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
《滕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滕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山东省工程咨询院2020.4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的材料。融入了当代众多学科先进成果的新材料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先导和重要内涵,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提升企业及地区竞争力的源动力。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已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指引。为加快发展我市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发挥好
2、新材料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先导作用,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依据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期限为2020-2025年。第一章基础和形势1一、发展基础1二、存在问题3三、发展形势5四、挑战与机遇10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总体思路和目标16第三章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20一、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20二、培育发展新兴增长产业27三、科学布局前沿新兴产业33第四章新材
3、料产业发展重点工程36一、人才智力培育工程36二、项目创新示范工程36三、领军企业培育工程37四、特色集群壮大工程37第五章保障措施40一、组织保障40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0三、加强要素保障41四、人才激励政策41五、拓宽投融资渠道42六、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平台建设42第一章基础和形势一、发展基础(一)产业基础产业规模逐渐壮大。2019年底,全市新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余家,资产合计500亿元,从业人员Ll万人。201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利税总额2.1亿元。规上新材料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滕州全部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比重达6%o产品形态呈多样化。产品主要包括锂电
4、池隔膜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高分子聚氨酯材料、金属材料、磁性电子材料、新型建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玻璃产品等。锂电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玻璃建材实现高速发展。正威华能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逐步显现。经过多年的发展,以联泓新材料、鲁南化工为依托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以金晶玻璃、元凯实业、丰华玻璃为核心的曲面玻璃、真空玻璃加工产业基地和以正威华能为代表的军民融合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以中材锂膜、北玻院为代表的锂电膜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项目基础框架初步形成。(二)发展基础新材料产业配套基础完善。滕州市是全省重要的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制造业基地,石
5、化、有色金属、玻璃、高分子等产业发展基础好,既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原材料供应,也为新材料开拓了庞大的下游应用市场。滕州玻璃产业基地是“中国制镜业基地”“工艺玻璃之乡”、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省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集群,是江北最大的玻璃集散地。“金晶牌浮法玻璃”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发达的高科技化工产业为合成树脂、新型化纤材料提供了重要原料,建立了完备的产业链。煤化工聚集区集聚效应凸显。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园区内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境内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获得了7项国家和山东省科技进
6、步奖技术成果奖,17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各项专利55个。目前已形成以兖矿鲁化、国泰化工、新能凤凰等企业为依托的煤气化产业链和以盛隆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的原煤一焦炭、焦油、粗苯产业链,能够生产甲醇下游、醋酸下游、加氢、煤焦化、气体、建材等6个产品系列50余种产品,形成了企业上下连接、产品相互衔接的局面,成功实施了新能凤凰72万吨甲醇、联想控股百万吨烯燃和聚丙烯及乙烯衍生物生产、兖矿鲁化丁醇和聚甲醛生产等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已发展成为苏鲁豫皖煤化工产业区最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煤化工聚集区之一。江北最大的玻璃集散区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玻璃产业集群逐渐发展壮大,共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
7、家,市级技术中心3家,专利283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16项,公共服务平台7个。作为江北最大的玻璃集散地,玻璃深加工产品品种丰富、覆盖面广,包括钢化、中空、镀膜、低辐射玻璃等60多个品种2000余种规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汽车制造等领域。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培育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材料产业投资尚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产业总量偏小、层次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投资分散,成果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规模与发达地区甚至一些中西部省会城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
8、差距,产业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规模效益显著的高端产品数量有限。重点企业大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消化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部分技术创新性强的产品产能不足。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产业关联发展、协同增值效应差,影响了新材料企业的整体效益。特别是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配套能力弱,市场网络不健全,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分工。政策传导机制不够健全。有些政策未能真正落实到位,或者由于宣传不够,企业不甚了解,或者由于手续繁琐,兑现难,落实不够及时,从而削弱了扶持政策的鼓励、促进效应。高端人才缺乏。新材料行业属于知识、技
9、术、资金均为密集型新兴产业。新材料行业发展与新技术、新技术密切相关,我市新材料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跟踪仿制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技术,在高端产品领域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缺乏。全市的企业和环境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吸引、留住高级人才。企业融资困难。新兴产业具有风险高的特点,处于初始启动阶段的新材料企业缺乏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支持,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启动资金、创业资金匮乏,只能靠自身积累一步步做大。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有的错过了最好的市场发展时机。三、发展形势(一)国内现状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已经初步
10、形成,发展形势良好。随着“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出台,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新材料产业无论在科技创新还是在产业规模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产业规模与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若干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专业型骨干企业,建成了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研发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材料研发和生产体系,通
11、过产学研用结合,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许多重要新材料的技术指标得到大幅提升,部分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等二维材料研究方兴未艾,相关材料实现了初步应用。产业区域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布局加快,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京津冀地区、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江西、内蒙古、云南、贵州、安徽也分别在不同领域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应用示范领域不断拓展。新材料产业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构建节能环保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国家部委及各级政府组织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十城万盏”“十城千辆”“
12、金太阳”“互联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相继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增强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使新材料成为“工业强基”的重要支柱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二)省内现状近年来,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打造孕育一批产业集群,但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我
13、省新材料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国家划分的6大类新材料中均有分布,在聚氨酯、石墨烯等多种领域技术水平较高,已形成较好产业规模优势。但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存在精深加工不足,终端产品、名牌产品、高端产品比例不高,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上中下游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通过不断调整和引导,我省新材料已经形成一定的区域特色。但新材料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资金、资源优势,不利于产业的集聚发展。创新取得新突破。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实力
14、显著提升,在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但总体来看,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与企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较低,有效科研成果供给不足。同时,人才资源总量缺乏和标准、检测、评价、计量等支撑体系不健全问题依然是制约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发展趋势传统材料企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我国材料企业中,80-90%都是传统金属类和化工类的材料企业,这两类企业市场份额最大,是材料行业的主导力量。未来10年,普通产品市场需求的下滑及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将倒逼这两类传统材料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与改造,其转型升级速度将明显加快。坚持高端、健康、绿色发展方向。新兴产业领域将保持较快
15、发展趋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材料是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人民对健康、环保等需求的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等绿色健康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电子信息、锂电池产业新材料有望加速增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的研发生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量新材料都将逐渐实现产业化应用,部分产品也将逐渐取代进口。锂电池材料方面,新材料生产企业不断涌现,核心技术逐步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期间,电子信息、锂电池产业新材料这两个领域,有望实现加速增长。高强轻质合金新材料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高性能的铝合金、镁合金、钛合
16、金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高性能合金在车辆上应用量快速增长。铝合金材料凭借其性能优势,在电力行业应用也将日益广泛,“以铝代铜”的相关产品,也逐步多方面应用,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随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快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也能够给制造业、服务业及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根据新材料市场的需求,加快新材料研制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便于新材料迅速走向实际应用,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四、挑战与机遇产业挑战。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在国家政策和下游
17、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新材料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不再靠简单地规模扩张而是靠独特的优良性能取胜,与新技术密切相关;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产业风险放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壁垒和风险,这主要体现在:新材料产业技术壁垒高,先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周期较长,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或者并购,但目前我市新材料产业总体企业规模较小,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尚未形成,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新材料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从产业链纵向延伸来看,我市新材料特别是化工新材料深度产品链产品少;基本原料多,化工新材料及终端消
18、费产品少,储运和销售成本较高。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极易受到区域外市场变化的冲击。产业机遇。滕州处于华东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大区域,这两大区域经济发达,能源、化工、冶金、汽车制造、建筑、轻工等各产业均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并且今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目前国内最具可持续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为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源。市场区位优势可降低企业的市场开拓费用、产品运输的物流费用和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同时区位优势还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等综合资源条件,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总体竞争力。新材料作为当今世界新技
19、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撑。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发展计划、国家新材料重大专项等措施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2015年5月,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的意见,新材料产业成为枣庄市实施倍增计划的五个新兴产业之一,为全市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产业成为我国产业自主
20、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点之一,先进技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抓手,新一轮技术革命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由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技术叠加构成本轮技术革命,协同融合、互相推动,新材料技术作为先导,必将推动新材料产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对我市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切实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动向,抢抓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市场导向,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装备需求为主攻方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
21、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努力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我市率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提供战略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2、使创新成为我市新材料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搭建新材料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高效便捷的创业孵化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提升科技孵化水平,鼓励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加速成果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增量升级。坚持集聚发展和重点平台建设相结合。注重新材料重点门类聚焦、优势产品聚焦与龙头企业聚焦,围绕我市龙头企业、关键企业,形成产业链,强化关键环节和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做强若干细分领域。促进新材料领域的企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新材料产业集聚,在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专业化企业协作配套、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产业链完整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强鲁南高科技化工产业园、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军民
23、融合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坚持绿色发展与开放协作相结合。认真贯彻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培育形成绿色工业新动能,着力绿色产业链的延伸。高度重视研发、制备、使用全过程环境友好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实现生产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紧跟国际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趋势,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形成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三、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立足
24、滕州化工、玻璃建材、金属材料等产业基础,重点推进煤基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无机硅新材、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等优势领域特色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积极发展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信息材料。围绕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巨大的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积极开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规模应用。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形成持续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全市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和现代玻璃产业基地的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材料基地。(二)产业定位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依托滕州现有新材料产业基础与发展资源,重点聚焦传统材料产业升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滕州市 新材料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