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3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陕县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3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县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3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7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陕县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3)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年二月目录序言O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1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1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快发展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优化城镇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
2、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着力优化农业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完善现代农业服务支撑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继续搞好扶贫开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坚持科教兴县与人才强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支撑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能源保障供
3、应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保障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陕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积极扩大就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着力构建“和谐陕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着力建设
4、“生态陕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全面参与区域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规划蓝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完善政策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序言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陕县委员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编制,是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
5、,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陕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统筹制定规划期内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凝聚全县人民意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陕县紧紧围绕“项目强工,特色富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好地完
6、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05.4亿元,与2005年40.64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可达到10.9亿元,与2005年3.98亿元相比年均增长2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到6.9亿元,与2005年2.21亿元相比年均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达到44.5亿元,与2005年9.7亿元相比年均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到130亿元,与2005年24.03亿元相比年均增长4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达到22亿元,与2005年9.03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9.5%。“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总量达到3
7、97.87亿元,是“十五”期间150.28亿元的2.6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预计2010年第一、二、三产比重为12.05:54.93:33.02,与2005年的13.93:44.86:4L21相比,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增强,支柱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累计引进和实施3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7亿元,陕县产业集聚区、县城铝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恒康、捷马、锦荣等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果、烟、林、菜、牧等五大支柱产业进一
8、步发展壮大,“二仙坡”绿色无公害苹果、张湾红梨、观音堂牛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日益增强,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7亿元,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大旅游、大物流、大商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东线文化古迹游、西线休闲度假游、南线山水生态和民俗文化游三条旅游线路初步形成,建材市场、汽贸物流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4.8亿元,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村面貌显著改观。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4.18亿元改善农村水、电、路以及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全县农村共建引水工程92处,铺设管道99.1万米,解决了全县
9、Ill个行政村,9.0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陕县农村公路共完成县乡公路272.1公里,通村公路572.89公里,危桥改造95延米,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投入3.2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改建、维修校舍12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极大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对全县6个乡镇的卫生院和258个村级卫生所进行了改、扩建和标准化建设,并更新了医疗设备。目前,全县已基本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县新建乡村垃圾中转站13座,达到了各乡镇都有垃圾中转站,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累计处理污水1179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成垃圾
10、处理场1个,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10万吨,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村镇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全县13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103个村庄规划已通过评审,陕县被评为“河南省村镇规划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启动实施了9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全县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区规划面积达到3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膨胀到13万人,初步形成了东部行政文化休闲区、中部商贸区和西部工业区三大功能区,以及“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建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了陕州路东延、县人民
11、医院搬迁、陕州中学扩建、人民公园建设等65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中心医院建设、城市垃圾处理、污水管网改造、环卫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工程建成投用,体育中心建设、人民公园扩建、廉租房建设等基本完成。新建社区25个,建筑面积达123.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在建住宅楼盘18个,建筑面积101.6万平方米,建设改造城市道路11条,共13.5公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把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每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涉及民生的紧迫问题和根本问题。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十七大、奥运会、残奥会和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不发生来自陕县
12、干扰的目标,保持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平安陕县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陕县治安监控中心及其网络,建立“五合一”工作机制,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09年度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5元,与2005年2662元相比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4129元,与2005年8071.4元相比年均增长15%。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教育、旅游、健身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幅提高,住房、汽车等成为新的
13、消费热点。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末的15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员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陕县全力抑制高耗能产业增长,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建设,资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5%,完成了预定目标。2009年与2005年相比,全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3%。大气污染治理进展明显,植树造林步伐明显加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48%,市区空气质量
14、二级及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82.2%,比2005年提高近11个百分点,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改制政策全面落实。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矿产品税费征管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制度、卫生体制、水管体制、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均达到上级要求。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先后在北京、苏州等地成功举办“陕县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累计对外发布经济合作项目300个,签约37个,签约金额53.8亿元。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135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3387万美元,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中国投资环境工程试点城市”和“
15、中国投资潜力型城市”称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活动,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各类行政执法活动,打造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执法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陕县建设跃上新台阶。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村民居民自治工作扎实开展。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稳步提高。表1陕县“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预计完成2010年年均(%)2010年预计年均生产总值亿元8014105.414.6其中:第一产业亿元89.412
16、.76.4第二产业亿元3816.557.917.1第三产业亿元341334.813.4人均生产总值万元3.07工业增加值亿元3515.95417.1其中:规模以上亿元21.71644.5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5.2186.92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1141304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0008.95155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999101412915出口总额(累计)万美元2000338711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万美元500014135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7.6132219.5国内旅游人数万人9551077国内旅游收入亿元4.832.4533.5城软化率%4534
17、.2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万人0.65城镇登记失业率%4.54.5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比重%8082.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吨标煤累计下降20%累计下降21.5%注:1.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总体上看,经过五年的高速发展,陕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
18、是陕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一个环境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更是陕县积极融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打造中原经济区西部板块重要支点的重要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陕县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主要机遇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陕县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更加凸显,陕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品有9大类32种,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200多亿元,其中煤炭、铝矶土、黄金、矿泉水并称“黑、白、黄、水”四大资源,优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2009年粮食总产达到L
19、25亿公斤,增长5%。蔬菜总产L9亿公斤,果品总产4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陕县位于“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地带,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209国道纵连南北,郑西高铁开始运营,即将建设的运三铁路、三淅高速使得陕县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三是产业基础较好,铝、化工、食品工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机械加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以煤电铝、煤盐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及新能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四是生态环境优越。地处黄河三角洲,是鸟类南北迁徙的中线,位居黄河湿地三门峡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县创建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森林覆盖率高达38.5%。主要机遇。
20、一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规划,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把坚持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积极拓展全国内需增长空间,这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地处内陆的陕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二是产业转移明显提速,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沿海产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地处三省交界地带的陕县将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三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作为跨省域合作先行区,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板块,国家公布的中部崛起规划已经正式把黄河金三角纳入其中,无疑
21、将给陕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政策红利。二、面临的制约因素与重大挑战制约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陕县资源、能源类产业比重较大,主导产业精深加工度不足,高新技术比重偏低,资源驱动特征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县域战略支撑产业区域性、行业性的竞争优势不强,县属重点企业在规模上、核心能力上、市场影响上的竞争优势不强,“陕县制造”产品在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上的竞争优势不强。三是资源保障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固有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及其消费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22、面临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人口压力、环境承载力等瓶颈性制约;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力不足,研发投入比重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不高,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尚无重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较少,高端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人力资源结构尚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更高要求;五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一些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尚需破除,各种阻碍发展、束缚发展的传统思想观念、做法、体制等普遍存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完善,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制度性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难度加大。重大挑战。一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密集出台区域发展规
23、划激发了各区域的发展潜力,陕县周边县区资源禀赋、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区位条件相似,未来围绕产业承接、资源、市场、技术及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必须齐头并进,目前各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激烈,陕县高端生产要素积累相对较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三是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均衡,受地理条件限制,陕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低于河南平均水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达不到三门峡创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县 十二 人大 会议 文件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