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docx
《嘉峪关市“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峪关市“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嘉峪关市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为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健康嘉峪关”建设,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甘政发(2022)4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强管理、重规范,优服务、抓细节,补漏洞、提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0个,其中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7个,疾病预防控
2、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采供血机构1个,其他84个。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8.32张、12.04人、4.12人和5.62o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8.95岁提高到2020年的80.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51.9%o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L28%o和1.92%o,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0/10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5.95%,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乡村振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为我市加快完
3、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带来了新机遇。同时,随着当前全球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重大传染病防控风险持续存在,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弱项仍然突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亟待提升。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既需保障基本需求,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人口老龄化态势日益严峻,不断变化的疾病谱,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和品质要求的持续增长,都需要卫生健康领域进一步深化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进健康嘉峪关建设,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持续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发展模式从治病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5、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嘉峪关、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需求导向,补齐短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和解决健康问题为导向,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统筹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和健康促进等各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强化全行业与属地化管理,优化不同区域、类型、层级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加快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深度扩容,扩大资源供给,提高配置效率。医防协同,以防为主。强化预防为主,建立医防协同长效机制,加强上下联动,提高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均衡发
6、展,重心下沉。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布局,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提升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改革创新,强化支撑。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政策的系统支撑,注重体制机制、人才、科技、管理和信息化等创新,充分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健康嘉峪关建设需要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加明显,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凸显,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短板加快补齐,不均衡问题得到有
7、效缓解,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更加优质高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表1嘉峪关市“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发展指标领域主要指标甘肃2020年甘肃2025年国家2025年嘉峪关2020年嘉峪关2025年指标性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2.12.451200.0270.032预期性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0.830.980.861.04预期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全覆盖全覆盖预期性生物安全三级(P3)实险室数量(个)01全覆盖00预期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
8、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蛤7010010075100预期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的比例(%)6110010065100预期性床位和人力配置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7.1187.4-7.5左右8.329.59预期性其中:市办及以上公立医院2.532.651.9-2.00左右6.627.1预期性县办公立医院1.872.013.5左右(县办医院及基层机构)-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1.640.750.82预期性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1.21.40.851.421.5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653.203.204.124.38预
9、期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414.53.805.628.45y期每千人口药师(土)数0.310.450.540.620.80预乐里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623.803.933.263.8预期性医护比1:1.291:1.431:1.201:1.361:1.92预期性床人(卫生人员)比1:1.371:1.51:1.621:1.41:1.52预期;中医药服务体系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620.70.620.890.9及期畦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盼9010090100100预期性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魏)85100全部设置1
10、00100预期性重点人群服务补短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0.374.504.500.304.50预期”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闾72.9575607580预期性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岁)75.6476.64提高1岁80.180.3预期纯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同比例提高-同比例提高预期性注: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三、资源配置标准优化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等资源配置。(一)机构配置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等。1 .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
11、。公立医院包括政府办医院(按举办层级划分为市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等。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等。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机构和护理机构、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要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市级分区域统筹规划,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
12、二)床位配置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鼓励公立医院在资源相对薄弱区域设置分院、院区。适度增加床位规模,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合理确定床位数量,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适度控制治疗性床位增长,增量床位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等领域倾斜。落实床位分类管理制度,实现床位资源信息化管理,推动床位资源急慢分开、统筹调度,探索从资源配置、医保支付、考核管理等方面实施分类管理。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预期性指标为9.59张,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的预期性指标为1.58张。可按照公立医院床位15%的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
13、优化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合理增加床均面积。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全面提高床位综合服务能力。到2025年,床人(卫生人员)比不低于1:1.5人鼓励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探索对床位和护士统一管理、统筹调配。三级医院要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级手术比例。实现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对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从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各医疗机构优化床位资源配置。结合我市常住人口规模及密度、健康需求、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结构、床位利用效率等实际,科学制定床位发展目标。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医院平均住院日,原则上,病床使用率低于75%
14、、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的公立综合医院,不再增加床位。表22025年嘉峪关市每千人口床位配置标准(单位:张)市(州)总床位市办以上公立医院床位县办公立医院床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全省7.1182.532.651.872.011.541.64嘉峪关市8.329.596.627.10.750.82(三)人力配置及队伍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培育壮大公共卫生医师队伍。继续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5、,深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加强全科、急诊、病理、重症、感染、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参与实施“十百千万”陇原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两个同等对待”要求,对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院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照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落实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保障,将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年度
16、评先评优、岗位聘用、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医生和护士配置水平,重点向基层倾斜,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适当增加承担临床教学、医学科研、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区域医疗中心人员配置。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配备。进一步增加全科、重症、感染、急诊、儿科、产科、老年医学、麻醉、护理、康复、药学、精神和心理、采供血、职业健康、食品安全与营养、出生缺陷防治、托育、信息化等专业人员配备。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38人(其中中医类别0.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8.45人,医护比达到1:1.92,每万人口
17、全科医生数达到3.8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到1.04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原则上按每万人口1.75名的比例配置。每万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1名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血机构等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工作量和任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原则上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不低于4名和9名。表32025年嘉峪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市(州)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每千人口药师
18、数(人)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2025年目标值全省0.830.982.653.203.414.52.623.80.310.45嘉峪关市0.861.044.124.385.628.453.263.80.620.80(四)技术和设备配置推进医疗技术发展应用,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强化重症、感染、呼吸、麻醉、影像、肿瘤、心脑血管、消化、儿科、老年医学、康复、精神等临床专(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开
19、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强化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市级统筹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和布局,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控制医疗成本。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必须的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救治、卫生应急和信息化专业设施设备。承担重大传染病救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加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0)、移动断层扫描仪(CT)、移动手术室、呼吸机、监护仪、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等设备配置,完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等检验检测仪器配置,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要按要求
20、配备负压救护车和负压担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辆救护车,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五)信息资源配置积极推进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支撑水平。全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联通应用,实现全域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交换共享,构建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规范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发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居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应用甘肃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拓展远程医疗应用功能,实现远程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远程诊断广泛应用,形成线上线下深度业务协同。深入推进影像、超声、心电
21、等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应用。全面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集成平台为支撑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医院等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可穿戴设备等开展面向辖区居民的慢病管理、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扎实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防护和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四、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完善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重大疾病监
22、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综合干预等能力。1.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确职责定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履行监测预警、检验检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人群健康状况监测与调查、综合干预与评价、信息管理与发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管理与指导等职能。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负责协助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专科疾病防治规划,建立专科疾病防治协作网络,拟订防治标准规范,推广防治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加强能力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加强核酸采样和检
23、测能力建设,可配备移动检测车。构建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加强对已消除或即将消除疾病及重点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强化队伍建设。按规定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原则上按每万人口L75名的比例配置。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80%。合理提升职业健康等工程技术人员比例。适当提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至30%o2.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公立医疗机构要设立公共卫生科,并配备具备相应资质人员,负责统筹协调本机构疾病报告、就诊者和家属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嘉峪关市 十四 卫生 健康 服务体系 规划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