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案例.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游戏吗?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收集了很多的废旧物品,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品进行一次拼搭比赛,就象玩积木一样,好不好?师:那好,在玩之前,请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们一块儿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合作拼搭出一个你们喜欢的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老师要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摆的又快又好。小朋友们可以先商量商量,再动手摆摆看!请大家赶快行动吧!二、拼摆物体,初步感知。(学生动手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师:停!小朋友们真棒,摆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学生纷纷举手)师:噢,都想介绍自己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你们组选谁
2、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作品,你们摆的是什么?一组:我们摆的是城堡。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二组:我们摆的是火车。师: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组的小朋友刚开始把这样形状的物品横放着拼搭,可是它总是来回滚动,上面放的物品就掉下来了,后来,有的小组把它竖着放,它就不滚了。那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形状的物品在拼搭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三、整理物品,感受特征。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收起来,听老师说先收什么样的?首先我们把圆圆的,到处滚动、最不容易摆的物品找出来,放进塑料袋里。再把横着放来回滚动,但竖着放就能站稳的物品找出来。剩下的爱滚动吗?它们都不爱滚动,都很
3、容易摆。小朋友们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吗?(讨论)把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收起来,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收起来。四、分类起名,认识特征师:(出示机器人奇奇。)今天,我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就是我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机器人奇奇(掌声欢迎)小朋友们知道吗?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老师遇到了很多的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我想把机器人的头固定住,可是它圆圆的,总是滚来滚去,最后,老师用了很多的双面胶,还用透明胶带缠了很多道才把它固定好。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这样圆圆的爱滚动。生:师:数学家也发现了这样形状的物体最爱滚动,于是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谁来猜猜这样的形状叫什么名字。板书:球。(
4、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球,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在粘贴机器人的腿和胳膊的时候,就发现如果不小心把这些易拉罐碰倒,它就会来回滚动,有时还能滚掉到地上,但是只要竖着放好,它们就能站稳。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像易拉罐一样,横着放能来回滚动,竖着放就能站稳。生:师:数学家也给这样横着放能来回滚动,竖着就能站稳的物体的形状起了个名字,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板书:圆柱。(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圆柱,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和小朋友们收集了那么多的纸盒,老师就想用纸盒做机器人的身体和脚。两只脚要一样才好看,于是,我找呀找,总算找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盒子,老师可高兴了。我发现这两个盒子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5、,而且都是一样大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品的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是一样大的。生:师:数学家给这样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都是一样大的物体的形状起了个名字,谁知道叫什么?板书:正方体。(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正方体,贴在黑板上。)师:机器人的身体很大,老师就选了一个大的纸盒。老师发现这个纸盒的和脚用的纸盒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脚上的纸盒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但身体用的纸盒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品吗?生:师:数学家也给这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的形状起了个名字,谁能猜出来叫什么?板书:长方体。(出示特殊的长方体。)(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长方体,贴在黑板上。)师:
6、今天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下面,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这个形状,想到的打出Ok的手势。 五、组织游戏,升华提高1、教学游戏摸口袋师: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摸口袋,小朋友们学会了就可以和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做一遍这个游戏,你们要认真看,学会了才能回家和爸爸妈妈玩。2、师:机器人奇奇非常喜欢老师制作的这些形状,于是用照相机把他们拍了下来,可是,照片冲洗出来以后,奇奇发现自己忘了使用彩色胶卷,使用的是黑白胶卷,奇奇就分不清是谁的照片了。它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帮忙,你
7、们愿意帮助它吗?(请四位小朋友上前帮助机器人把照片和实物对应贴好。)六、课后延伸师:机器人奇奇是老师自己想象拼贴出来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拼的方法或者是粘贴的方法,创作出一个作品,等到下周一我们来开一个展览会,再来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好吗?我们收集的这些物品就放在班上,如果你想好了要做什么,但有些形状找不到,可以问一下你的好朋友,也可以从中找出适合的物品好吗?课后反思:1、本节课中,我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并穿插运用一些游戏情节,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在拼搭的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充分想象,精心设计,细心拼搭出各种物体:汽车、高楼大厦各种各样,各具风格。有的小组开
8、始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开始尝试合作拼搭。我想,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很少和别人进行合作,对小组活动的形式比较陌生,以至于在课堂上自己玩自己的,不会和别人合作。以后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能力。由于操作材料准备得不够充分,每组有6-8人,操作起来有些乱,如果每4人一组就会很好。对操作材料的使用也不够到位,没有充分运用操作材料。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到位。当引导学生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形状的物体时,学生只找了很少的几种,我由于急噪,怕会耽误延迟时间,也没能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物体。在给形状起名字时,有的同学发言大胆,有的说的很好,我也没
9、有及时进行表扬,导致学生思维不够积极,3、课堂密度安排不当导致前松后紧。由于课堂前半部分进行不紧凑,在个别环节过于浪费时间,导致整堂课前“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板书:估算)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怎么去估算?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生5:估算用在明E里?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课件:生:选A。课件:师:你能估
10、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汇报并板书:生1:300X6=1800小估生2:400X6=2400大估生3:350X6=2100中估生4:300X7=2100大小估生5:3006+300=2100凑、调估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小估。生哈哈乐。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2:大估。师:大估你请坐,同时
11、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师: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生3:中估。师:中估你请坐。同时板书:中估。师:到底怎么估?你们在计算的时候,电脑作出了精确值。出示课件:问:你同意哪个?为什么?生:2108千克,即使大估,最高位才是四位数,也不可能是五位数。师:此时此刻,根据你的估算,你不想说点什么吗?问:大估想说什么?生:太大了。问:小估想说什么?生:太小了。问:哪种方法最接近准确值?生:觉得中估和凑调估最接近。师:看来我们对于选的方法,即要欣赏自己,又反思自己。电脑:生1:7X56Q350(个)350=350够50生2:7X56420(个)4
12、20350够60问: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小结:往小里估好,可以预防万一,保证保险。电脑:生1:大估,285X6+986-2800(千克)3001000生2:小估,285X6+9862680(千克)2801000师:到底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呢,为什么?生:大估。师:到底怎么估?生:看情况来定大估还是小估。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面对。到底学习估算有什么用?电脑:生:C832。因为最后一个数肯定是2,不可能有万位.小结:这是用尾数检验的方法。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1:有时大估比小估好,有时小估比大估好。生2:估算比较保险,预防万一。生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生4:有的地方不必用精确计算,用估
13、算比较方便。生5:估算,也有一定的范围。生6: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呀!吴正宪老师讲完课后,讲了自己在“估算”这方面的感受与体会。作为教师,要大气,要有大的数学教育观。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是估算中的重要内容。1.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2 .让学生在感觉估算的价值中,学会估算的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3 .对学生的估算做出适度的评价。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区间内,方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评价。估算结果落在合适的数级中,视为合理。我的体会:吴老师上课风范如行云流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
14、印象;对估算教学内容的把握,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教师听吴老师的课,感觉就是一种享受,学生上吴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快乐。“有智慧的老师,才有生命的课堂”,这堂课真正让我亲眼看到了。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准备:1、一根筷子,一根牙签;2、颜色不一,长短不一的绳子四条;3、颜色不一长短不一的纸条四张。教学过程:一、观察引题:(一)出示纸条:1、辨认四种颜色的纸条:红、黄、蓝、白;并放在桌子中间;2、仔细观察:红、黄两张纸
15、条的不同点;蓝、白两张纸条的不同点(一张长,一张短)(二)出示一根筷子,一根牙签:你发现了什么?先同桌谈谈后指名交流(筷子长,牙签短)(三)出示两根绳子:两根绳子有长、有短(或一样长。)(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问题了吗?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先同桌说说,后指名交流)引出:物体有长、有短一长短二、探究方法: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短呢?2、利用桌上的纸条、绳子比长短:先独立练,后同桌交流。(1)观察:直观得到的。两条纸条、两根绳子分别进行比较,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有长、有短。(2)重叠法:。将两张纸条、两根绳子分别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一样长短的(3)一端对齐,水平放,怎么动作?两根绳
16、子又该怎么动作?(4)立在桌面:竖起来比长短:一根筷子,一根牙签。3、运用上述方法,一一操作,指名上台板演,其余指出长或短。4、四张纸条比长短,指出谁最长,谁最短?5、小结: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三、反馈练习:1、师生做比较长短的游戏:伸直手臂比长短2、师生共做比较长短的游戏。3、练习一的第5、6题训练:说出图意。选择答案。反思想法。(蛇与鳄鱼比较:表象一样长,但蛇是弯曲的,伸直后比鳄鱼长。)课后反思:注重“合作学习”一一同桌学习的习惯训练:1、规定第1、2组:每组竖行左边一行的均为第一组,右边一行的均为第二组;2、第一组的小朋友听,第二组的小朋友说;(双方:要求认真地说、认真地倾听)
17、3、示范性地例举几组,同桌听、说训练。4、自由练,老师个别指导。教学内容:P35、1、2、3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一、找商方法的突出:(一)在()中最大填几?指名口答。1.5()125()272.2()92()172()15(二)判断商是几位数,估算商大约是多少,笔算准确值,最后对照()中最大能填几引出找商的基本方法(准确又快速找到商是本单元的重点)12759752二、内容整理的方法:(一)先出示步骤再说明方法:1、回忆。2、查阅:目录,小标题和
18、例题等3、整理1、回忆: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能回忆多少算多少?尽能力回忆,并记录。2、查阅:翻阅书本中是怎样出现知识系列的?边翻阅边记录。3、整理:在上面两个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自由,喜欢就行)。(二)先独立进行后集体商量1、展示知识结构图可以是表格式,也可以是框架式。算除法基本的(商是整十、整百等)例1,如:802估算例2,如:1234例1,如:422(商两位数)除数是一基本的笔算方法例2,如:1275(前一位不够除)位数除法&nbsP;例3,如:9752(商三位数)笔算除法验算例4,如1002=501007(两个情况的验算)例50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除式有0例6,被
19、除数中间、末尾有030339407例7,商中间、末尾有052555624(学生与教师共同经历这样整理的过程,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的回忆是很系统的,再配上例题和自己的举例,无形中将有关需解决的方法问题纳入其中了。)2、边展示结构图,边说明查阅的方法(1)查目录:内容没有,但有一个信息告诉我们从P13开始介绍第二单元的内容。(2)查小标题:马上进入查小标题,有2个小标题,一是口算除法,二是笔算除法,说明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就是围绕这两个小标题展开的。(3)查例题:口算除法,2个例题分别是笔算除法7个例题分别是本单元共9个例题,所介绍的均有侧重点,一一重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3、我要做的是什么?(可以操作的
20、,自己可以用的)在例题和举例之后,应该大量附上“我要做的习题”(针对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将要练的习题有针对性的一一编出来,一般5题左右,但习题的量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旦编制进去,希望一定努力自觉完成)。三、复习习题的融合P351一一3边解决问题边说明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四总结:我们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是方法,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最好变为自己的。自我反思:在三年级学生中推广这样的整理和复习方法还是第一次,但学生是有积极性的,我的意图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能学习的能力。大胆尝试,感觉不错。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培养
21、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教学难点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O一、复习旧知:1 .口算:2 .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1 .出示例52 .学生看图编题: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3 .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4 .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
22、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学生试做,教师巡视.5 .汇报自学情况: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老师板书竖式: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23、)6 .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7 .巩固练习,反馈调节: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四、多层次练习1 .对比练习(1) (2)教师提出要求(D(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
24、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2 .改错练习.3 .在。内填上“、V”或.040201325060001122五、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生1: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生3: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板书设计连续进位乘法例5题目教案点评:教学中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知道
25、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2、初步认识直角,掌握用三角尺量直角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直角;3、重视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含义的形成过程;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学具准备:1、两块三角尺2、一只活动3、三张白纸教具准备:1、红领巾2、三角尺两块3、一只活动角4、(班级)五星级牌匾5、两张白纸教学过程:一、直接引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角。师角二、体验角的形成:1、出示实物:指出角。(红领巾、三角尺、班级五星级牌匾、数学课本封面)(强调指点角的动作)2、找身边的角:刚才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角,你能找一找身边的角吗?找到了先告诉你的同
26、桌,再全班同学交流。3、数学中的角:师边画图边说:这是数学中的角,是从生活中的角抽取出来的。4、小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角有什么特征?(两手掌合并在一起,手腕处靠紧,两手掌尽量地伸直而张开。)引:一个顶点,两条边。5、先判断,哪些是角?为什么?再指出角的顶点与边(1) (2)(3)(4)(5) (6)(7)(8)三、操作活动角:(钉住的那个钉子是顶点,两条硬纸条是角的边)1、师我们认识了角,角是有大小的。师示范:操作活动角:按住一条纸条,转动另一条纸条,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感受角是有大小的)2、生:操作活动角多次。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有想法的话告诉你的同桌。3、引:角的两边叉开的
27、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叉开的小角就小。4、比大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1)、师操作活动角,生操作活动角(上台),然后比较大小。(2)、同桌操作活动角,进行两只角大小的比较。(1号角比2号角大,2号角比1号角小)四、画角并认识直角1、画角:草稿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让同桌欣赏一下。(欣赏:是为了评价角的画法。)2、折直角:角除了用三角尺可以画之外,还可以用纸来折:(1)把一张纸随意一折。(2)强调对折(师示范)(3)把纸展开,按折痕画两条线。组成四个相等的角,它们都是直角。直角用“”表示。3、找生活中的直角,指名指点。4、指出三角尺中的直角,并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28、(2) (3)(5)(6)(7)(8)(刚才练习过的资源继续使用)先独立思考一下,后全班同学交流:(2)(3)角比直角小,(5)(6)(8)是直角,(7)比直角大。是直角的,用“标注。5、画直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画出直角。请生尝试一下,后交流。指名上台画:位置不同最好,没有位置不同的老师添画。五、总结:咱们一起认识了“角和直角”,此时此刻你“对角”最想说哪一句话?请你去找最要好的朋友说一说O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 .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亳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 .使学生在
29、操作中学会用亳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 .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教学过程: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D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姓名长宽厚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3
30、)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
31、,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二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
32、 .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3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亳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4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5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四、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
33、米数时,可以用亳米来表示;1厘米=10亳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五、课堂练习1 .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 .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 .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的:1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
34、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口算:9+6=5+5=6+8二8+6+1=8+2+1=6+5+1=3求385与705的和。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Io学习新课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
35、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列竖式计算。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
36、位对齐。)从明B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单元测试1 .填空.(1) 6970892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2) 48001200=()12(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4)
37、要使2D22的商中间有0,D可以填的数是()或().(5)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24()250147()85035()235283()1590(6)甲数除以己数的商是12,甲数乘以2,和乙数除以2后的商是().2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25除()的商是三位数.A.三位数.B.不大于最小的四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D.不确定.(2) 06748,要使商是两位数,口内可填().A.1、2、3B.1、2、3、4C.5、6、7、8、9(3)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的()倍.A.2B.100C.100l(4)因为101X99+22=10021,所以口口=A. 100212
38、2IOl99B. 100212299IOlC. 1002199IOl22(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0,如果甲数扩大2倍,乙数乘以2,那么商是().A.20B.80C.53.判断.(对的打“J”,错的打“X”)(1) 727272=11()(2) 57除一个最高位上是3的五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3)被除数的位数一除数的位数=商的位数.()(4)要求单价,必须知道总价和数量.()(5)王师傅每小时加工100个零件.一共加工多少个零件?是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4.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421477111386972080042784602016819191914035273415X620
39、040(2)用竖式计算.96242467806010967884805323002567326817503540072846242(3)脱式计算.93150232524016(379248)(5040-1320)6420070155 .列式计算.(1) 1564里有几个23?(2) 1792是64的几倍?(3) 一个数的41倍是861,这个数是多少?(4)被除数是13660,除数是29,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6 .应用题.(1)某乡8天修完一条5600米长的水渠,平均每天修多少米?(2)学校去年栽树60棵,今年栽的比去年的3倍还多35棵,两年共栽树多少棵?(3) 一个电视机装配小组,计划25天
40、装配电视机750台,实际每天多装配10台,实际每天装配多少台?(4) 一个果园要运9000千克苹果,已经运出6000千克,剩下的每筐装30千克,剩下的可以装多少筐?(5)筑路队原计划25天筑路100Oo米,实际提前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筑路多少米?(6)在一条长48千米的公路旁,一共栽了8600棵杨树,6040棵柳树,平均每千米栽了多少棵树?参考答案1. (1)三,百 (5) 10, 5, 6,2. (1)(2)3. (1) X (2)4. (1)略(2) 401, 113, 14-4,(2) 48 (3)商,除数,余数(4) 0或15 (6) 48(3) (3)(4)(5)X (4)
41、(5) 160, 92, 99, 50, 143-3, 11(5) 101250,304,620,45. (1)68(2)28(3)21(4)47116. (1)560X8=700(米)(2) 60X3+35=215(棵)60+215=275(棵)(3) 75025=30(台)30+10=40(台)(4) (9000-6000)30=100(筐)(5) 10000(25-5)=500(米)(6) (8600+6040)48=305(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准备铺垫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
42、算式的得数。45+56=10156+45=101-56=101-45=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二、新课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
43、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135+48=183(元)135+48183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0(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o(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
44、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三、巩固练习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案例背景】今年4月份和9月份,我先后两次在杭州市采荷二小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怎样把这一课上出新意?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带
45、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研讨会上的两种不同教学片断摘录如下:【案例一】一、创设情景1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体育。瞧,我们学校的小朋友正在开运动会呢!2 .(课件出示主题图)操场上多热闹!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3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二、探究算法1 .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些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了算式。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哪一个,你就来说哪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 .比较两组算式,师:象215和253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除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样的除法可以怎样去计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生独立思考,研究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3 .师:刚才我们用画图、想乘法、想口诀计算出了215和253,知道这两个算式计算时都是有多的,我们就把多的这个数叫做余数,用来表示。现在谁能看图,说说这两个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生看图说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4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余数,还能用各种方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其实除法也能用竖式来进行计算。猜一猜,除法的竖式会是怎么样的,与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