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模具要求与制作流程.docx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模具要求与制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模具要求与制作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o模具设计模具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要求:满足产品设计的精度要求,模具尺寸精确、表面光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脱模方便;有足够的热稳定性;重量轻、材料来源充分及造价低。模具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够满足制品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及使用寿命要求;模具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和损坏;不受树脂侵蚀,不影响树脂固化;耐热性好,制品固化和加热固化时,模具不变形;容易制造,容易脱模;昼减轻模具重量,方便生产;价格便宜,材料容易获得.脱模剂基本要求:不腐蚀模具,不影响树脂固化,对树脂粘接力小于0。OlMPa;成膜时间短,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使用安全,无毒害作用;耐热、能以受加热固
2、化的温度作用;操作方便,价格便宜。2 .手糊成型(1)原材料增强材料手糊成型对增强材料的要求:增强材料易于被树脂浸透;有足够的形变性,能满足制品复杂形状的成型要求;气泡容易扣除;能够满足制品使用条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要求;价格合理(尽可能便宜),来源丰富。用于接触成型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及其织物,碳纤维及其织物,芳纶纤维及其织物等.其中常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以下几种:无捻粗纱、无捻粗纱布、加捻布、短切玻璃纤维毡、玻璃纤维织物。基体材料手糊成型工艺对基体材料的要求:在手糊条件下易浸透纤维增强材料,易排除气泡,与纤维粘接力强;在室温条件下能凝胶,固化,而且要求收缩小,挥发物少;粘度适宜:一般为0。
3、20。5Pas,不能产生流胶现象;无毒或低毒;价格合理,来源有保证.在手糊成型技术中,最常用的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其次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吠喃树脂,乙烯基树脂等也有少数应用。辅助材料接触成型工艺中的辅助材料,主要是指填料和色料两类,而固化剂、稀释剂、增韧剂等,归属于树脂基体体系。(2)工艺流程生产准备场地:手糊成型工作场地的大小,要根据产品大小和日产量决定,场地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温度应保持在1535团之间,后加工整修段,要设有抽风除尘和喷水装置.模具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组装及涂脱模剂等.树脂胶液配制:配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防止胶液中混入气泡;配胶量不能过多,每次配量要保证在树
4、脂凝胶前用完.增强材料准备:增强材料的种类和规格按设计要求选择。糊制与固化铺层糊制:手工铺层糊制分湿法和干法两种:干法铺层用预浸布为原料,先将预学好料(布)按样板裁剪成坏料,铺层时加热软化,然后再一层一层地紧贴在模具上,并注意排除层间气泡,使密实。此法多用于热压罐和袋压成型。湿法铺层直接在模具上将增强材料浸胶,一层一层地紧贴在模具上,扣除气泡,使之密实。一般手糊工艺多用此法铺层.湿法铺层又分为胶衣层糊制和结构层糊制。固化:制品固化分硬化和熟化两个阶段:从凝胶到三角化一般要24h,此时固化度达50%70%(巴柯尔硬性度为15),可以脱模,脱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固化12周才能使制品具有力学强度,称熟
5、化,其固化度达85%以上。加热可促进熟化过程,对聚酯玻璃钢,800加热3h,对环氧玻璃钢,后固化温度可控制在150团以内.加热固化方法很多,中小型制品可在固化炉内加热固化,大型制品可采用模内加热或红外线加热.脱模和修整脱模:脱模要保证制品不受损伤。脱模方法有如下几种:顶出脱模在模具上预埋顶出装置,脱模时转动螺杆,将制品顶出。压力脱模模具上留有压缩空气或水入口,脱模时将压缩空气或水(0。2MPa)压入模具和制品之间,同时用木锤和橡胶锤敲打,使制品和模具分离。大型制品(如船)脱模可借助千斤顶、吊车和硬木楔等工具。复杂制品可采用手工脱模方法先在模具上糊制二三层玻璃钢,待其固化后从模具上剥离,然后再放
6、在模具上继续糊制到设计厚度,固化后很容易从模具上脱下来。修整:修整分两种:一种是尺寸修整,另一种缺陷修补。尺寸修整成型后的制品,按设计尺寸切去超出多余部分;缺陷修补包括穿孔修补,气泡、裂缝修补,破孔补强等.3 .喷射成型(1)分类喷射成型机按喷射方式分类,可分为:(1)高压型:用泵把树脂送入喷枪,借泵压进行喷射;用空压机将树脂罐和固化剂罐加压,在该压力下,将树脂和固化剂压入喷枪进行喷射。(2)气动型:树脂、固化剂或它们的混合物借压缩空气喷出的力与空气雾化、喷出.按混合形式分类,可分为:(1内部混合型:在喷枪内部混入引发剂后进行喷射。(2)外部混合型:分别含有促进剂和引发剂的树脂由喷枪喷出呈雾状
7、相互混合,有单独喷射引发剂和喷射含引发剂树脂的两种类型(3)已混合型:事先调配好含促进剂和引发剂的树脂,由喷枪喷出.(2)工艺流程在喷射成型开始以前,应该先检查树脂的凝胶时间,测定方法是将少量的树脂喷入小罐中,测定其凝胶时间;还必须检查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比例,一般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比例在2o5比1到3.5比1之间.待胶衣树脂凝胶后发软而不粘手),就可以开始喷射成型操作。如果没有胶衣树脂,应先在模具上喷一层树脂.然后开动切割器,开始喷射树脂和纤维的混合物。第一层应该喷射得薄一些(约Imm厚),并且仔细滚压,首先用短的马海毛滚,然后用螺旋滚.以确保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以及玻璃纤维被完全浸润。仔细操作,
8、确保在这一层中没有气泡,而且这一层必须完全润湿胶衣树脂,待这一层凝胶后再喷下一层.接下来的每一层约喷射2mm厚,如果太厚,则气泡难以除去,制品质量不能保证.每喷射一层都要仔细滚压除去气泡。如此重复,直至达到设计厚度。要获得较高强度的制品,则必须与粗纱布并用,在使用粗纱布时,应先在模具上喷射足够量的树脂,再铺上粗纱布,仔细滚压,这样有利于除去气泡.对大多数喷射设备,其喷射速率一般是2IOkgmio与手糊成型一样,最后一层可以使用表面毡,再涂上外涂层.固化、修整、后固化及脱模等工序与手糊成型法相同。4 .RTM成型工艺RTM用树脂体系应满足:1)粘度低,浸润性好,便于树脂在模腔内顺利均匀地通过并浸
9、渍纤维;2)固化放热峰低,以Ioo180团为宜;3)活性高,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短,但在注射时又要有较长的适用期;4)树脂系统不含溶剂,固化时无低分子物析出,同时又适宜增加填料,尤其是树脂消泡性要好;5)收缩率低,以保证制品尺寸准确,且所需的树脂应为预促进型。RTM使用的高性能树脂基体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热塑性树脂。目前主要为环氧树脂.RTM成型对增强材料的要求是:D增强材料的分布应符合制品结构设计的要求,要注意方向性;2)增强材料铺好后其位置和状态应固定,不动不应因合模和注射树脂而动;3)对树脂的浸润性要好;4)利于树脂的流动并能经受树脂的冲击。RT
10、M成型工艺的原理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ReSinTranSferMOlding,RTM)法是从湿法铺层和注塑工艺中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6.所谓树脂传递模塑,一般是指在闭合模腔中预先铺覆好按性能和结构要求设计好的增强材料预成型体(包括螺栓、螺帽、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嵌件),夹紧后,从置于适当位置的注入孔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将配好的树脂注入模具中,在室温或升温条件使之与增强材料一起固化,最后启模、脱模而得到成型制品。图1为RTM成型工艺示意图。图IRTM成型工艺示意图RTM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从卷材上裁剪增强材料并铺叠在一起;二、使增强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按照制品的形状修剪预成型
11、体;三、充模(包括预成型体的铺放,树脂的注射以及固化);四、脱模及加工.5 .缠绕成型(1)分类根据纤维缠绕成型时树脂基体的物理化学状态不同,分为干法缠绕、湿法缠绕和半干法缠绕三种.干法缠绕干法缠绕是采用经过预浸胶处理的预浸纱或带,在缠绕机上经加热软化至粘流态后缠绕到芯模上。由于预浸纱(或带)是专业生产,能严格控制树脂含量(精确到2%以内)和预浸纱质量。因此,干法缠绕能够准确地控制产品质量。干法缠绕工艺的最大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缠绕速度可达100200mmin,缠绕机清洁,劳动卫生条件好,产品质量高。其缺点是缠绕设备贵,需要增加预浸纱制造设备,故投资较大此外,干法缠绕制品的层间剪切强度较低.湿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构件 模具 要求 制作 流程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5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