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卫生健康委、两江新区社发局、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卫生健康局,各委属医疗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函(2023)11号)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8月2日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
2、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结合常态化“三服务”机制中的服务群众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部署要求,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完善体系、丰富内涵、优化流程、拓展空间,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力争用3年时间,整体提升全市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建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医疗服务
3、模式,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重点任务(一)创新理念、服务前移,提升患者诊前体验。1 .完善预约服务。一是健全预约挂号,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建立预约挂号诊疗制度,并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提供多样化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分时段预约服务。二是丰富预约内涵,三级医疗机构要加强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提供日间医疗、检查检验、住院床位等预约服务,提高就诊便利性。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预约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服务连续性。三是推动门诊号源
4、下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持续优化转诊服务,建立工作机制,为下级医疗机构预留适当比例的号源,充分保障基层医院转诊需求。四是推行智能问诊,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分诊系统,并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形成智能问诊一分诊一预约一病史采集流程。五是完善失约管理,健全退号与爽约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实名制预约,加强退号、退费、失约管理,严厉打击“号贩子”。2023年底,二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力争达到40%以上,三级医疗机构需达到60%以上;2025年底,二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力争达到50%以上,三级医疗机构力争达到80%以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2 .探索复诊患者“预就诊”模
5、式。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积极引导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或预约诊疗平台,完成检查检验等预约,并根据检查检验结果时间匹配复诊号源。3 .积极推进“预住院”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在患者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二)创新模式、简化流程,方便患者门诊就医。4 .再造门诊流程。一是缩短等候时间,提供取号、缴费、报告取阅等智能便捷服务,缩短患者门诊等候时间,到2025年底,力争患者门诊等候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二是减少无序流动,优化门诊流程,科学布局门诊临床科室与平台科室,
6、方便患者门诊就诊、检查检验、治疗、取药等。三是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或医疗机构先行先试。5 .创新服务模式。一是提供“一站式”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线下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医疗证明开具、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让患者“少跑快办”。二是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三级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行MDT门诊服务,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规范,要求人员、场所、时间“三固定”,实现“患者不动医生动”。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等平台开展MDT服务。三是开设新型门诊
7、,鼓励医疗机构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营养、护理、药学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四是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中医医疗机构要总结推广中医综合治疗以及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五是探索开设弹性门诊,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结合号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诊单元及人数,开设午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门诊,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6 .优化就诊环境。一是明确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应清晰易懂,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二是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卫生间、候诊区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改善门诊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体
8、验。三是满足特殊群体需求,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配备必要的便民设备设施。树立老年友善服务理念,解决影响老年患者就诊的“数字鸿沟”等问题。(三)分区分级、高效衔接,畅通急诊急救服务。7 .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一是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健全全市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电话受理效率。2025年底,120急救电话10秒内接听比例达到95%以上,3分钟内出车率达到95%以上。二是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健全市、区县、乡镇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每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配置1辆“120”救护车,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和其他
9、区县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3.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三是统筹院前急救资源,各区县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网络医疗机构值班力量,完善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驾驶员、救护车和设备的日常管理,强化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提升院前急救服务效率。8 .加强院前院内衔接。一是加强“六大中心”建设,实施急诊急救六大中心”能力提升行动,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咯血、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建设,加强“六大中心”与院前急救的衔接。二是强化院前院内衔接,建立健全院前院内工作衔接,推进院前与院内信息共享、工作协同、规范交接,提升急救服务效率。三是畅通收治通道。建立门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加快急诊观察
10、室周转,畅通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收治通道,确保急诊观察室病人及时转入;建立高危患者优先就诊制度,确保优先转入住院病房。9 .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一是建立健全急诊患者分级救治模式,坚持“就急、就重”原则,根据患者病情(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建立分级救治流程,落实急危重症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相关要求。二是探索“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形成救护车直通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流程,联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抢救绿色通道。以急诊为平台,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四)丰富内涵、巩固成果,改善患者住院感受。10 .完善住院医疗服务。一是全面推行日间医疗服务,二
11、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普遍建立日间医疗管理制度,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比,协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日间医疗服务的后期康复治疗。二是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扩大临床路径覆盖病种数,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在医联体内,推行临床路径一体化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三是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健全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互通共享,加强检查检验相关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四是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应当以中医治疗为主。11 .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一是探索疼痛管理新模式,三级医院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
12、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及分娩镇痛等疼痛管理模式。全市62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疼痛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疼痛综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实现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二是加强临床营养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营养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宣教等临床营养服务。三是加强患者风险评估,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心理评估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住院患者心理评估,及时识别患者心理风险,推广分级分层的心理干预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跌倒等风险评估,降低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 .改善入出院服务。一是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二级
13、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优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出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等“一站式”服务。二是推广便捷结算,重点是住院费用预结算、床旁结算、自助结算、“当日出院、当日结算”等。三是实行“全院一张床”,三级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全院住院床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用好、用活优质医疗资源。(五)医防协同、延伸服务,注重患者诊后感受。13 .依托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一是畅通双向转诊,以医联体、医共体等为载体,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建立门急诊、住院患者双向转诊渠道,为上转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为下转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二是大力发展远程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卫生 健康 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 印发 改善 就医 感受 提升 患者 体验 主题 活动 实施方案 2023 2025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