨论,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生1: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235)6=11
22、5X6=690(人)生2: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5X6)=23X30=690(人)师:你会把上面的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235)6=(X)师: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白:三个乘数相同,位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序不同)师:请同学们也各写一组这样的等式,与同桌交流,师:比较这几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结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师:你说得很准确,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住这乘法结合律吗?
23、师: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板书:(ab)c=a(bc)评析与反思:对于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较之加法结合律,难度加大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比较例题,以及同学举出的算式实例,主动总结出结合律的概念。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新规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练习课 统计 练习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