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docx
《《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课时【知识点】: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第二课时【知识点】:1 .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2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一、教材依据苏教国标版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3
2、940页的内容。二、设计思路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与优化的问题也一直捆绕着我们一线教师,看了沈重予先生关于本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顿悟。我感觉教材编写的意图首先是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算法的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不是他人强加于己的过程,是在逐层的练习与对比中体悟出来的;不是在一节课内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整个单元中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定位”的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在“体悟”上,希望通过教材与教师所呈现的不同刺激源来引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的碰撞,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体悟”哪种算法更适
3、合“我”,进而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用性。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四、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五、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积分卡。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游戏连连看)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电脑游
4、戏,我这里也带来了3个,给大家介绍一下:猴岛大冒险、阿达宠物园、什么东东球,想要吗?看到上面的分数了吗?只要你这节课开动脑筋,想办法得到这些积分,你就得到它们了。”出示得分标准:算对一题得1分,回答问题对得2分。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积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2、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 44+25=(2) 44+38=(3) 38+25=(4) 44+38+25=(这一题我们以后在解决)师:观察我们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类型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算的机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3、探索44+25的
5、算法。师:先独立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认真听的得1分。父流:再算 64+5=69再算 40+20=60再算 49+20=69最后算9+60=69(1)先算44+20=64(2)先算4+5=9(3)先算44+5=49(教师适当辅以说明)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4、探索44+38的算法。师:这一题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说得好的加一分。5、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小结:相同的是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第一题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
6、第二题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6、练习:38+25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二、巩固深化(积分等你拿)(一)进入阿达宠物园游戏区。1、做“想想做做”第1题。(1)白兔带我们采蘑菇,每个蘑菇上有两道算式,算对了,蘑菇就采到To(学生独立完成)(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如: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2、做“想想做做”第2题。(1)斑点狗们在比聪明,都说自己最善于发现,其实最善于发现的人是我们的小朋友,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开动脑筋,看看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2)先算第1组,说说有什么体会。(3)再算第2组,说说有什么计算快的秘密。(
7、4)独立完成3、4组,集体校对答案。(二)进入猴岛大冒险游戏区。分页代码1、做“想想做做”第3题统计表的统计内容改为统计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个数。(1)指导理解统计表,出示问题:哪种水果采集的数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吗?有什么好办法?(估计得数几十多)(2)学生独立完成估计过程,指名汇报方法。(3)验证,再次计算,看估计得对不对。(4)统计分析: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独立完成后汇报。3、做“想想做做”第6题。本题改为猴岛活动中心的名称,如:保龄球中心、九宫格中心、九子连珠中心、扑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师:这是猴岛各个
8、活动中心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能看懂吗?提出问题:(1)从保龄球中心到九子连珠中心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2)大猴从幸福休息室到九宫格中心,小猴从幸福休息室到扑克Pk中心,谁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三)进入什么东东球游戏区。做“想想做做”第4题。前面增加一组几加几的算式:67=5+9=8+4=(1)引导学生先口算第一组题。(2)口算后交流方法。(3)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三、全课总结1、算一算你的积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约能得到哪个游戏?在积分卡后面写上你的电子邮箱,下课后教给老师。算完让个别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以及选择趋向。2、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9、和遗憾。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44+25=6944+38=8438+25=6344+20=6444+30=7464+5=6974+8=8244+5=4944+8=5249+20=6952+30=824+5=94+8=1240+20-604030=7060+9=6970+12=82八、教学反思: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例题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入手,开放式的呈现,激活了学生的旧有知识,学生们从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出发,向我们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但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己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但个别学
10、生也出现的杂乱无序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其步入正途。我感觉教师教学最关注的应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而非谁的算法好。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本课设计了四次对比,感觉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口算思路的共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想想做做第1题的对比引起学生对进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想想做做第2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联系,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了40,得数也多了40”,其实就是加法的变化规律,这
11、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题的处理完全是让学生以旧带新,在对比中学习,始学生的计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对比层层递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3、结合口算,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想想做做第3题,设计成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有效地点拨了估算的方法,发挥了估算的实际效用。想想做做第6题的内涵非常丰富,两个问题的依次出现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用“估”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哪种更直观、简单哪种就更好。以上是我感觉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当然也有许多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12、,比如第4题到底什么时候呈现好?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欢用“44+40-2”的方法?积分评价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过程监控的作用等等,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日照市实验学校陈萌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教具:软尺、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 .活动一出示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分别是什么图形。(多个同学回答)老师将着写图形镶上金边,放上照片送给大家。请
13、同学帮老师镶上金边,说说你是怎么镶的,最省材料。为什么?找几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镶上金边。2 .活动二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3 .活动三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全班汇报、互相指正。4 .活动四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拿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
14、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说一说分页代码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 .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 .学生活动3 .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
15、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1)(2)(3) 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大量时间在探究周长的策略,观察各种图形的特征,学生利用手中的尺、绳子、等工具,寻找、发现、观察和经验加以推测,提出了“绳测法”“滚动法”“折叠法”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针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方法优化。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
16、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显示;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7、价值。.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得书写位置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祖国妈妈的60岁生日,为了庆贺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那一天将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现在每个节目都在紧张的训练着,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如果时每排24人,为了同学们观察的清楚老师用一个圆点代表一位解放军,2排多少人?求两排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谁能口头列式?10排有多少人?二、探究新知这样的12排一共有多少人?看来同学们遇到了困难,你会列式吗?板书:24X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一样?板书
18、:(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4X12二得多少,你能估算一下吗?刚才是我们估计的结果,到底等于多少还得算一算,应该怎样算?先自己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位商量一下,想好后写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师巡视。汇报:2、口算可能出现的方法:(二)12X4=48 (人)12X20=240 (人)48+240=288 (人)(一)24X2=48(人)24X10=240(人)48+240=288(人)方法一你怎么想的?先算得什么,又算得什么,最后算得什么?谁看明白这种想法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老师借助课件演示,总结方法(先算什么,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方法二(同一)3
19、、笔算(方案一)48+240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先算得什么?也就是口算中的第一步;又算什么,也就是口算中的第二步;最后算的什么?分页代码看着这种方法,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1、48怎么得来的?2、24中的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3、288怎么来的?我们一起看看这种方法,是边说边写。(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4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24,问:4写在哪里,为什么?这里的24实际上是多少?怎么得来的?第三步把两次乘的积相加。)问:48是怎么得来的?24实际上是多少,是怎么得来的?为了书写方便O可以省略不写。288呢?“+”也省略不写。24X1248、24X2的积24、24X10的积师:这种计
20、算方法你看明白了吗?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方案二)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竖式的写法,老师就引导学生根据口算的顺序,列出第一竖式再写出简便竖式写法。三、巩固练习1、计算快的做2道,慢的做1道。仔细观察今天的这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吗?总结: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得数相加。2、判断请同学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了?应该怎样改?你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的吗?3、计算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24X12=288(人)24X2=48(人
21、)2424X10=240(人)1248+240=288(人)48、24X2的积2 4、24X10 的积288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教具:实物图及投影片。学具:11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 .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84=369=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2 .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里最大能填几?3()224()37()211()538(二)学习新课
22、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1.教学例1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63=2订正时,提问:(D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2)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提问:(1)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察物体 观察 物体 知识点 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