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设计规范-28页word资料.docx
《天桥设计规范-28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桥设计规范-28页word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144号根据建设部建标19904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编的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69-95,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6年3月14日1总则1.0.1为了统一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标准(以下简称“天桥”与“地道”),使工程达到合用、安全、经济、美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合用于城市中跨越或者下穿道路
2、的天桥或者地道的设计与施工。郊区公路、厂矿及居住区的天桥与地道可参照使用。1.0.3天桥与地道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0,3.1天桥与地道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应从工程环境出发,根据总体交通功能进行选型。1.0.3.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应积极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1.0.3.3结构应满足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1.0.3.4结构设计应与施工工艺统筹考虑,宜采用工厂预制的装配式结构。1.0.3.5应按合用、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装饰标准。1.0.3.6应符合防火、防电、防腐蚀、抗震等安全要求。1.0.3.7应限制结构振动对行人舒适感、安全感的不
3、利影响。1.0.3.8选择施工工艺、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时,应以少扰民、少影响正常交通为原则,做到安全、文明、快速施工。1.0.4天桥与地道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在防火、防爆、防电、防腐蚀等方面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普通规定2.1设计通行能力2.1.1天桥与地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2.1.1的规定:天桥、地道设计通行能力表2L1类别天桥、地道车站、码头的前的天桥、地道p(hm)Jp(hm)J设计通行能力24001650注:P/(h-m)为人/(小时米以下同2.1.2天桥与地道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2.1.2.1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剧院、影院、体育
4、馆(场)、公园、展览馆及市中心区行人集中的天桥(地道)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O.75o2.1.2.2大商场、商店、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等行人较多的天桥(地道)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0.8。2.1.2.3区域性文化中心地带行人多的天桥(地道)计算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为0.85o2.2净宽2.2.1天桥与地道的通道净宽应符合下列规定:2.2.1.1天桥与地道的通道净宽,应根据设计年限内高峰小时人流量及设计通行能力计算。2.2.1.2天桥桥面净宽不宜小于3m,地道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75m。2.2.2天桥与地道每端梯道或者坡道的净宽之和应大于桥面(地道)的净宽1.2倍以上。梯(坡)道的最
5、小净宽为1.8m。2.2.3考虑兼顾自行车推车通过时,一条推车带宽按Im计,天桥或者地道净宽按自行车流量计算增加通道净宽,梯(坡)道的最小净宽为2u2.2.4考虑推自行车的梯道,应采用梯道带坡道的布置方式,一条坡道宽度不宜小于O.4m,坡道位置视方便推车流向设置。2.3净高2.3.1天桥桥下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2.3.1.1天桥桥下为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4.5m,行驶电车时,最小净高为5.0m。2.3.1.2跨铁路的天桥,其桥下净高应符合现行国标标准轨距铁路建造限界的规定。2.3.1.3天桥桥下为非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3.5m,如有从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内驶出的普通汽车需经桥下非机动车道通行时
6、,其最小净高为4.Omo2.3.1.4天桥、梯道或者坡道下面为人行道时,净高为2.5m,最小净高为2.3mo2.3.1.5考虑维修或者改建道路可能提高路面标高时,其净高应适当提高。2.3.2地道的最小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2.3.2.1地道通道的最小净高为2.5m。2.3.2.2地道梯道踏步中间位置的最小垂直净高为2.4m,坡道的最小垂直净高为2.5m,极限为2.2mo2.3.3天桥桥面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2.3.3.1最小净高为2.5mo2.3.3.2各级架空电缆与天桥、梯(坡)道面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2.3.3规定。天桥、梯道、坡道与各级电压电力线间最小垂直距离表表2工2.4设计原则2.4.
7、1天桥与地道设计布局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适应交通的需要,并应考虑由此引起附近范围内人行交通所发生的变化,且对此种变化后的步行交通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设置天桥或者地道。其中机动车交通量应按每小时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辆/时,即pc/h)计o2.4.1.1进入交叉口总人流量达到18000Ph,或者交叉口的一个进口横过马路的人流量超过5000Ph,且同时在交叉口一个进口或者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超过1200pcuho2.4.1.2进入环形交叉口总人流量达18000ph时,且同时进入环形交叉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2000pcuh时。2.4.1.3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者快速干道
8、或者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座。2.4.1.4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车通过一次阻塞人流超过100O人次或者道口关闭时间超过15min时。2.4.1.5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1200pcuh,或者过街行人超过5000P/ho2.4.1.6有特殊需要可设专用过街设施。2.4.1.7复杂交叉路口,机动车行车方向复杂,对行人有明显危(Wei)险处。2.4.2天桥或者地道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结合地上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的维护条件等因素做方案比较。地震多发地区宜考虑地道方案。2.4.3规划天桥与地道应以规划人流量及其主要流向
9、为依据,在考虑自行车过天桥地道时,还应依据自行车流量和流向,因地制宜采取交通管理措施,保障行人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并做出有利于逐步形成步行系统的总体布局。2.4.4天桥与地道在路口的布局应从路口总体交通和建造艺术等角度统一考虑,以求最大综合效益。2.4.5天桥与地道的设置应与公共车辆站点结合,还应有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在天桥和地道附近布置交通护栏、交通岛、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及其他设施。2.4.6天桥与地道的布局既要利于提高行人过街安全度,又要提高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地面梯口不应占人行步道的空间,特殊艰难处,人行步道至少应保留1.5m宽,应与附近大型公共建造出入口结合,并在出入口留
10、有人流集散用地。2.4.7天桥与地道设计要为文明快速施工创造条件,宜采用预制装配结构,在需要维持地面正常交通时地道应避免大开挖的施工方法。2.4.8天桥的建造艺术应与周围建造景观协调,主体结构的造型要简洁明快通透,除特殊需要处不宜过多装修。2.4.9天桥与地道可与商场、文体场(馆)、地铁车站等大型人流集散点直接连通以发挥疏导人流的功能。2.5构造要求2.5.1天桥与地道的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2.5.1.1结构在创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规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5.1.2应从设计和施工工艺上减小结构的附加应力和局部应力。2.5.1.3结构形式应便于创造、运输、安装、施工和
11、养护。2.5.2天桥上部结构,由人群荷载计算的最大竖向挠度,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梁板式主梁跨中L/600梁板式主梁悬臂端Ll/300桁架、拱17800注:L为计算跨径;Ll为悬臂长度。2.5.3天桥主梁结构应设置预拱度,其值采用结构重力和人群荷载所产生的竖向挠度,并应做成圆滑曲线。当结构重力和人群荷载产生的向下挠度不超过跨径的1/1600时,可不设预拱度。2.5.4为避免共振,减少行人不安全感,天桥上部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不应小于3Hz。2.5.5天桥、地道及梯(坡)面的铺装应符合平整、防滑、排水、无噪音、便于养护的要求。2.5.6天桥结构应视需要设置伸缩装置以适应结构端部线位移和角位移需要。伸缩
12、装置应选用止水型的。2.5.7地道结构,以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计算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L/600。注:用平板挂车或者履带车荷载验算时,上述允许挠度可增加20%。2.5.8地道结构应视地质情况及结构受力需要设置沉降缝和变形缝。对沉降缝、变形缝和施工缝应做止水设计。采取设止水带等防水措施。2.5.9封闭式天桥与地道根据需要应有通风、排水和防护措施。2.6附属设施2.6.1天桥必须设桥下限高的交通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6.1.1限高标志应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最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2.6.1.2限高标志的限高高度,应根据桥下净高、当地通行的车辆种类和交叉情况等因素而定。天桥桥下限高
13、标志数应比设计净高小O.5m。2.6.1.3限高标志牌应由交通管理部门统一规定。2.6.1.4限高标志牌的构造及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限高标志可直接安装在天桥桥孔正中央或者前进方向的右侧;(2)标志牌所用的材料及构造由交通管理部门统一规定。2.6.2天桥与地道的导向标志,应设置在天桥、地道入口处及分叉口处。2.6.3在天桥与地道的地面梯道(坡道)口附近一定范围内,为引导行人经由天桥与地道过街,应设置地面导向护栏,护栏断口宜与天桥或者地道两侧附近交叉路口的地形相结合,护栏连续长度不宜太短,每侧长度普通为50100m,护栏除要求坚固外,其形式、颜色还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6.4当天桥上方的架
14、空线距桥面不足安全距离时,为确保安全,桥上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安全防护罩距桥面的距离不宜小于2.5mo2.6.5天桥桥面或者梯面必须有平整、粗糙、耐磨的防滑措施。多雨雪地区,天桥可加顶棚。2.6.6在地道两端,应设置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在长地道内,应按有关消防规范,设置消防措施和急救通讯装置。2. 6.7在设计人流量大或者较长的重要地道时,应设置管理和维护专用设施。2. 6.8天桥或者地道结构不得敷设高压电缆、煤气管和其他可燃、易爆、有毒或者有腐蚀性液(气)体管道过街。3天桥设计3. 1荷载3. 1.1天桥设计荷载分类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荷载分类表表机1.1编号荷教分类荷载名称1永久荷载
15、(恒)结构重力2预加应力3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力4基础变位影响力5水的浮力6可变荷豌基本可变荷载(活载)群78其他可变荷载风力舌重力温度影响力9偶然荷教地震力10汽车撞击力注:如构件主要为承受某种其他可变荷载而设置,则计算该构件时,所承荷敦作为基本可变荷载.3. 1.2天桥设计,应根据可能同时浮现的作用荷载,选择下列荷载组合:组合I:基本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者几种相组合。组合11:基本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者几种与其他可变荷载的一种或者几种相组合。组合III:基本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者几种与偶然荷载中的汽车撞击力相组合。组合IV:天桥施工阶段的验算,应根据可能浮现的施工荷载(如
16、结构重力、脚手架、材料机具、人群、风力等)进行组合。构件在吊装时,构件重力应乘以动力系数1.2或者0.85,并可视构件具体情况做适当增减。组合V:结构重力、lkNm2人群荷载、预应力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与地震力相组合。3. 1.3人群设计荷载值及计算式应符合下列规定:3. 1.3.1人行桥面板及梯(坡)道面板的人群荷载按5kPa或者1.5kN竖向集中力作用在一块构件上计算。3. 1.3.2梁、桁、拱及其他大跨结构,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当加载长度为20m以下(包括20m)时印=5(kPa)(3.1.3-1)当加载长度为2100m(100m以上同100m)时W=(5-2镐(黑(kPa)(3.1.3-2)
17、式中W单位面积的人群荷载,kPaI1.加载长度,tn;B半桥宽度,mo大于4m时仍按4m计。3.1.4结构物重力及桥面铺装、附属设备等外加重力均属结构重力,可按表3.1.4所列常用材料密度计算。材料种类密度(10gm3)钢、铸钢铸铁7&5725锌7(X5铅1140黄铜8L1青铜87.4钢筋混凝土2S026.O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24石砌体桥面浆砌块石或料石浆砌片石干砌块石或片石砖砌体24025.O23.O2L018.0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23.O22O填d填用石力石?木材R三合土K士松木未防腐防腐17.卜1&OiftmO17,517.56.075橡木落叶松未防腐防腐7.59.0木木杉根未防腐防腐5
18、07.0常用材料密度表表3.L 4注:L含筋量(以体积计)小干等于2%的钢筋混凝土,其需度采用2500m大于2%的采用2600kgm2石灰三合土指石灰、砂、砾石J区石灰土采用石灰30%,70%.3.1.5预加应力在结构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作为永久荷载计算其效应,并考虑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但不计由于偏心距增大引起的附加内力;在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加应力不作为荷载,而将预应力钢筋作为结构抗力的一部份。3.1.6外部超静定的混凝土结构应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影响。混凝土收缩影响可作为相应于温度的降低考虑。3.1.6.1整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影响力,对于普通地区相当于降温20C,干
19、燥地区为30C;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影响力,相当于降低温度1520C3.1.6.2分段浇筑的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影响力,相当于降温1015o3.1.6.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影响力,相当于降温5IOC。混凝土徐变影响的计算,可采用混凝土应力与徐变变形为直线关系的假定。混凝土徐变系数可参照现行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O23)采用。3.1.7超静定结构当考虑由于地基压密等引起的支座长期变位影响时,应根据最终位移量按弹性理论计算构件截面的附加内力。3.1.8水浮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3.1.8.1位于透水性地基上的天桥墩台基础,当验算稳定时,应采
20、用设计水位的浮力;当验算地基应力时,仅考虑低水位的浮力,或者不考虑水的浮力。3.1,8.2基础嵌入不透水性地基的基础时,可不考虑水的浮力。3.1.8.3当不能肯定地基是否透水时,应以透水或者不透水两种情况与其他荷载组合,取其最不利者。3.1.8.4作用在桩基承台底面的浮力,应考虑全部底面积,但桩嵌入岩层并灌注混凝土者,在计算承台底面浮力时应扣除桩的截面积。注:低水位系指枯水季节时常保持的水位。3.1.9计算天桥的强度和稳定时,风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W=Ki-K2-Kz-Ki-VT0(Pa)(3-1.9)式中WQ基本风压值,Pao当有可靠风速记录时,按卯Q=露球计算;若无风速记录时,可参照全国
21、基本风压分布图,并通过实地调查核实后采用J为设计风速(ms),按平坦空旷地面离地面20m高,频率1/100的Ittnin,平均最大风速确定;Kl设计风速频率换算系数,采用0.85,K2风载体型系数,桥墩见表3,1.9,其他构件为L3;K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采用1.00;Ka地形、地理条件系数,采用0.80,桥墩风载体型系数Ka表3.L9截面形状长宽比值体型系数瓦2圆形截面-0.8力与风向平行的正方形截面-1.4-k2短边迎风的矩形截面ltL51.4lbL50.90长边迎风的矩形截面lbL5lbL51.41.3一(/短边迎风的圆端形截面lbL50.30长边迎风的圆端形截面lbL5lbL50.81
22、.13.1.9.1横向风力(横桥方向)(1)横向风力为横向风压乘以迎风面积,横向风压按式(3.1.9)计算:(2)设计桥墩时,风力在上部构造的着力点假定在迎风面积的形心上。(3)天桥上部构件有可能被风力掀离支座时,应计算支座锚固的反力。(4)桥台的纵、横向风力不计算。(5)迎风面积可按结构物外轮廓线面积乘以下列折减系数计算:两片钢桁架或者钢拱架0.4三片及三片以上钢桁架以及桁拱两舷间的面积0.5桁拱下弦与系杆间的面积、上弦与桥面间的面积、空腹式拱上构造的面积以及斜拉桥的加劲桁架(或者梁)与斜索间:面积0.2栏杆0.2实体式桥梁结构1.03.1.9.2纵向风力(顺桥方向)(1)桥墩上的纵向风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桥 设计规范 28 word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