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案例.docx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案例.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游戏吗?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收集了很多的废旧物品,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品进行一次拼搭比赛,就象玩积木一样,好不好?师:那好,在玩之前,请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们一块儿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合作拼搭出一个你们喜欢的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老师要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摆的又快又好。小朋友们可以先商量商量,再动手摆摆看!请大家赶快行动吧!二、拼摆物体,初步感知。(学生动手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师:停!小朋友们真棒,摆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学生纷纷举手)师:噢,都想介绍自己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你们组选谁
2、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作品,你们摆的是什么?一组:我们摆的是城堡。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二组:我们摆的是火车。师: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组的小朋友刚开始把这样形状的物品横放着拼搭,可是它总是来回滚动,上面放的物品就掉下来了,后来,有的小组把它竖着放,它就不滚了。那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形状的物品在拼搭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三、整理物品,感受特征。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收起来,听老师说先收什么样的?首先我们把圆圆的,到处滚动、最不容易摆的物品找出来,放进塑料袋里。再把横着放来回滚动,但竖着放就能站稳的物品找出来。剩下的爱滚动吗?它们都不爱滚动,都很
3、容易摆。小朋友们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吗?(讨论)把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收起来,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收起来。四、分类起名,认识特征师:(出示机器人奇奇。)今天,我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就是我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机器人奇奇(掌声欢迎)小朋友们知道吗?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老师遇到了很多的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我想把机器人的头固定住,可是它圆圆的,总是滚来滚去,最后,老师用了很多的双面胶,还用透明胶带缠了很多道才把它固定好。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这样圆圆的爱滚动。生:师:数学家也发现了这样形状的物体最爱滚动,于是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谁来猜猜这样的形状叫什么名字。板书:球。(
4、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球,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在粘贴机器人的腿和胳膊的时候,就发现如果不小心把这些易拉罐碰倒,它就会来回滚动,有时还能滚掉到地上,但是只要竖着放好,它们就能站稳。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像易拉罐一样,横着放能来回滚动,竖着放就能站稳。生:师:数学家也给这样横着放能来回滚动,竖着就能站稳的物体的形状起了个名字,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板书:圆柱。(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圆柱,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和小朋友们收集了那么多的纸盒,老师就想用纸盒做机器人的身体和脚。两只脚要一样才好看,于是,我找呀找,总算找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盒子,老师可高兴了。我发现这两个盒子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5、,而且都是一样大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品的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是一样大的。生:师:数学家给这样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都是一样大的物体的形状起了个名字,谁知道叫什么?板书:正方体。(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正方体,贴在黑板上。)师:机器人的身体很大,老师就选了一个大的纸盒。老师发现这个纸盒的和脚用的纸盒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脚上的纸盒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但身体用的纸盒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品吗?生:师:数学家也给这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的形状起了个名字,谁能猜出来叫什么?板书:长方体。(出示特殊的长方体。)(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长方体,贴在黑板上。)师:
6、今天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下面,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这个形状,想到的打出Ok的手势。 五、组织游戏,升华提高1、教学游戏摸口袋师: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摸口袋,小朋友们学会了就可以和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做一遍这个游戏,你们要认真看,学会了才能回家和爸爸妈妈玩。2、师:机器人奇奇非常喜欢老师制作的这些形状,于是用照相机把他们拍了下来,可是,照片冲洗出来以后,奇奇发现自己忘了使用彩色胶卷,使用的是黑白胶卷,奇奇就分不清是谁的照片了。它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帮忙,你
7、们愿意帮助它吗?(请四位小朋友上前帮助机器人把照片和实物对应贴好。)六、课后延伸师:机器人奇奇是老师自己想象拼贴出来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拼的方法或者是粘贴的方法,创作出一个作品,等到下周一我们来开一个展览会,再来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好吗?我们收集的这些物品就放在班上,如果你想好了要做什么,但有些形状找不到,可以问一下你的好朋友,也可以从中找出适合的物品好吗?课后反思:1、本节课中,我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并穿插运用一些游戏情节,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在拼搭的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充分想象,精心设计,细心拼搭出各种物体:汽车、高楼大厦各种各样,各具风格。有的小组开
8、始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开始尝试合作拼搭。我想,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很少和别人进行合作,对小组活动的形式比较陌生,以至于在课堂上自己玩自己的,不会和别人合作。以后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能力。由于操作材料准备得不够充分,每组有6-8人,操作起来有些乱,如果每4人一组就会很好。对操作材料的使用也不够到位,没有充分运用操作材料。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到位。当引导学生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形状的物体时,学生只找了很少的几种,我由于急噪,怕会耽误延迟时间,也没能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物体。在给形状起名字时,有的同学发言大胆,有的说的很好,我也没
9、有及时进行表扬,导致学生思维不够积极,3、课堂密度安排不当导致前松后紧。由于课堂前半部分进行不紧凑,在个别环节过于浪费时间,导致整堂课前“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板书:估算)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怎么去估算?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生5:估算用在明E里?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课件:生:选A。课件:师:你能估
10、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汇报并板书:生1:300X6=1800小估生2:400X6=2400大估生3:350X6=2100中估生4:300X7=2100大小估生5:3006+300=2100凑、调估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小估。生哈哈乐。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2:大估。师:大估你请坐,同时
11、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师: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生3:中估。师:中估你请坐。同时板书:中估。师:到底怎么估?你们在计算的时候,电脑作出了精确值。出示课件:问:你同意哪个?为什么?生:2108千克,即使大估,最高位才是四位数,也不可能是五位数。师:此时此刻,根据你的估算,你不想说点什么吗?问:大估想说什么?生:太大了。问:小估想说什么?生:太小了。问:哪种方法最接近准确值?生:觉得中估和凑调估最接近。师:看来我们对于选的方法,即要欣赏自己,又反思自己。电脑:生1:7X56Q350(个)350=350够50生2:7X56420(个)4
12、20350够60问: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小结:往小里估好,可以预防万一,保证保险。电脑:生1:大估,285X6+986-2800(千克)3001000生2:小估,285X6+9862680(千克)2801000师:到底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呢,为什么?生:大估。师:到底怎么估?生:看情况来定大估还是小估。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面对。到底学习估算有什么用?电脑:生:C832。因为最后一个数肯定是2,不可能有万位.小结:这是用尾数检验的方法。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1:有时大估比小估好,有时小估比大估好。生2:估算比较保险,预防万一。生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生4:有的地方不必用精确计算,用估
13、算比较方便。生5:估算,也有一定的范围。生6: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呀!吴正宪老师讲完课后,讲了自己在“估算”这方面的感受与体会。作为教师,要大气,要有大的数学教育观。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是估算中的重要内容。1.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2 .让学生在感觉估算的价值中,学会估算的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3 .对学生的估算做出适度的评价。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区间内,方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评价。估算结果落在合适的数级中,视为合理。我的体会:吴老师上课风范如行云流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
14、印象;对估算教学内容的把握,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教师听吴老师的课,感觉就是一种享受,学生上吴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快乐。“有智慧的老师,才有生命的课堂”,这堂课真正让我亲眼看到了。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准备:1、一根筷子,一根牙签;2、颜色不一,长短不一的绳子四条;3、颜色不一长短不一的纸条四张。教学过程:一、观察引题:(一)出示纸条:1、辨认四种颜色的纸条:红、黄、蓝、白;并放在桌子中间;2、仔细观察:红、黄两张纸
15、条的不同点;蓝、白两张纸条的不同点(一张长,一张短)(二)出示一根筷子,一根牙签:你发现了什么?先同桌谈谈后指名交流(筷子长,牙签短)(三)出示两根绳子:两根绳子有长、有短(或一样长。)(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问题了吗?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先同桌说说,后指名交流)引出:物体有长、有短一长短二、探究方法: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短呢?2、利用桌上的纸条、绳子比长短:先独立练,后同桌交流。(1)观察:直观得到的。两条纸条、两根绳子分别进行比较,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有长、有短。(2)重叠法:。将两张纸条、两根绳子分别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一样长短的(3)一端对齐,水平放,怎么动作?两根绳
16、子又该怎么动作?(4)立在桌面:竖起来比长短:一根筷子,一根牙签。3、运用上述方法,一一操作,指名上台板演,其余指出长或短。4、四张纸条比长短,指出谁最长,谁最短?5、小结: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三、反馈练习:1、师生做比较长短的游戏:伸直手臂比长短2、师生共做比较长短的游戏。3、练习一的第5、6题训练:说出图意。选择答案。反思想法。(蛇与鳄鱼比较:表象一样长,但蛇是弯曲的,伸直后比鳄鱼长。)课后反思:注重“合作学习”一一同桌学习的习惯训练:1、规定第1、2组:每组竖行左边一行的均为第一组,右边一行的均为第二组;2、第一组的小朋友听,第二组的小朋友说;(双方:要求认真地说、认真地倾听)
17、3、示范性地例举几组,同桌听、说训练。4、自由练,老师个别指导。教学内容:P35、1、2、3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一、找商方法的突出:(一)在()中最大填几?指名口答。1.5()125()272.2()92()172()15(二)判断商是几位数,估算商大约是多少,笔算准确值,最后对照()中最大能填几引出找商的基本方法(准确又快速找到商是本单元的重点)12759752二、内容整理的方法:(一)先出示步骤再说明方法:1、回忆。2、查阅:目录,小标题和
18、例题等3、整理1、回忆: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能回忆多少算多少?尽能力回忆,并记录。2、查阅:翻阅书本中是怎样出现知识系列的?边翻阅边记录。3、整理:在上面两个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自由,喜欢就行)。(二)先独立进行后集体商量1、展示知识结构图可以是表格式,也可以是框架式。算除法基本的(商是整十、整百等)例1,如:802估算例2,如:1234例1,如:422(商两位数)除数是一基本的笔算方法例2,如:1275(前一位不够除)位数除法&nbsP;例3,如:9752(商三位数)笔算除法验算例4,如1002=501007(两个情况的验算)例50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除式有0例6,被
19、除数中间、末尾有030339407例7,商中间、末尾有052555624(学生与教师共同经历这样整理的过程,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的回忆是很系统的,再配上例题和自己的举例,无形中将有关需解决的方法问题纳入其中了。)2、边展示结构图,边说明查阅的方法(1)查目录:内容没有,但有一个信息告诉我们从P13开始介绍第二单元的内容。(2)查小标题:马上进入查小标题,有2个小标题,一是口算除法,二是笔算除法,说明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就是围绕这两个小标题展开的。(3)查例题:口算除法,2个例题分别是笔算除法7个例题分别是本单元共9个例题,所介绍的均有侧重点,一一重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3、我要做的是什么?(可以操作的
20、,自己可以用的)在例题和举例之后,应该大量附上“我要做的习题”(针对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将要练的习题有针对性的一一编出来,一般5题左右,但习题的量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旦编制进去,希望一定努力自觉完成)。三、复习习题的融合P351一一3边解决问题边说明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四总结:我们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是方法,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最好变为自己的。自我反思:在三年级学生中推广这样的整理和复习方法还是第一次,但学生是有积极性的,我的意图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能学习的能力。大胆尝试,感觉不错。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培养
21、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教学难点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O一、复习旧知:1 .口算:2 .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1 .出示例52 .学生看图编题: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3 .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4 .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
22、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学生试做,教师巡视.5 .汇报自学情况: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老师板书竖式: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手儿 认识 图形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