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docx
《三穗县“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穗县“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穗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一、人才发展现状1(一)人才队伍现状1(二)存在问题2(三)发展趋势3二、人才开发总体思路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5(三)发展目标7(四)创新人才发展机制9三、主要任务12(一)强化人才工作投入12(二)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开发14(三)加强重点产业人才开发18四、“十四五”人才发展计划22(一)人才倍增计划22(二)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计划23(三)旅游人才开发计划24(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计划24(五)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25五、工作保障措施25(一)加强组织领导25(二)加强氛围营造25(三)加强督促检查26三穗县“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2、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三穗县迈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突破期。各项事业的发展以人才为根本,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安排部署,结合三穗县人才现状及人才发展需要,制定本规划。一、人才发展现状(一)人才队伍现状1 .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截止2019年底,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190人,比“十三五”末增加5510人,年均增长6.6%,其中
3、经营管理人才1950人,专业技术人才4555人,技能型人才7880人,农村实用人才689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1403.5人,形成了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业、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各类人才所占比例约为全县15.81万人口数的14%o全县共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348人,研究生33人,博士生1人。全县高层次人才382人,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为1.72%,较“十三五”末增长36.9%。企业高层次人才39人,占非公有制人才的0.38%;高级技师16人,技能型人才的。2%o2 .人才平台不断壮大,聚才能力提升。“十三五”以来,建立了兴绿洲水禽研究院、三穗鸭人才基地、三穗鸭工程技术中心、三穗竹编人才基地等人
4、才发展创新平台,完善了县人才发展服务功能,人才平台数量和质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 .人才政策逐步完善,人才效能显著。围绕“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商贸活县”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三穗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细则(试行)以及三穗县鼓励机关干部职工加入科技特派员从事三穗鸭产业工作办法等有关优惠和激励政策,进一步规范了人才引进培养、资金投入、人才服务、人才创新、人才评价等工作。(二)存在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资源总量仅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4%,人才发展速度较慢,平均增速不足7%o二是人
5、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1.72%,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领域,部分单位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人才结构不科学。三是人才观念相对落后。存在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倾向,重短期成效,轻长期规划,引才主动性不高、引才办法不多。四是人才经费投入不足。县人才专项工作经费每年仅有2万元,“三名工程”“名人才”津贴已落实好预算,但人才待遇兑现存在困难。五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方面措施不够,存在优质人才难引难留困难。(三)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突出了人才工作在伟大斗争、伟大工
6、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些论述是指导做好各项人才工作,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
7、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2020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求贤若渴广聚人才,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开发型经济人才。坚持无微不至服务人才,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帮助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社会保障等具体问题。坚持宽宏大度激励人才,尊重创新、宽容失败、让创新创业人才放开手脚、尽展才华。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优化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
8、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穗县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之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发展与保障,社会服务工作推进,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需要大量的适合三穗县发展的专业人才,引领我县人才发展的方向。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培养现代化新型农民,大力培养和传承民间技艺,大力培养技师工匠,是增长三穗县人才总量的基石。三穗县人才工作应抓住历史机遇,在中央和省、州的强力支持下汇聚人才新高地,打造人才新磁场。二、人才开发总
9、体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人才工作总基调,坚持人才创新发展新理念,坚持人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坚持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用人单位主体地位,坚持人才优先与服务产业发展相结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健全优化人才政策措施,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加强人才人事管理服务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服务于全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三
10、穗县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坚持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强化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大健康、大生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与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鼓励发挥各类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推动重点领域人才资源统筹开发,打造高端引领与各行业人才协同发展的新局面。2 .坚持服务中心原则紧扣全县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规模、高质量、富成效地引进培养各类紧缺人才。充分发挥好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融合发展与推动的支撑作用,推动人才观念转变、专业技术更新、人才
11、效率提升,为大战略顺利实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3 .坚持长期发展原则立足全县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分领域、分层次、分步骤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按照先易后难和急需紧缺人才优先开发的原则,制定重点领域人才转型开发计划,出台专项政策,健全人才制度,夯实工作基础,推动人才队伍适应经济社会长期发展需要。4 .坚持高端引领原则坚持人才科学发展规律,加强高端人才优先引进、基础人才优先培养的发展原则,实现高层次人才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注重全县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加大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总体结构,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5 .坚持作用发挥原则突出市场
12、导向,加大企事业单位用人的自主权下放力度,逐步健全与优化引进开发、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配置,促进人岗相适、才尽其用,最大限度调动全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全县人才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6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指挥是人才工作发展的保障。三穗县区位优势独特,三穗鸭、竹编、苗绣等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依靠民族文化旅游,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繁荣地域特色文化;在引才、用才、留才方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民族特色原则,调动全县人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建设;针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业特点,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打造一支具有三穗民族特色
13、的人才队伍。(三)发展目标1 .人才数量目标按年均6.6%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县五类人才总量力争达到30900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1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力争达5600人,技能人才力争达11900人,经营管理人才力争2700人,农村实用人才力争达9700人,社会工作人才力争达800人。2 .人才质量目标(1)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力争突破560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不低于6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突破0.9%,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40%,正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0.6%。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提升在职人员整体素质。引进和培育研究生以上学
14、历人才18人,其中教育人才7人,医疗人才7人,农业人才4人;引进和培育正高级职称人才7人,其中教育人才3人,医疗人才3人,农业人才1人。(2)技能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力争突破11900人,技能人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不低于8%,具有技师资格以及技师水平以上的人员不低于1.2%,技能型人才向加工生产一线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学位。(3)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力争突破2700人,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不低于24%;中级管理人才不低于14.2%,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流动,激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4)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力突破9700人,知识型农村实
15、用人才显著增加。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力争达到3.6%;具有中级技能等级人员不低于0.5%;农村生产型人才达3000人、农村经营型人才达1600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达2800人。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实用人才进修专科知识,知道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技能等级认定奖励政策。(5)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力争突破800人,社会工作人才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不低于2.8%;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研究生比例不低于0.5%;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员达7人以上;鼓励支持和帮助社会工作人才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挖掘民族社工人才,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发展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模式。(四)创新人才发展机制1 .
16、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名人才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师带徒、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人才成长、业务水平、业绩成效和自身发展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成效考核办法。坚持开放办学,优化资源配置,逐步缩减城关中小学超规模、超班额现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财政补、金融保障、服务优越、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扶持机制,鼓励引导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到我县创新创业。2 ,创新人才引入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优秀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严把人才入口关,强化认识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的意义,充分运用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和吸收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重点岗位
17、需缺的优质人才。二是优化柔性引进人才的管理,根据教育、医疗、产业建设需要,鼓励事业单位和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穗籍在外高端人才以联合攻关、委托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项目引进和高薪聘用等形式进行合作,吸引各方人才参与三穗县建设。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教育、卫生和产业需要,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县建立技术实训基地、技术成果转化实验基地,引导人才和成果向三穗流动。3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人岗相适人才管理和考核办法,因事择人,以岗定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职能作用。二是分类建立人才评价办法。认真落实能者上、庸者下,按劳取酬的绩效分配机制,尤其是教育、卫生、农
18、业人才资源数多的领域,要建立以思想政治、专业素养、业绩水平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办法,逐步取消平均主义,人情主义在人才评价中的不实现象发生。三是发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杠杆作用,建立人才编制池,确保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编制需求,抓好引人、用人、留人,引导优质资源到县,提高编制利用率。4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一是深化党管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职责,形成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协同发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人才工作模式。二是强化黔东(三穗)梦想方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三穗县黔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三穗县黔东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三穗县省地县科技合作项目、三穗县
19、黔东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三穗县中医产业化人才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及各类载体建设,建立富有活动力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强化生态养殖、林下种植、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重点产业聚集促进人才聚集,为创新创业和寻求发展中的各类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建立完善人才科学化“一站式”服务体系,着力在创新创业、学习培训、落户及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最大限度提供方便。5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一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定期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实施中长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二是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突出教育、卫生、农业等重点领域和三穗鸭、油
20、茶、服装加工、冷链物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问题导向,整合项目、资金等平台和资源,制定优化三穗县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的措施等政策,推动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三是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制定教育、卫生、农业、企业、技能等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办法,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四是认真落实退出和淘汰机制,以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实行按需定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合同管理和单位自主择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办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兼职活动。
21、五是完善干部人才到乡镇(街道)、村、企业任职、挂职、支边、学习等锻炼制度。6 .创新人才考核、评价、奖励机制一是科学化考评,增强考核指标合理性。各行业各单位制定人才专项考核和综合评价制度,将思想政治、专业能力、科研活动、工作绩效、群众评价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合理调整加分、减分等次界定,严把工作目标审核关,使考评指标更趋科学合理;进行动态化督查,增强考核时效性。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增强考核结果权威性。二是明确不同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针对五类人才紧缺急需现状,分别制定五类优秀人才评选认定办法。三是强化物质激励。通过创业就业补贴、降税减税、人才津贴、住房补贴等物质
22、激励手段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改进事业激励。满足人才事业发展需要,各领域根据人才发展需要,组织开展赛会活动、技术技能推广和成果转化等,及时搭建充分施展其才华的事业平台。五是重视精神激励,通过颁发荣誉证书、牌匾和走访慰问等形式,增添社会声誉新内涵,着力营造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三、主要任务(一)强化人才工作投入1 .建立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坚持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促进各级党委(党组)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单位将人才工作作为重要事项列入年度工
23、作计划,在人、财、物上予以制度保障;将人才发展目标、人才工作计划纳入年度考核项目。2 .建立多元化人才经费投入机制各单位保障人才工作经费优先,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一是政府优先保证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本地区生产总值的0.02%,并逐年递增;优先保障人才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实行人才资金项目化管理和使用情况年度报告制度,促进人才资金科学合理使用。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人才开发融资杠杆,强化人才投入保障,增强聚才留才吸引力。三是加大落实省州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完善金融信贷扶持政策。3,加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穗县 十四 人才 发展 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