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
《张家港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港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张家港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江苏省“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苏州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等要求,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职业健康是健康张家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事关广大劳动者健康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市职业病防治政策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职业健康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
2、实,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健康宣教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断落实。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监管执法等措施,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落实职业病防治相关工作。全市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5%以上,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达到90%以上,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5%以上,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100%。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0.
3、3万余人。职业病防治体系日益健全。市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1月出台张家港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共有10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其中公立医院4家,民营医院6家,涵盖除生物危害因素外全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分类。长期在本市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24家,其中注册地在本市的1家,覆盖全部检测业务范围。市疾控中心设有独立的职业病防治业务科室。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覆盖全部区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主动顺应机构改革职能的调整,市政府办公室于2020年11月出台关于加强全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不断理顺监管执法工作体系,
4、推动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卫生监督所为骨干,区镇卫生监督协管为补充,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协同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市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完成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目标任务,随访到建国以来诊断的尘肺病人175例。完成全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任务,完成2969家企业调查。加大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督检查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职业健康宣传培训覆盖面不断扩大。各区镇、各部门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契机,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宣讲、知识问答、技能竞赛等多样形式宣传职业健康相关知识
5、。各区镇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I,开展企业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提高了职业卫生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增强了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及劳动者的防护意识。积极参与和开展职业健康作品征集和传播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加深了宣传浓厚氛围。(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张家港市职业健康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是我市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企业职业病危害自主申报,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7300余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约12万人。20162020年全市累计报告职业病41例,职业健康领域一些遗留
6、信访问题和新增的投诉信访举报化解难度不断加大。二是监管队伍力量与监管任务不相匹配。随着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管队伍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等问题,与张家港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乡镇(街道)职业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基本不相对固定,与职业卫生监管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病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在个别区镇(街道)职业健康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畅,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职业健康领域风险凸显。三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法治意识不强,忽视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薄弱,工艺和技术改造的主动性不够,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健康权益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劳务派遣人员
7、个体防护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不足。存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规划、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到位、过度市场化等问题。全市1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技术能力不强、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五是新的职业健康危害不容忽视。除传统10大类132种法定职业病外,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业态的广泛应用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产生新的职业危害,不良工效学等导致的肌肉骨骼劳损疾病和工作压力带来的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心身疾病,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健康问题。六是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滞后。现有的职业病危害申报、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等信息系统单独运行,尚未和发改、工
8、信、人社、民政、司法、医保、应急、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生态环境等部门间形成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监管手段。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劳动者健康为中心,着眼职业全人群、工作全周期职业健康,既要做好法定职业病危害的防控,又要兼顾新型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强化预防、治疗和保障三个环节,压实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个人四方责任,落实“防、治、管、教、建”五字策略,进一步夯实职业健康工作基础,推进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助力健康张家港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依法防治,落实责任。贯彻落
9、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积极推进职业健康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加大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执法能力。落实地方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形成推进职业健康工作的合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防控,督促和引导用人单位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措施,不断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监测评估、工程防护、诊断救治康复能力。坚持突出重点,风险管控。聚焦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突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及放射危害治理,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关注中小微企业、农民工,强化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实现科学监管、精准防控
10、。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强化传统职业病防控,逐步拓展职业相关疾病预防,突出前期预防控制,实施科学救治。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信用等政策工具,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规划目标逐步实现以企业安全生产为中心向劳动者健康为中心转变,以实现粗放型运动式整治向全天候精细化管理转变,以实现部门单一专业性治理向社会共建治理转变。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职业健康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基本完善
11、,执法能力显著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职业病救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十四五”职业病防治指标与目标指标名称目标值(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步提升(2)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95%(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290%(4)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295%(5)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290%(6)尘肺病患者集中乡镇(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295%(7)职业健康违法案件查处率100%(8)建立职业病防治院1个三、主要任务(一)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规划布局,调整产业政
12、策,限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帮扶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健康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工作水平。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强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加强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推动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与评定,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全员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以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引导用
13、人单位加强工程治理、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强化接触生物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防控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推动职业健康师制度建立,提升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专业化水平。继续推进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建设活动,通过行业示范、典型引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病防治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指导小微企业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推进全人群职业健康保护,加强职业活动中新型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评估和防控,开展职业紧张、肌肉骨骼疾患等防治的试点示范。专栏1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行动目标:在建材、冶金、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
14、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机制及精准帮扶方案,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基础工作,推动中小微企业规范职业健康管理,逐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行动内容:1.以防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性危害等为重点,深化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活动。2 .建设若干行业和地方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管理平台,推动各地区开展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专项技术援助示范建设活动。3 .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小微企业帮扶模式,总结地方在中小微企业帮扶方面的有效做法,以“企业+技术服务支撑单位+卫生监管部门”的联动方式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和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企一策”方案帮扶企业;以政
15、府购买服务方式或聘请专家团队、技术支撑机构对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定点帮扶等。预期产出:制定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建设指南,开发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辅助工具,总结推广中小微企业帮扶经验和模式,提升中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二)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加强职业病监测,优化监测范围,开展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建设活动,创新监测方式,提高监测绩效。扩大主动监测的职业病病种,继续实施尘肺病筛查与随访,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基础数据库,对重点职业病开展风险评估。按照“省市诊断鉴定、省市县救治、基层康复”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网络,规范职业病
16、诊断医师管理,建立职业病救治专家队伍,加大临床诊疗康复技术力度。持续实施尘肺病等重点职业危害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做好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职业相关疾病多元化筹资保障体系,逐步将相关职业人群纳入保障范畴。加强尘肺病等患者的救治救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将符合条件的尘肺病患者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落实属地责任,对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尘肺病患者,依法开展法律援助,全面落实医疗救治、生活救助等政策,减轻患者医疗与生活负担。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按规定
17、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三)严格监督执法,提高职业健康依法监管能力根据辖区产业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监管任务,整合和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建立健全市、镇(街道)两级职业卫生执法体系,按照标准配足配齐监管和执法工作队伍,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定期梳理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赋权事项,协调解决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职业健康监管体制机制、明确区镇属地职业健康综合管理职责;条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监督考核,保证赋权清单内容接得住、管得好。加强职业病危害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等重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市级职业健
18、康监管执法实训站点,加强岗前培训与在岗期间轮训,提升队伍的岗位胜任能力。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督执法、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的执法模式。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监督检查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工伤保险。继续在重点行业中推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防治责任。加强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核与辐射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统筹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完善职业健康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惩戒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监督,提升监管和执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家港市 十四 职业病 防治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