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湖北省安监局一、现状与形势4(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效4(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8(三)“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挑战10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11(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1(二)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工作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责任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理顺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协调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
2、签。(六)完善应急信息系统及应急指挥平台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性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加大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互联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项目21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完善应急管理的投入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强化规划实施的检查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为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省
3、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依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安监总局的有力指导下,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以安全生产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以“一案三制”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在预案管理、机制建设、应急队伍和基础工作等方面狠下功夫,基本实现了湖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十二五”专项规划(鄂安监发(2011)253号)确定的工作目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 .应急
4、管理配套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协助省政府应急办推动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出台,并以省政府令第367号发布实施。制定颁布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鄂安办(2012)41号),规范了全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管理。协调推动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制定矿山救护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鄂价工服规2013156号),解决了全省矿山救护队收取救护服务费合法性问题,明确了煤矿、非煤地下矿山、非煤露天矿山救援服务费收费标准。与省卫计委等7个厅局合作,拟制湖北省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纲要,指导危化品安全管理应急工作。2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根据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鄂
5、安办(2012)4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了政府、部门及企业健全预案体系、提升预案质量。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安监厅应急2011)222号)要求,完成了省、市(州)政府及部门预案修订工作,启动了县(市、区)政府及部门预案修订工作,大中型和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基本形成覆盖全省政府、部门、企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其成功的预案管理经验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安全生产预案管理工作会、省政府应急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3 .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在省局综合协调处挂牌“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将湖北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6、成建制改组为“湖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定位为省安监局直属一级事业单位,配合省局机关负责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市(州)应急管理机构全部到位,黄石、十堰等地编办分别批复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建始县、应城市、大冶市、阳新县等19个重点县市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强化了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等经济功能区的专职安全监管力量,在行政村(社区)落实了兼职安全管理人员。29个中央在鄂企业、省属重点企业均设有应急管理机构,其他大中型企业按要求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的工作基本到位。省局为每个市(州)及县(市、区)各配发了1台应急救援指挥车,补充了一批应急救援专用装备。入选一批国家级应急救援专家,
7、省局调整完善了省级应急管理专家库,大部分市(州)成立了应急专家组指导应急救援工作。4 .应急预警联动机制逐步完善。省局参与了中南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活动;与省应急办、省发改委、省地震局、省民政厅进行了应急工作联合检查;与气象、质监、环保、电力、卫生等部门签订了预警或联动协议,适时发布了省级预警信息,形成了较为完善预警联动机制;与省卫计委共同制定并正在落实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应对化学物质能力建设)方案。落实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信息报送和分析评估制度,形成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救援快速协调机制。联合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建立了安全生产手机短信平台,及时传递各种预警信息。针对与
8、河南南阳、邓州接壤地区烟花爆竹生产点多、易发事故的实际,组织召开了接壤地区安全监管联席会议,签订了应急联动协议,制定了联动预案,跨省域应急联动工作有了新的突破。5 .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模及应用功能得以拓展。省局加大应急平台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投入,2012年省级平台具备了内网运行应急数据库、外网接受应急预案报备的功能,2013年实现了与国家局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2014年在部分市(州)开展“动中通”试点,实现省、试点市(州)指挥机构与事故现场联通会商及视频、音频实时传递功能,提高了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在县(市、区)中,应城市等单位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投入大、起点高,探索了社会力量投资
9、、运行应急平台的新模式。在全省各级监管部门及各类企业范围内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两化”)系统建设与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安全隐患、各类危险源等定期进行排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落实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实现了隐患排查、上报、整改和应急处置工作数据及时更新。融合“两化”、应急平台建设体系的企业有11万余家、各级监管平台近4000个,较好实现了应急平台建设规划目标。6 .应急救援队伍及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11年起,省安监局积极请示国家安监总局等部委支持,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设立中央财政支持高危行业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资金,将武
10、钢集团公司列入首批给予重点支持的8家中央企业,2013年拔付武钢集团公司的4200余万应急救援装备购置费到位,2014年救护队人员配备、装备采购工作基本完成,2015年组织基地配套建设及人员培训,大型救援装备已基本形成救援能力。省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初具规模。7 .应急管理培训和宣教工作持续深化。“十二五”期间,省局在组织了7次全省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市(州)、直管市、林区及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人员2000余人次,各地有计划、分层次组织了近15000人次的应急培训,有力促进了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提升。全省结合开展“宣贯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月”、“应急预案演练周、“行风评议”
11、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针对消防车、医疗急救车、矿山救援车出勤通道不畅这一问题,与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播放了避让应急车辆的公益广告。组织了“七个一”的宣传教育活动(播放一部电视剧、发放一本安全知识手册、制作一百块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展板、组织一次安全咨询日活动、举办一次应急管理知识专场讲座、组织印发一期应急救援知识为专题的中国安全生产杂志、组织一次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活动)。通过宣传,逐步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应急管理工作良好氛围。(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应对事故灾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
12、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政府部门、企业、救援队伍、社会组织、区域间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尚未完善。政府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扶持政策和制度还有待完善。二是应急保障投入机制尚未完善,政府承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企业参与社会救援相关费用尚未得到补偿。三是应急管理科研投入支持力度不足,应急救援科技支撑亟待加强。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总体薄弱。一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亟待推进,已设立机构普遍存在编制少、人员不到位、职责定位不清晰、职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二是队伍能力整体偏低,应急管理
13、机构及应急指战员实战能力不强,支撑地方及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生存、建设、发展的保障水平较低。三是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不强,预案风险评估不到位,预案内容重复繁杂,企业预案与政府衔接不紧密、修订不及时,现场处置方案有待落实。应急演练面向基层、贴近实战不够,基层演练活动开展不平衡,质量有待提升。3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应急救援队伍应对重大复杂事故的能力不足,部分产业集聚区及事故多发区、新兴行业领域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二是专业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缺乏先进适用的专用装备,实训演练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应急平台使用效率低。现有应急平台体系中,国家总局、省局及省
14、级以下安监部门与同级政府、负有安监职责的其他部门之间,平台不兼容、数据不能共享问题突出,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有较大困难,客观上造成应急平台用得少、使用效率低。四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已列入规划的省安全生产应急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也没有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五是应急物资家底不清,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布局不够合理、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建立协调统一的储备管理平台及更新、补偿、调运机制。4 .企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素质亟待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机构人员、企业员工、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宣教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应急培训的系统性、层次性、专业性、实战性有待提高。全社会
15、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宣传教育存在内容实效性不强、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手段等问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所欠缺。(三)“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实现“力争到2020年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做好我省“十三五”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对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1.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了安全生产的难度。“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企业发展势头减缓,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和一些中小企业亏损面扩大,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安全投入难以保证,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
16、资、培训、演练等方面全面落实难度加大。5 .结构调整中高风险行业向中部转移,加大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压力,粗放型发展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中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运输业等高危行业比重较大,应急管理面临的事故风险依然突出。6 .重特大事故发生行业的随机性变大。重特大事故从集中在传统高危行业转向分散在诸多非高危行业,近年来在食品加工、油气管道、机械等行业领域屡有发生,且造成的人员伤亡不一定是事故初期造成的,而是由于应急处置不当或次生、衍生事故造成的,应急救援需求由以高危行业为主向其他行业领域不断拓展。7 .中小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应
17、急管理基础薄弱,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提升应急准备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核心,以依法规范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为抓手,加强责任落实、完善体系建设、增强队伍能力、夯实基础工作、强化保障措施,筑牢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二)基本原则1.强化法治,深化改革。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应急准备与应急救援并重,持
18、续深化改革,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工作方式方法。2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统筹规划各地区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兼顾当前需求与长远目标,着力解决全局性、普遍性问题,同时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及薄弱环节。3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引领和指导作用,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投入。4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照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分步组织实施。(三)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安全生
19、产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以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枢纽,以应急救援基地和物资储备基地为支撑,以区域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为补充,建立覆盖全省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网络,打造装备精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到得快、起作用”。2.具体目标。一是法制建设方面,到2020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出台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相配套的规章、规程和标准。二是机构建设方面,到2020年底
20、,省、市、重点县及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全部建成,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其他县(市、区)和各类企业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基层的街道、社区有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三是预案管理方面,到2020年,政府、部门、企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报备制度进一步健全,大中型和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应急预案质量明显提高;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每年至少组织1次安全生产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每半年、其他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到2020
21、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基地、区域专业救援队、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等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按照要求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或与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事故遇险人员生还比例和遇难人员搜寻成功率明显提高。五是平台建设方面,建成省级应急指挥平台,融合发展应急指挥平台和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体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到2020年底,各级政、有关部门及企业覆盖率达98%,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应急管理基本数据及时更新,实现包括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省政府应急平台在内的平台体系互联互通和资源信息共享;事故现场的
22、图像、数据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实现实时传输。六是应急响应方面,到2020年,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完成对事故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的协调调动;企业救援队伍随时投入救援,区域专业救援队携有关装备1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的覆盖率达到90%;应急救援基地携有关装备3-5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颁布后,尽快制定与之配套的规章、规程和标准。根据我省特点,研究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救援物质消耗补偿、应急救援车辆减免通行费用等规章;制定应急准备、现场处置、应急执法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研究整合现有资源、政府
23、购买服务等办法,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探讨取消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放开矿山救护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之后,矿山救护队运行管理办法。(二)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责任体系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提高装备水平,提高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推进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推进在鄂中央和省属大型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专职应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整体水平和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执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提升事故先期处置与
24、救援能力;强化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情况纳入事故调查处理范围,加大失职追责力度,因应急准备不到位、处置指挥不得当而导致事故扩大的要严格追责、严厉问责。(三)理顺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区域间应对重特大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日常工作机制和事故现场统一指挥机制;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风险管理防控联动机制,推进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完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制度,依法履
25、行综合协调职责。(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针对全省非煤矿山、危化品等高危企业分布情况、救援力量现状及省内路网(含高速公路)建设情况,科学调整救援力量布局、合理区分技术服务任务,按照应急救援基地、区域专业救援队伍、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三个层面建设应急救援力量,做到逐级覆盖、互为补充,逐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一是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武汉(长江水运)基地,有效应对处置武汉周边及长江中游可能发生的各类危化品事故灾难。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省区域矿山应急救援襄阳、黄石基地,调整组建省区域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实现“辐射一百公里,确保1小时到达”的省区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目
26、标。三是提升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强化现有救援车辆、监测设备、通信器材、防护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加强日常训练,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事故灾难的先期处置能力。(五)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管理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进一步规范全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预案质量;搞好预案衔接,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制定应急演练计划,落实应急演练工作;加强预案培训工作,总结救援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部门、企业预案,增强可操作性;针对重点岗位危险性因素,结合岗位职责,普及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六)完善应急信息系统及指挥
27、平台体系结合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逐步完成省级应急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任务,完善其各项功能,提高应急指挥平台应用和管理水平;试点建设襄阳市应急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在其他市(州)、重点县配备应急指挥移动平台,采集事故现场音视频信息,实时与指挥中心互动,为有效实施调度指挥提供支持;依托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系统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系统,融合发展、同步建设各级监管部门、各类企业、网格区域应急平台,拓展应急平台建设覆盖面,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治、重大危险源监管和事故应急救援实时、动态监控功能。(七)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性工作为提高全省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
28、理水平,“十三五”期间选择重点化工园区进行试点,推广“惠州大亚湾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模式”,采取“企办政助”方式,在建设规划、体制机制、资源整合、队伍建设、规章标准等方面取得突破,发挥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持续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实时掌握全省救援队伍、专家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情况以及企业应急基础信息等情况,完善应急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应对事故提供信息支撑。在总结分析有害因素、事故案例基础上,针对高危行业各类生产工艺及岗位,研究制定安全防护、应急处置措施,形成高危行业事故应急处置标准化手册,指导现场作业员工、应急救援人员正确处置突发事件,控制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避免次生灾害。(八)加大
29、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力度认真学习和宣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省政府令第367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精神,进一步宣贯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4号),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把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计划中,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宣传效率、扩大覆盖面,增强社会公众应急意识,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教育培训模式。四、重点工程(一)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项目1 .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武汉基地。按照国家总局推广的“惠州大亚
30、湾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模式”,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采取“企办政助”的方式,建设“立足武汉、辐射中部地区、服务长江水运”以及国内领先的集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实训演练基地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武汉基地,实行独立法人企业运行管理模式。武汉化工区管委会履行政府监管职能,负责组建、管理应急管理公司,统筹落实救援人员、装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工作;应急管理公司作为救援基地市场化运行主体,负责救援基地运行管理、安全培训、应急值守、物资储备、事故处置等工作;入驻企业享受应急救援技术服务,按标准分担相关费用。武汉基地主要依托中石化80万吨乙烯和80
31、0万吨炼油项目等龙头企业,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组建,新建经费以国家、武汉化工区投入为主,省、市政府给予支持。运行管理费用由入驻企业分担,政府适当补助。研究制定救援基地建设管理规划、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入驻企业费用分担方式方法,保障救援基地建成后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2 .省区域矿山应急救援襄阳基地。襄阳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主两副”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其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争取国家支持,以襄阳市矿山救护队为基础,参照国家区域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标准,在保康县建立鄂西北区域矿山救援基地,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水平和人员配备,承担襄阳、十堰、神农架林区等服务
32、区域内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任务。重点配置通信指挥、侦测搜寻、灭火装备、钻进掘进、排水设备等应急救援先进装备,全面提升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3 .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争取大型国有企业利税返还政策支持,配备大型救援装备,按照矿山救护规程要求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标准,全面启动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建设,承担企业及鄂东南区域矿山事故救援任务,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形成救援能力。争取省、市级财政补助,重点支持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等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大做强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分别
33、承担本企业及武汉、宜昌、荆门、荆州、江汉平原等区域及周边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确保“十三五”期间达到省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4 .省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争取省级财政补助,以荆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为基础,建成省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承担全省应急物资信息收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任务。(二)“互联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项目1 .省级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结合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大楼建设,建成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成应急指挥大厅、监控室、值班室、资料室、会议室等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建成省级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配备视频会议系统、
34、网络系统、有线通信系统建设、卫星传输系统、GIS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市(州)应急指挥平台、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及单兵系统音视频、信息传输功能,确保与国家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政府应急办及省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有效保证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和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网上报备系统,实现应急预案、救援队伍、应急装备、应急专家、物资储备、技术应用等信息的采集、显示、传输、统计与分析动态管理功能。推动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与“两化”系统、网格化系统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企业、区域全覆盖建设成果,将各级监管部门、各类企业、各网格区域相关信息纳入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35、(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推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向基层延伸。综合运用数据库、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开发应急管理大数据系统(一个系统),建立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电子地图(一张图),采集、处理和存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大数据(一个库),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应急救援工作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力争实现事故后果模拟、应急资源与预案调度、事故处置辅助决策、桌面演习等功能,为监管部门、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数据应用服务。2 .应急指挥移动平台。着眼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要求和事故现场救援实际需求,利用政府专项资金,为市(州)、重点县购置应急指挥车、配置应急指挥移动平台。发生事故灾难时
36、,应急救援人员携带移动平台,快速到达事故现场,配合单兵设备,准确采集、传输现场图像及气象、环境等数据信息,实时与上级指挥中心建立音视频、数据联系,供地方领导及上级部门及时了解事故现场发展态势,为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支撑。必要时,可开发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实现风险评估、远程会商、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功能。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加强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应急规划落实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完善监督检查与沟通协调机制,保证规划实施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市(州)、相关部门和企业编制落实应急规划的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安全生产应急专项规划或实施计划,将其主要任务和项
37、目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之中,强化应急规划衔接,推动应急规划的建设落实。(二)完善应急管理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经费投入长效机制。通过重点项目立项、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政府应急管理经费投入,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和救援处置相关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解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经费保障问题。对在生产安全事故救援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安全生产应急产业建设,研究开发应急产品,积极争取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应急产业的发展。(三)强化规划实施的检查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检查评估机制,分年度就规划内容、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将目标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及安全生产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畴,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对规划进展情况实施常态化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作用,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