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docx
《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主席总书记在党的大会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主席总书记强调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主席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
2、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更为深刻地进入文化和文明的层面,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到党的全会和党的大会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实践意义和基本内涵,再到此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点阐述“第二个结合”,“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内涵越来越丰富。“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
3、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就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
4、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廖续古老文明的
5、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二、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7、入手,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要从历史逻辑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因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充分证明,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新的起点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使然,正如总书记所说:“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二)要从理论逻辑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要准确把握“结合”的含义。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要准确把握“结合”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马
9、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才能有机结合。要准确把握“结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既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还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三)要从实践逻辑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主席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
10、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具体来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而“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只有把“两个结合”结合好,才能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要深刻把握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着力点主席总书记在讲话中郑重指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断 推进 第二 结合 专题 党课 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