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
《兰西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西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兰西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按照省乡村振兴局、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促进全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意见(2023-2025)(黑乡振联20239号)的通知要求,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全县低收入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许勤书记1月3日在兰西县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树立为农民增收的鲜明导向,聚焦脱贫户和监测户“两个群
2、体”,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中心任务,用好驻村工作队、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帮扶干部“三支力量”,持续强化政策举措、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千方百计稳就业,确保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推动脱贫户和监测户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个轮子”一起转,持续促进稳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工作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脱贫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
3、提高,转移就业全面提质增效,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更加持续稳定,全县脱贫户和监测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稳定高于全县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到2025年末,全县有劳动能力脱贫家庭人均纯收入均超过万元,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三、重点任务及增收路径(一)做强帮扶产业,提升经营性收入增收一批1.加大政策扶持。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在脱贫成果巩固过渡期,全县要将不低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55%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和考核办法,对参与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在涉农项目资金安排、用地用电、落实税费
4、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投资奖补、荣誉评定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重点倾斜支持。(责任单位: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民宗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供电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2.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紧紧围绕县委“15431”发展思路,坚持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持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聚焦壮大食品工业、医药化工、文旅康养和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财政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将着力点更多放在为引进理念、人才、资
5、金、技术等要素上,更多放在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促进项目落地实施上,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年加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落实扶贫资产后续管理主体责任,提高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责任单位: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民宗局、工商联、工信局、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3 .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用好政策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编制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在村屯建立产业帮扶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干、村企合作一
6、起干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壮大一乡一业,培育推进一村一品、一屯一品,围绕“五子”支撑,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发改局、文旅局、畜牧局、林草局、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4 .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以增加脱贫户和监测户经营性收入为核心,用好用足衔接资金、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乡村创业就业、消费帮扶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庭院经济项目给予支持。支持具有劳动能力和弱半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利用自有院落空间高质量发展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发展庭院生产生活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领办、订单生产、
7、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庭院经济经营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指导利用闲置庭院设立帮扶车间、小菜园、小牧园、小作坊等庭院经济,通过“企业+村级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获得实质性的稳定增收。加大衔接资金对到人到户帮扶项目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重点乡、村、户,以点带面推动庭院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畜牧局、工信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5 .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挥各类帮扶项目、资金联农带农作用,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长效机制,重点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在此基础上,有序带动其他农户发展。项目经营主体要落实联
8、农带农责任,不断提高联农带农能力。对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推动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经营性收入;支持经营主体拓宽用工渠道,扩大用工数量,积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使用帮扶资金的经营性项目,明确资产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确保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支持农户以资金、土地、房屋、自有设备等资产入股经营主体,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二)强化就业帮扶,提升工资性收入增收一批6 .拓展就业空间。深入实施就业攻
9、坚行动,积极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推动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按规定开展跨省、跨市、跨县劳务协作,鼓励市县与企业开展劳务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对尚未外出务工的,加强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和岗位推介,做好对接工作;对已外出务工的,强化跟踪服务,按规定落实好现有帮扶政策措施;对返乡回流的,帮助其二次务工、本地就业、发展产业;对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劳力、半劳力,做好兜底安置。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读职业教育及就业提供服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和培训机会。建立常态化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为有意愿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精准提供用工信息等服务,不断
10、提高就业服务质量。(责任单位:人社局、教体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7 .扩大就地就业。实施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培育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实现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群众就业人数稳中有增。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电商、家庭工场、特色手工作坊、快递物流、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支持脱贫劳动力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就近就地就业。发挥护林、护路、保洁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实现就地就业,规范公益岗位管理,促进弱、半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规模稳中有增。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促进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稳定就业。
11、发挥“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渠道作用,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壮大升级。在乡村建设等项目中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促进更多脱贫群众务工就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发改局、文旅局、工商联、林草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8 .提升劳务技能。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开展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建立脱贫人口培训需求清单,推进分类培训和实效培训,提升训后上岗率。针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外出务工脱贫人口,按照输入地企业岗位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岗位匹配度;针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提高职业教育入读率、就业率;针对脱
12、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提高技能专业化水平,力争人人都有一技之能;针对返乡回流脱贫群众,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根据其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就业意向开展针对性培训;针对乡村手工业者,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发挥乡村工匠“传帮带”作用,促进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努力培育打造一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乡一品”区域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教体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9,落实补贴政策。精准落实各项帮扶相关政策,按照标准及时兑现相关补贴。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失业保险、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交通费补贴、生产奖补、就业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西县 促进 脱贫 人口 持续 增收 三年 2023 2025 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