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docx
《菏泽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荷泽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荷政办发2011)69号目录1总则1.1 编制目的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1.5 指导方针2启动条件2.1 自然灾害2.2 破坏性地震2.3 突发公共事件2.4 特殊情况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3.1 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3.2 市减灾委办公室职责3.3 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及涉灾单位的主要职责3.4 驻荷部队的职责4应急准备4.1 资金准备4.2 物资准备4.3 通讯和信息准备4.4 救灾装备准备4.5 人力资源准备4.6 预案及演练4.7 社会动员准备4.8 宣传、培训和演习4.9 预报和信息管理5.1 灾害预警预报5.2 灾害等级划分5
2、.3 分级管理5.4 灾情报告5.5 灾情核定5.6 灾情发布5.7 响应6.1 应急响应的基本要求6.2 应急响应行动6.3 应急响应程序6.4 I级响应6.5 II级响应6.6 III级响应6.7 IV级响应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7.1 灾后救助7.2 恢复重建7.3 灾害救助工作评价8.1 名词术语解释8.2 预案管理1总则1. 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全市重大自然灾害和运行机制,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2 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救人第一,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
3、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四)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1.3 编制依据本预案的制订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减灾救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1.4 适用范围凡在我市范围内发生的干旱、干热风、高温热浪、雷电、龙卷风、冰雹、暴风雨、洪涝、低温冷冻、寒潮、冰凌、暴雪、大雾、灰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震
4、等地质灾害,林业火灾和重大病虫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以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1.5 指导方针1.5.1 灾害救助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1.5.2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将救灾资金和救灾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预备役部队、公安干警和广大民兵等快速反应力量的突击作用,组织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做好抗灾救灾工作。2启动条件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
5、动本预案。2.1自然灾害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干旱、干热风、高温热浪、雷电、龙卷风、冰雹、暴风雨、洪涝、低温冷冻、寒潮、冰凌、暴雪、大雾、灰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林业火灾和重大病虫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1.因灾死亡人口3人以上;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0.5万人以上;3,倒塌房屋0.1万间以上。1.1 .本市行政区域内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以上,或40万人以上。1.2 破坏性地震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1 ,因灾死亡3人以上;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0.3万人以上;3,倒塌房屋
6、0.1万间以上。1.3 突发公共事件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它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1.4 特殊情况对敏感区域、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薄弱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1.5 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3.1 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指挥协调机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市、县区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由市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荷泽市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减灾委”)是全市自然灾害应急调度指挥和综合协调机构(如图1所示),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调度全市应
7、急救援力量,协调开展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活动;贯彻落实国家、省减灾规划、方针和政策,研究制定市减灾规划和行动计划;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组织、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全市地方减灾救灾工作,开展减灾救灾交流与合作。市减灾委主任: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市减灾委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市科技局副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减灾委成员及涉灾单位负责人: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城市开发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水产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
8、、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商务局、市广播电视台、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市人民空防办公室、市地震局、市煤炭管理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供销社、荷泽军分区、荷泽武警支队、荷泽银监分局、荷泽黄河河务局、荷泽火车站、市气象局、市盐务局、荷泽供电公司、市农业科学院、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红十字会、荷泽市保险行业协会、市自来水公司、中国联通荷泽分公司、中国移动荷泽分公司、中国电信荷泽分公司、中国石油荷泽分公司、中国石化荷泽分公司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市减灾委秘书长:市民政局副局长。3.2 市减灾委办公室职责市减灾委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其职
9、责是:(1)承担全市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综合协调工作,负责市减灾委的日常具体工作;(2)配合上级工作组开展工作,协调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听取灾区关于灾情和抗灾救灾情况的汇报;(3)收集、汇总、评估、报告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4)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5)召开会商会议,分析、评估灾区形势,提出对策;(6)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赴灾区联合工作组,协助、指导县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3.3 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及涉灾单位的主要职责市民政局制定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规划和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和救灾物资储备库规划;开展灾害信息的收集、核实、汇总、分析、评估,并
10、统一发布灾情;指导灾区实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灾后恢复重建;储备、调拨救灾物资,管理、分配救灾资金和物资;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市减灾委办公室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将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同民政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安排重大救灾基建项目、救灾储备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储备库建设资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协,调铁路、邮政、电信、煤炭、电力、商业、物资、医药等骨干企业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市科技局:组织实施有关减灾救灾科研项目。市财政局:将年度救灾资金和救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市大灾预备金列入财政预算;会同市民政局制定并组
11、织实施全市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并根据全市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将市救灾物资储备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会同市民政局向省财政厅、民政厅申请救灾应急款、物;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及时向灾区拨付中央、省、市救灾款,并确保救灾资金按时变现;对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单位进行抗灾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市教育局:收集、汇总受灾的学校校舍损毁情况;协,助灾区政府转移被困师生,组建临时校舍,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指导灾后校舍恢复重建。市公安局:参与灾区紧急救援;指导灾区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指导做好灾区党政机关、重灾要害部位、救灾物资等安全保卫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12、障局:对救灾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开展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提供并发布重大地质灾害预警;对重大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处理;制定灾后重建用地规划和优惠政策。市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城市开发办:指导灾区被毁坏的供水、供气、道路、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抢险、排险和恢复;参与震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鉴定,开展震后工程震害调查;指导灾区制定和实施重建规划。市交通运输局:修复被毁损的干线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保障灾区干线公路畅通;协,调、组织营运车辆,运送抢险救援人员、伤病员和救灾物资。市农业局:负责农作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提供并发布作
13、物灾害预警;参与农作物灾害的灾情评估;指导灾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配合财政部门落实对灾区的减免政策。市水利局:负责水情、水位、汛情、旱情监测,提供并发布汛情旱情预测、预警信息;参与旱灾、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指导防汛抢险;保障灾区生活、生产用水的供应;负责灾后水利、供水设施的修复。市卫生局:负责疫情、病情监测预报,提供并发布疫情、病情预警;指导对灾区基本卫生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建议;对灾区饮用水源进行监测,确保灾民饮用水的安全;组建灾区临时医疗队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对重大疫情实施紧急处置,防止疫情发生、传播和蔓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救灾所需
14、的药品储备,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监测灾区食品等,确保灾区饮食出人女王。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灾区的环境灾害监测、评估,及时提供并发布环境次生灾害预警信息。市广播电视台:负责通过广播电视系统发布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协助开展抗灾救灾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协调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市统计局:协助分析、汇总灾情统计数据。市林业局:负责林业灾害监测预报,提供并发布林业灾害预警信息;参与相关灾害评估;指导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的治理。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协,调处理抗灾救灾涉外事务。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利用人民防空指挥、通信系统,为防灾救灾提供场所和指挥手段;利用人民防空工程以及
15、疏散地域,为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利用人防专业队伍,参与城市防灾和灾害紧急救援;利用防空警报系统,发布灾情警报信号;利用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体系,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市物价局:查处借灾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灾区物价稳定。荷泽黄河河务局:对黄河洪水进行监测预报,发布黄河水情预警;掌握黄河防汛动态,并及时向市减灾委通报;对重大险情抢护、黄河滩区迁安救护等提出建议意见,参与黄河防汛和抢险。市气象局:预测天气形势,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对干旱、风雹、洪涝等灾害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参与气象灾害灾情评估;对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市地震局:对地震灾
16、害进行监测和预报,提供、发布地震灾害预警;参与地震灾害现场救援,组织地震现场监视,开展对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提供震情发展趋势分析会商情况;组织地震现场灾害调查、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市科学技术协会:协,调各类学会的减灾救灾科学研究工作。荷泽银监分局:指导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做好抗灾救灾应急工作,及时为灾后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市保险行业协会:指导灾后保险查勘、定损和赔偿工作。荷泽火车站:恢复受损铁路基础设施,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运送抢险、救灾、防疫等人员、物资和设备。荷泽供电公司:指导、组织灾区抢修和恢复电力设施,保障灾区电力供应。中国联通荷泽分公司、中国移动荷泽
17、分公司、中国电信荷泽分公司: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途径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组织灾区抢修和恢复通讯设施,保障灾区通讯畅通。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盐务局、市自来水公司:协调应急食品、食盐、饮用水、日用品、粮食、食用油、布匹、棉花等救灾物资,保障灾民、抢险人员生活所需的物资供应。市煤炭管理局:指导、组织煤炭企业的抢险救灾;保障灾区生产和灾民生活用煤。市红十字会:参与灾区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必要时开展救灾捐赠活动。中石油荷泽分公司、中石化荷泽分公司:协调救灾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石油产品,保障抢险救灾车辆所需的燃料。其他部门视救灾工作需要做好相关工作。3.4 驻荷部队的职责荷泽军分区:组
18、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灾民转移安置;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荷泽武警支队:负责组织武警部队实施抗灾救灾,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4应急准备4.1 资金准备建立规范的减灾救灾资金投入、管理机制,确保救灾资金需求。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建立救灾资金快速拨付机制。实行救灾资金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保证救灾资金快速拨付和及时变现。4.2 物资准备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
19、制度,确保救工作物资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和储备库规划,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应急专项储备和购销制度,满足灾害救助物资需要。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分别设立市、县两级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设置相应机构,配备相关工作人员。4.2.1 专项救灾物资准备。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将救灾物资储备所需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按照市应急救助50000人、县区应急救助20000人为基数,市、县区在每年年初,购置储备相应的帐篷、床、衣被、桌凳、净水设备和消毒药品、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更新、
20、轮换的财政补偿核销制度,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4.2.2 救灾用车辆、船只准备,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及下属的交通运输企业保证700辆客车、300辆货车、9艘黄河渡船处于良好待命状态。4.2.3 燃油准备,由中石化荷泽分公司、中石油荷泽分公司负责。平时,中石化荷泽分公司油库储备汽油8000吨、柴油15000吨;中石油荷泽分公司柴油储备4000吨,建立汽油从外地应急调入机制;两公司下属各加油站保证日常汽、柴油储备。4.2.4 食品准备。灾时市商务局要确保10000人、5天的应急食品供应。4.2.5 粮食、食用油、饮用水准备,由粮食局、自来水公司负责。粮食部门按照政府核定的规
21、模落实好地方储备粮10万吨,食用油在1800吨以上,备好成品粮储备70000吨,确保应急需要;饮用水,最低应保证5万人、5天以上生活用水。4.2.6 燃煤准备,由煤炭局负责。平时,燃煤储备量在10000吨以上。4.2.7 食盐储备,由盐务局负责。平时,食盐储备量在2000吨以上。4.2.8 医药准备,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平时、灾时,确保10000人以上的药品供应。4.2.9 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救灾物资采购制度。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4.3 通讯和信息准备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
22、专用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4.3.1 加强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设并管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救灾通讯网络,确保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4.3.2 以市减灾委办公室为依托,建立部门间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4.3.3 充分发挥国家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对地监测系统的作用,按照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以及灾害应急辅助决策系统。4.4 救灾装备准备加强救灾应急装备建设。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装
23、备。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列支专项救灾设备采购款项,用于配备救灾应急工作所必需的车辆、卫星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摄像(录像)机和GPS等设备和装备,强化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期间,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场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归还,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4.5 人力资源准备4.5.1 充分发挥公安、武警、人防、地震、环保、卫生、供电、通信、石油等专业救援队伍的作用,形成共同应对灾害的联动机制。4.5.2 建立健全减灾救灾专家队伍,健全灾害调查评估体系。组织民政、气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菏泽市 自然灾害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