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十篇.docx
《202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十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扁,共十篇2023年在关于对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发言材料近年来,XX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建设目标,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城乡共富的新路子。2021年,我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居全省第2,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增长6.8%;前三季度,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81.51万元、经营性收入225.05万元。同时,我区“共富星村”建设项目获全省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驻村指导员制度相关案例入选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得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平水镇王化村被列入强村富民乡
2、村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并作为唯一村级案例在全省大会上交流发言。一、聚焦产业兴农,推动山货变“尖货”一是突出品牌塑造,促进农货增值。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抱团发展,采取文史挖掘、展会推介、线上营销等方式,成功打造“平水日铸”“稽东香r“同康四季笋”等区域公共品牌,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在“品牌兴茶”战略推动下,平水“日铸茶”销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农民茶青收购均价突破40元/斤;今年名优茶产量达1600吨,增长6%,促农增收达2000万元。二是突出精细管理,提升农业质效。针对茶叶、兰花、菊花等优势农业产业,构建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促进农产品从“粗放生产”到“精耕稳产”转变,南部省级现代农业
3、园区被列为2022年度全省十佳。如在海丰花卉农业园区的精细管理下,剑灶村农户种植菊花出花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品质从以M级为主提升至L级及以上,农户每年每亩纯收益可达1.26万元。三是突出项目支撑,推进补链延链。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制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全力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比如针对我区缺乏竹产业加工企业的问题,平水镇引进落户2家规上竹木深加工企业,有效补齐了竹产业链的完整性。目前,2万余户竹农年均销售竹青量提升至4万吨,促农增收达2000万元。二、聚焦要素激活,推动存量变增量一是推动宅基地跨区活权。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多元保障机制,出台宅基地农户
4、资格权跨村实施办法、“有偿选位”竞价机制实施意见、民主管理暂行办法等,全力构建“1+10+X”宅基地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资格权市域跨区有偿选位工作。今年6月在福全街道峡山村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跨村竞价会上,15宗宅基地最高宗溢价率高达66.67%o二是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大力实施“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创新“农房收储+周边资源流转”“乡贤投资+周边资源整合”“农旅融合+周边资源开发”等模式,有效激活闲置农房与闲置资源。迄今,累计引入社会资本23.79亿元,激活农房建筑面积62.23万平方米,增加村集体收入7156万元、农户收入8748万元,带动农民就业4092人。三是推动公共服务优
5、质优享。加快推进医共体和教共体建设,高标打造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婴幼儿照护驿站、乡村会客厅等,全面形成“5分钟生活服务圈”“10分钟公共交通圈”“15分钟健身圈”“20分钟医疗圈比如平水镇王化村,围绕“适老化、中医化、数字化”方向,通过引进“金秋家园长塘头”共富项目,建设养老养生综合体,去年惠及王化片老人210余人,助农增收达175万元,力争打造成长三角康养目的地。三、聚焦党建引领,推动先离带后离一是组建强村公司,强化引领带动。全域构建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矩阵,建立“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专业化运作、老百姓受惠”经营机制,探索出投资收益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等9种发展模式,新建强
6、村公司45家,有力带动镇村经济发展。如区飞地抱团经营公司实施的轻纺智谷项目,建成后可为79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每年增收32万元/年;利用南部三镇5万平方米闲置工业建筑屋顶空间,实施的7兆瓦分布式光伏增收项目,可为三镇增收近4000万元。二是构建共富联盟,强化抱团发展。规划形成“5带、16片”共富格局,因地制宜构建30余个不同类型的共富联盟,全力打造“富裕共同体”。今年6月底王坛镇举办全市首个跨区域党建联建成立大会,协同诸暨市同山镇、竦州市崇仁镇打造“富裕共同体”;杨汛桥街道和XX区新塘街道签订特别合作共富联盟框架协议。该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黄建发的批示肯定。三是搭建共富工坊,强化结对帮扶。主动引导企
7、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搭建“共富工坊”,更好发挥企业在资源统筹、需求对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全区已有89家企业与86个村签订“共富先行”党建联建结对协议,建成“共富工坊”75个,吸收农户就近就业3000余人次,预计每人每年平均增收3万余元,带动村级增收2400余万元。计划到年底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0万元的相对薄弱村。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本次现场会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城乡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努力争当全省“两个先行”排头兵,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书写XX答卷。第一篇专题学习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
8、验的研讨交流材料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矛盾,浙江省于2003年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阶段(20032007年),整体推进阶段(20082012年),深化提升阶段(20132015年)和转型升级阶段(2016年至今)四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两大前置性工程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用5年时间,对约10000个行政村全面进行整治,并将其中约1000个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一、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全域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宜
9、居乡村。第一,从农村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入手,采用“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区县处理”的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第二,针对农村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行动。第三,以“六边三美三化”(在铁路边、公路边、村边、城边、山边、水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实现城美、村美、房美目标)行动为抓手,对乡村道路进行硬化。发展美丽经济,以产业发展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打造以绿水青山为依托的绿色经济。转变高资源消耗型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关停遍地开花却对环境污染极大的小矿山、小水泥厂等。第二,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养生运动等
10、新业态。第三,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截至2019年末,浙江全省建成电商专业村1720个。挖掘文化内涵,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明。第一,搭建文化载体。依托旧祠堂、老戏楼、古书院、闲置校舍等建设文化礼堂;实施乡村文化展示工程、培养文艺人才队伍,引导各村建设乡村舞台、文体活动场所。第二,保护传统古村落。修复传统建筑、弘扬历史文化、创造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第三,弘扬乡土文化。挖掘整理名士乡贤、民俗风情,提炼地域文化传统、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能人榜、道德廊、孝悌祠、学子墙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17年来,浙江省通
11、过广泛的学习宣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融入人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奠定基础,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注入动力。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意愿。美丽乡村建设参与和互动的主体是农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保证是农民参与,因此,农民参与是弥合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结构性裂痕的重要机制。浙江省特别重视倾听群众、动员群众、满足群众需要,在“清洁庭院”行动中,积极鼓励农户清理房前院后卫生,“美丽庭院”行动则侧重鼓励农户种植花草、提升庭院景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是浙江省推进“千
12、万工程”的重要原则。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注重彰显山区、丘陵、盆地、平原、滨海等不同地方村庄的特色与个性。明确“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前,不能匆忙上马整治工程。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起,从户厕改造、街巷硬化、污水治理,到村庄绿化、形象提升,再到完善公共服务、美丽乡村创建,最后再做产业培育,先易后难,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坚持整治力度、建设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相一致。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政策连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规划在村庄发展、工程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
13、基础作用,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将诗画田园景观和现代生产要素融为一体。不搞短期政绩,避免造成“前任政绩、后任包袱”。推进“千万工程”注重建管并重,同步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二、内蒙古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长期以来,内蒙古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差。历届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状况,出台了针对性政策。(一)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现状。20142016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大幅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截至2016年末,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农牧民的范围广、力度大(见下表
14、),农牧民享受的福利前所未有,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改观。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内蒙古2018年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农村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突破方向。2019年3月又启动了“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建设,选择全区12个旗县、100个苏木乡镇、1000个村嘎查作为示范点,要求率先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目标。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内蒙古农村牧区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末,8.67%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41.26%的村完成改厕。至2019年底,全区有
15、26.2%的旗县开展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试点,36.9%的旗县建立了污水处理长效机制,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22.4虬截至2020年4月,61.3%的行政村(嘎查)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二)内蒙古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存在问题。前期规划及后续管护不到位。目前的规划多为层层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很少有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规划;基层缺乏具体的全域布局规划、污水处理规划及落实方案指导,导致重复建设、多余建设,造成浪费。改厕工作重建轻管,农牧民普遍担忧化粪池的安装质量、外溢和渗漏、维修、收运等管护问题。配套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属于民生工程,投入巨大但短期经济回报低,
16、资金筹措压力大,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参与度低,部分地区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基本区情导致技术应用难度大。内蒙古地广人稀,牧区牧民居住分散,污水量小,收集难度大。冬季气候寒冷,水冲厕所存在防冻难度大、污水处理生物菌过冬难的问题;缺少技术机构,对改厕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能力滞后。未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发展可持续性不强。村庄厕所、排污系统建好了,缺乏产业支撑也做不好长期维护。内蒙古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且存在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挤占产业发展资金的情况,导致农业产业培育存在巨大短板,以产业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的能力不足。(三)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17、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农牧民主体地位没有完全体现。农民参与是乡村环境整治的根本保证,但一些地方只盯着整治标准,不考虑农牧民实际生活需求。比如要求农牧民的柴火堆、干草垛必须用机器打成草墩,推高了成本;要求煤炭堆必须洁净规整、牲畜粪便不能乱堆乱放,脱离了农村牧区实际,导致群众不愿参与。缺少统筹规划。各级政府部门依然存在着统筹规划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职能分割,资源错配。例如,缺乏规划与专业人才参与割裂,管护缺人与农牧民参与割裂,缺少资金与社会资金参与割裂,区情复杂与鼓励技术应用割裂,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割裂。三、内蒙古学习浙江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7月15、16日考
18、察内蒙古时指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聚焦短板,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一)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政策调研、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把绿色产业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具有内蒙古风韵的乡村休闲旅游,推动发展农家乐,重点打造高端精品民宿。培育农村新业态,重点发展“美丽产业”。(二)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必须
19、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村庄建设的过程中让农民自己掌握主动权,如何整治、如何规划、谁来施工、谁来管理、谁来监督等各个环节的问题,都要农民自主决定,政府不能“替”农民做主。村庄规划要充分吸收农牧民的意见;工程建设不能侵犯农牧民利益或加重其负担;运营、管护要吸收农牧民参与,既解决了农牧民就业和收入问题,也实现了长效管护。(三)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内蒙古已分类划定中心村、历史文化村、一般村、空心村。在优化村庄功能方面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居住环境。厕所、垃圾房(箱)、污水管网等的规划要充分论证、科学合理,避免重复建设折腾农牧民,村庄总体规划要组织大专院校、规
20、划院、设计院等技术力量下乡编制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四)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善用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优势,尝试实行“项目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细分为多个专业项目,采用项目承包、合作社承包、PPP合作等模式,由专业公司负责村庄厕所、垃圾站、化粪池等的施工安装、运营维护,拓宽运行维护经费筹措渠道。(五)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坚持系统治理,政策连贯。在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内蒙古启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建设,将试点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区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任务;三年行动方案今年到期后,应将整治内容扩展到畜禽粪便、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村庄清洁、县域乡村布
21、局规划,以及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绿色产业发展上来。第二篇2023年度关于开展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读懂这份初心感悟思想伟力“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22、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一、感悟“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最大政绩。“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领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
23、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千万工程”不是用砖瓦建设出来的,他是党心和民心的铸就,是历史的选择。“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激发文化、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一场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的社会变革,堪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先声,其蕴含的人民立场,既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更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是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时刻坚守人
24、民立场,强化统计为民意识。要围绕国家农业农村战略部署,提升统计监测能力;要科学设置指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监测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方法,完善设施农业调查制度,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领域;要全面反映农业农村新发展新进程,全面推动农村统计现代化改革,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二、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究作为统计工作的根本方法。2002年底,履新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展开调查研究,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 示范 整治 工程 千万 经验 研讨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