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丙烯酯的研究.docx
《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丙烯酯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丙烯酯的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绪论21.1课题意义21.2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状况及前景31.2.1 二氧化碳的物理应用31.2.1.4物理其他应用41.2.2 化学应用41.2.3 生物利用71.1 碳酸丙稀酯的研究与利用81.4 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91.4.1 均相催化体系101.4.2 非均相催化体系13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152实验部分162.1 实验试剂和仪器162.1.1 实验试剂162.1.2 实验仪器162.2 实验过程172.2.1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172.2.2 产物定性分析172.2.3 产物定量分析:192.2.4 讨论213结论24致谢28二氧化碳
2、转化为碳酸丙烯酯的研究1绪论1.1课题意义二氧化碳作为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和工业副产品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建材、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合成氨、制氧、乙醇、冶炼、天然气加工、天然二氧化碳气田等。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当空气二氧化碳超过一定浓度时,可形成温室效应,致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和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状况中国与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表(X102表1-1年份197120022005201020202030中国8.
3、0933.0738.0043.8657.6871.44世界139.56235.79273.50278.17332.26382.14有人预测从2002年至2030年,这28年间,世界排放二氧化碳净增150X1(,而中国将净增38.37X10匕其二氧化碳排放净增量,中国将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净增量的1/4以上(如表1所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下图1.1所示:(石油)17%-75%(煤炭)(其他)2.61(天然气乃.4( (水电)5%图Ll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消费图低效、高污染能源(煤炭)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高效清洁能源(电能、石油、天然气)只占一小部分,这种结构不仅造成能源大量的浪费,而且对极
4、大的污染了环境。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氧化碳又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资源,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中国成立了许多研究课题组。世界各国也竞相开发利用,二氧化碳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1.2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状况及前景二氧化碳的作为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乃至降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近几年,CO2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开拓,除了众所周知的碳酸饮料、消防灭火外,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等部门都在使用Co2。科学研究已经证明,Co2具有较高的民用和工业价值。1.2.1 二氨化碳
5、的物理应用C0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其有易液化或固化、使用方便、安全无毒等优势,在物理方面的综合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量也逐年增加。1.2.1.1 焊接应用C02保护焊接是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省时省力的焊接方法。焊接时不易产生冷裂纹、操作简单、焊接电弧可见性好、焊接变形小等优点。从功效方面来讲,自动Co2气体保护焊接是手工电弧焊的25倍。在发达工业国家CCh保护焊占67%。全球平均为23%,而我国仅占全部焊接5%,发展前景十分可观。1.2.1.2 食品与农业应用液体C02目前在全球食品加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CO2气调法贮存食品,干冰速冻,都能使食品保存期延长且味鲜如初,而且
6、还能起到防霉和抑制细菌的作用。由于C02操作性能良好、致冷速度快、不浸湿和不污染食品,干冰和液体CO2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果蔬、海产品、水产品、鲜肉及制品、奶酪制品及航空食品等方面保鲜、保存、运输等环节。CC)2制植物气肥是加大植物生长空间中的CCh浓度,增加植物的干物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目前,我国许多省已推广应用C02气体肥料技术,提高大棚蔬菜优质、高产水平。C02也可用作汽水、啤酒、可乐、碳酸饮料等充气添加剂,使水溶液呈弱酸性,赋予饮料特殊口味时同时能提高防腐性能。啤酒饮料等也是食品级CO2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全球人均饮料消耗量约为21.3kg/a,而我国远远低于其平均水平,况且人均饮料
7、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啤酒饮料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作各种食品的冷冻、冷藏剂。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食品的冷冻、冷藏、保鲜是C02的一个巨大潜能市场,对发展都市型农业、都市型食品加工等颇有意义。1.2.1.3 Co2提高油田采油率利用CO2提高油田采油率,在高压下将C02注入油田后,与油、水相混,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溶解度很高,当原油中溶解大量C02时,原油的体积就会膨胀,引起黏度下降,同时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而张力。二氧化碳驱油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具有驱油成本低、适用范围大、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使许多枯井起死回生。国际能
8、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打约有3000亿6000亿的石油资源桶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开发网。据统计,世界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产量占总提高产量的14.4%以上。二氧化碳被注入井下后,约有一半会随着油田伴生气排出地面,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其余部分溶于残存的油、水中及吸附于地下孔隙而被永久封存于地下。目前我国胜利、吉林、辽河、新疆等油田在Co2驱油技术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为C02驱油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1.2.1.4 物理其他应用烟丝膨化剂烟丝膨化使用液体C02处理的香烟烟丝柔软度和蓬松度更均匀,烟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在膨化过程中都被有效带出,既提高香烟等级,又改善香烟口感,还能大幅节约烟丝用量。C02制冷剂作为
9、制冷工质在安全性、环保及容积制冷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船舱空调、汽车空调以及热水系统、热泵热水器。超临界萃取剂超临界萃取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与被萃取物料接触,使物料中的某些组分(称萃取物)在超临界流体溶解并被携带,从而达到萃取分离的目的。是一门新兴的化工分离技术,它这一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医药、香料及保健等行业。另外,Ce)2还是一种安全环保的“绿色”发泡剂,由CO2发泡剂生产的发泡包装物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不易折断性;C02还可可用作清洗剂,替代传统的水溶剂和有机溶剂;C02的良好惰性使其也可做灭火剂等。1.2.2
10、 化学应用虽然某些应用消耗了一部分二氧化碳,但只是在物理形态方面的改变,这样的应用对低碳减排没有实际意义。从目前全球回收的二氧化碳利用利用情况如下图:图1.2全球二氧化碳利用情况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生产化学品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借助化工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转化利用,不仅能缓减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制备出化工产品、燃料等产生效益,可谓一举两得。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即借助化工技术将其转化为大宗基础化学品、有机燃料等,或者直接固定为高分子材料。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二氧化碳化学利用有合成水杨酸、尿素、无机碳酸盐、有机碳酸酯等。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通过加氢还原合成甲烷、甲醇、二甲醛、甲
11、酸和低碳烷煌等气体或者液体燃料,既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不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助于自然界的碳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总体而言,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进行规模化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二氧化碳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在化工利用方面,而且是真正的将二氧化碳转化。Co2的化学加工CO2作为原料可以生产出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工产品,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Co2的化学利用是实现C0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大规模化工生产中需要大量利用CO2,以此可有效的减排二氧化碳。C02标准生成热为-394.38kJmolL不易活化,惰性大,其化学转化和固定都比较困难,所以在化学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
12、CCh的活化问题,无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1.2.2.1 生产无机化工产品利用CO2和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机化工产品主要有CaCO3、Na2CO3K2CO3BaeO3、NaHCO3、MgCO3;碱式PbCo3、Mg0、Li2CO3等多为基本化工原料,以及利用Co2生产硼砂和白炭黑。1.2.2.2 合成尿素和水杨酸在传统的二氧化碳化学工业应用中,最具代表性是合成尿素和水杨酸。CO2在化学工业应用中最大规模的利用是生产尿素。由于含氮量非常高(46%),尿素主要用做氮肥,还用于生产各种聚合物材料。2009年全球尿素产能为1.708亿ta,产量为1.517亿tao工业生产水杨
13、酸是通过柯尔伯-施密特反应,用苯酚与CCh在高温高压下合成。1.2.2.3 合成醇类绿色温室气体制化学品资源(GTR)技术,由CO2加氢制备甲醇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课题,日本在该领域处世界领先地位。该工艺关键是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所以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催化剂的改进,包括添加辅助元素和催化剂的超细化。目前,CO2合成甲醇技术研究最为成熟的为日本三井化学,其利用工厂排放的Co2及水解产生的氢气经高活性催化剂催化生成甲醇。2009年三井化学公司投运了一套利用该技术的100t/a示范装置,该装置采用氧化铜、锌、铝、错和硅催化剂,并且在二氧化碳分离、催化剂改良以及甲醇和水的分离等工序上获得了很大突破。这也
14、是全球唯一一套以CCh为原料生产甲醇的装置。国内对此课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大多偏重于对催化剂研究。目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H2的来源,如果能够通过太阳能而获得廉价的H2,Co2合成甲醇将会得到广泛的推广。目前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粮食,日本美国现已开发出微藻转化技术,可利用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大量生产乙醇,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易于系统规模化生产、不消耗粮食等优势,目前该技术已进入工业示范阶段。在美国弗罗里达已经建成了年产38万升乙醇中试规模的生物综合炼厂。1.2.2.4 CO2制二甲醛二甲醛(DME),又称甲醛、氧二甲,是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可压缩液化。二甲醛用途广泛,因而极具发展潜力。生产二甲
15、醛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甲醇脱水法和合成气一步法2种。甲醇脱水法以甲醇为原料,产品成本高;由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醛是国内外开发的重点,技术已相当成熟。近年来,因对温室效应和如何利用自然界廉价丰富的CO2资源合成各种有用的化学品的关注,Co2加氢合成DME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Co2转化率难以达到较高值。为了使反应打破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人们已开始关注C0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醛,因为它不仅打破了CO2加氢制甲醇的热力学平衡,使CCh的转化率得以提高,而且还可通过对该反应的研究,了解C02在传统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醛反应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改善现有的工艺过程。目前
16、,该合成二甲醛过程还处于探索阶段,以C02作为原料合成DME所用催化剂与由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醛催化剂相似,甲醇和二甲醛的单程收率不高。催化剂组成、配比对催化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的催化剂都是复合催化剂即具有脱氢脱水双功能,但是这种双功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匹配和失活问题等仍需进一步的研究。1.2.2.5 CO2加氢合成低碳燃及烯燃CO2在Fe、Co、Ni、RU等组分催化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低碳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转化率比较低,不能达到工业化的要求,许多催化专家一直致力于更为高效的催化剂的研究。如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孟宪波等以ZSM-5担载的铁金属簇Fe3(CO)
17、12/ZSM-5为催化剂,在常压下、H2CO2=2空速=100Oh”对CO2加氢制低碳烯燃进行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对C2C3烯烧(尤其是乙烯)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达96.6%)和较好的反应活性(达16.3%)1.2.2.6CO2加氢制甲烷CO2甲烷化技术最先由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首先提出的,其反应又称为Sabatier反应,该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资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当CO2与H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主要用Ru、Ni、Co、Fe等VlIl族元素为活性催化组分,以AbCh、Sio2、海泡石、Tio2、Zro2等氧化物为载体的催化剂,首先H?在金属上吸附时发生离解,分解为H2,
18、同时CCh在氢及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含碳物种,再与氢进一步反应生成甲烷。Co2的加氢甲烷化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航天领域已有应用,近几年在我国关于该催化剂的开发是一个热点。1.2.2.7 CO2与甲烷重整制合成气关于CCh重整甲烷已经有了很多深度研究和广泛报道,此技术也是大规模利用CO2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甲烷资源丰富,氢碳比高,是良好的制氢原料。甲烷催化CO2重整制合成气的催化剂一般采用VIiI族过渡金属作为主活性组分,其中以价格相对低廉的金属Ni为催化剂的报道最多。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贵重金属Ni和Co,尤其是Ni基催化剂的研究上。对贵重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见于国外研究者的报道。近年来也出
19、现了以复合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报道。工业上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要开发出成功的催化剂,包括抗结焦(碳沉积物结垢在催化剂上)和长寿命功能。碳科学公司的开发的成果直接解决了这些问题,其研究团队已获短期实验室成果。Saskatchewan大学(UC)S)催化剂可使转化率达到92%,且无可检出烧结物,无太多的碳沉积,因此无催化剂失活问题”研究人员已成功地使该催化剂在小试反应器中连续运转T200Oh叫1.2.2.8 合成碳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DMC是一种非常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可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剧毒或致癌物,广泛用
20、于皴基化、甲氧基化、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同时由于DMC含氧量高、相容性好,可作为燃油添加剂来提高燃油的辛烷值。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法目前国内外有CCh和甲醇直接合成法、酯交换法和尿素醇解法。催化体系有均相催化体系、非均相催化体系、离子液体催化体系、超临界反应体系以及光催化反应体系。但都存在催化剂活性或选择性不高,产率低等缺点。合成路线正朝着简单化、无毒化和无污染化的方向发展。钮东方等在温和条件下以C02为原料电合成碳酸二甲酯,得到产率为74%,大大高于文献报道值,且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为100%。1.2.2.9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1969年,Inoue等首次发现二氧化
21、碳与环氧化合物在有机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脂肪族聚碳酸酯(APC)新型材料,从而开辟了将二氧化碳固定为全降解聚合物的崭新领域,并立即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兴趣,目前该领域已经成为高分子合成化学的一个热点。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已相继建成数千吨和万吨工业化/半工业化生产装置,一些更大规模的装置也开始或计划建设。此外,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生物医用材料、可生物降解薄膜材料、新型聚氨酯中间体、聚合物的共混改性、泡孔材料、新型液晶材料。传统的工程塑料芳香族聚碳酸酯是以双酚A的钠盐与光气的有机溶液进行界面缩聚反应制备的,而CO2与环氧化合物在有机金属催化剂作用
22、下是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该反应不需要使用剧毒的光气。由于CO2单体的反应活性低,并且人们通常希望得到碳酸酯单元和酸单元高度交替排列的共聚物,因此开发兼具高活性、高选择性和经济实用的催化剂成为合成APC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国内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起步较早,经过20多年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生产和应用取得了巨大进步。内蒙古蒙西集团采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技术,于2002年年底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年产3000t的CO2共聚物生产线,其原料是一水泥窑尾气回收的CO2和环氧丙烷;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聚碳酸酯技术,在2
23、008年投运了以CO2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t/a聚碳酸酯生产线,其主要产品是聚碳酸酯多元醇,该产品可用于制备各类聚氨酯材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则共同出资1.522亿元人民币,在海南省东方市建了年产300Ot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工业示范装置,已2009年年初投产,产品主要用于代替目前不可降解的塑料。1.2.3 生物利用固定CO2的微生物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主要包括微藻类和光合细菌,它们都含有叶绿素,以光为能源,C2为碳源合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另一类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为碳源,能源主要有H2、H2S.Fe2+等。微藻固定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氧化碳 转化 碳酸 丙烯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