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docx
《《规律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律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教学内容:介绍计算器,应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课本第42、43页的“探索发现(一)”内容。)1、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2、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3、关键: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加强练习、应用。二、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四、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数学的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谁要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闯过四道难关,就将成为
2、我们班的数学之星。你们愿意去探险吗?好,请带上你们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电脑课件呈现:11=1,1111=121,IIlXlI1=1232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X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X1111=123432111111X11111=123454321(5)你还能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111111X111111=1
3、23456543211111111X1111111=1234567654321师小结:你们真聪明,轻松地闯过了第一关,下面就让我们去闯第二关吧!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电脑出示:142857X1=142857X2二142857X3=142857X4=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X3=428571142857X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X5=714285142857X4=857142师:恭喜大家已经过了两关,有信心继续闯关
4、吗?好,我们来继续闯第三关!3、第三关:神奇的9。(1)电脑出示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X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X9999=99980001(3)发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X99999999999X9999999999999X999999999999999X99999999师:你们真了不起,连过了三关,只剩最后一关了,努力啊!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电脑出示要求: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a、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
5、数和最小的数;b、将这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c、在这样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能找到一个神秘的数吗?如:选1、2、5、0;最大的四位数是:5210,最小的四位数是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521085418730-1025-1458-3078418570835652-2556-3699-24663996626441766552996366427641-14676174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如果选1、3、7、8呢?试试看。(2)学生探索。让学生任意选定四个数字,
6、按照上面的步骤自己试一试,看一看最后的结果还是6174吗?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祝贺大家胜利地闯过了四关!六、作业。1、补充作业。(见优化设计抄小黑板上)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讨未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梯形。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教学用具:1、教具:实物投影、图形等2、学具:图形、剪刀、尺子等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引出梯形2、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2、师:你们都了解有关梯形的
7、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出示相关的图,并请学生指一指)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认识梯形的特征(1)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父流。(3)集体交流:师: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师: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2、认识梯形各部
8、分的名称(1)师:根据你们学习图形的经验,你能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2)师:阅读书上有关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内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3、认识等腰梯形(1)ffi:在你们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没有两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图形里面剪出来吗?我们给这样的图形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2)讨论:所有的梯形都是等腰梯形吗?1、小结二、游戏师:我们一直是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剪出梯形的。可见,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在,你们能不能从梯形里面(剪一刀)剪出两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四、总结:(1)你有什么收获或有问题(2)请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的表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
9、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教学准备:主题挂图教学设计:一、复习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357359二、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
10、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力口、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教学例2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3、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
11、一第1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2、练习一第2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3、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板书设计:例L2.(学生的解题算式及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例
12、题板书教学设计:一、复习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62432二、新课1、教学例3出示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3、练习一第6、7题: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
13、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板书设计:例3.(学生的解题算式及过程)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反思与感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一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匚小学教学设计网一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有括号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学例题教学设计:一、复习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14、)二、新课1、教学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学生上台板演。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完成“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
15、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板书设计:例4.(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反思与感悟: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例6、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O的运算。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例题教学设计:一、新课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5(1)、(2)题学生独
16、立解答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2、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分页代码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3、总结有关O的运算问:你知道哪些有关O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举例说明关于O的运算。重点讲解O不能作除数出示50和OO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说明:。作为除数不能
17、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4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7一17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出示四道混合运算,学生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二、练习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
18、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一一说思路一一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板书设计:例5(学生的
19、计算过程)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所谓辨析,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多个正反事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学习三角的种类时,我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辨析,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下面摘录了我在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最能体现培养学
20、生辨析能力的三个片断,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片断一导入新课后师:我们平时常常见到三角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呢?生: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师随手画了一个图形问:这个是三角形吗?生:不是师:为什么不是呢?生:因为它的边都出头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不能出头的。师:那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是不是所有有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谁能举出一个反例?学生思考了一会,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黑板上将图形画出来。生画:师:这个图形也有三个角,那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的。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完整,到底什么是三
21、角形呢?生:有三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时不用老师问,学生中已经有人又有不同意见了。生:那么刚才的那个图形中也有三个顶点,可它也不是三角形啊。师:是啊,看来同学们刚才说的几个都是三角形的特征,但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三角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用什么样的话才能完整地解释三角形呢?分析:先让学生尝试归纳三角形的概念,教师抓住学生的不完整之处提出反例,并鼓励由学生自己提出反例,在对这些反例的辨析过程中提炼出三角形概念的一些必要条件,从而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条件。片断二紧接着上一个片断。每个学生发到一个装有三根不同长度小棒的纸包。用这三根小棒拼三角形,并把拼成的三角形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教师请几位
22、同学将自己拼的三角形放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其中有一个学生的三角形两边之和还小于第三边,是拼不成的)师问:你们的三角形是用什么拼的?生:三根小棒师:那大家想一想,这三根小棒其实可以代表三条什么?生想了一想说:可以代表三条线段。师板书:三条线段师:通过刚才的拼搭,同学们觉得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拼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呢?生:应该全部搭起来生:应该首尾相连师指着那个拼不起来的图形问:那这个图形不能首尾相连,它还是不是三角形呢?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缺口师:所以有缺口的就不是三角形,因此,三角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生: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师板书:封闭图形师: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师将板
23、书补充完整。“围成”这个词语就表示封闭起来,没有缺口。分析:创设这样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三根小棒,感知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通过拼三角形这一过程,感知到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而组成的;通过与拼不成的三角形的对比辨析,又感知到三角形必须是一个封闭图形,还对今后要学习的“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一内容进行的初步感知。片断三在学习了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师出示一个信封,说:你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里面装的全是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师问:你知道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吗?生: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师:你为什么这么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律有趣的算式 规律 有趣 算式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