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普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新开普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开普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1一.人文背景1二,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1三.学校信息化现状(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3第二章项目建设思路6一 .指导思想6二 .建设思路6三 .建设目标7第三章总体框架设计和技术路线9一 .系统总体架构9二 .技术路线12第四章智慧校园规划方案15一 .分期规划思路15二 .第一阶段16三 .第二阶段16四 .第三阶段17第五章核心平台及应用管理系统18一 .基础支撑平台建设18二 .核心业务系统建设41第六章应用系统集成设计175一 集成原则175二 .集成模式175第七章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方法177一. 项目进度
2、计划(一期)177二. 项目实施组织保障177三. 项目培训和推广措施179第八章项目建设风险与规避措施181一 .数字校园建设风险181二 .相应对策182第九章预期效果185一 .学生角度的预期效果185二 .教师角度的预期效果189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人文背景-一学校简介(基本信息、发展历史、办学情况、文化传统)二.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1.高校行业发展趋势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每个高校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与学校的业务特点、发展机遇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分析一下普通高等院校的业务特点:1、管理相对松散,行政部门、教学院系相对独立,业务耦合度不高;2、目标不同,各院系、行政
3、部门考核指标不同,对预期差异较大;3、业务特点多样,各业务单元的需求易变化;4、柔性管理,更多依赖于价值观驱动,部门间协调难度较大;基于以上的业务特点,使得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信息化起步较早,不同的系统建设于不同的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架构和标准规范;2、已有系统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应用依赖性较大,并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不适合完全推倒重建。因此,新开普基于十几年的高校信息化经验积累,认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整合行业最先进、成熟、前瞻的技术手段,基于“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采用“集成+服务”的模式进行建设。2.技术发展趋势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的发明与
4、应用,总会带来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总结目前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趋势,已经逐步向移动互联网、服务导向、资源共享、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上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转变。图: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1、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移动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行业逐渐开始摆脱互联网和PC的局限,在移动终端上和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中得到更具长尾效应的延伸。2、服务导向基于SOA的体系架构和面向师生的一体化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定义和服务注册把不同功能单元(成为服务)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各种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
5、进行交互。3、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资源的积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和社会。4、社交网络以SNS为设计思想,建立以教学研、社区活动中的“人”为中心,以教科研活动“过程”为主线,提供面向人际交互与协同应用。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社区生活全过程中的虚拟网络社交环境。4、云计算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2式,云计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可伸缩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依据以上特性,云计算必将对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深刻
6、变革。6、大数据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数据化”,通过高校业务管理、用户行为积累的大量分散数据,通过海量数据处理模式,展示出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7、物联网校园物联网是在传统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通过感知获取的信息通过后台处理,获得知识和洞察力,辅助决策和规划能力。也将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化校园,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现状(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十二五”期间,XX学校
7、逐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平台。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的关注下,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校园网络接入CERNET和INTERNET,并且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和MIS资源,主要建设情况如下: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多年以来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形成了百兆与千兆相结合的网络主干结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在标准性、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充性上可以满足下一阶段智慧校园整体建设的要求。2、网络基础服务内容丰富目前学校已经具
8、备了一些基础网络服务和部门级应用,如EMAIL、WWW、DNS解析、地址映射、DHCP、FTP服务等。3、建设了校园中心机房和部分管理系统多年来学校建设了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学校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各部门、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 .信息标准不统一各应用系统建设于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信息标准规范,并且各自独立,各类有效数据不能进行交互合并、信息难以共享。教务处学生的学号与财务处、学生处的学号不一致,导致跨部门业务难以进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困难;学校数据与国家标准、省级标准不同,在数据上报、
9、统计分析时难以与标准规范体系融合;2 .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导致管理存在漏洞。 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业务部门,导致其他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政收支漏洞; 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3 .缺乏信息服务集中展示平台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缺乏协同能力,也缺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重管理轻服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 学生入学时: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效率较差; 学生在校时:各类申请服务需要填写大量的重复信息,十分繁杂;
10、 学生离校时:不清楚离校手续审批情况,仍然需要到每个业务部门排队盖章; 老师年底时:年终总结填写,仍要到各个系统去统计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4.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数据维度较窄,不能站在全校的高度进行综合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 全校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指标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 招生率、报到率、就业率统计难,教师职称统计难,欠费统计难; 教师工作量核算,教学、科研工作量无法统计; 学生奖助贷评审,没有参考数据;第二章项目建设思路指导思想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高
11、校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智慧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基础平台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基础平台将充分支持于高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建设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在规划过程中,应做到以人为本,以服务到导向,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目标,满足教学、科研、管理
12、、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建设“一站式”的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新技术提升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在高校中的核心竞争力。二.建设思路我们针对XX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在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以及在金融、企业和政府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了“XX学校智慧校园”总体解决方案。主要设计思路如下:以整合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的智慧校园 数据整合: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 应用整合:通过全局服务模型开发和管理工具,实现应用业务协同和统一服务 页面整合:通过门户技术实现全校统一访问界面,展现数字校园的应用信息,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集中与分散相
13、结合的建设模式集中建设模式:基础平台和全局性应用系统采用集中建设模式,把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掌握在自己手中分散建设模式:部门级应用系统采用分散建设模式,选择最满足学校需求的产品和能提供最佳服务的厂商,并通过系统整合技术融入到智慧校园整体框架突出业务协同和面向服务的应用体系建设业务协同:加强部门间的管理协同,细化管理粒度,提高管理效率面向服务:应用系统不只面向管理人员,同时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平台三.建设目标智慧校园建设是与高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长期、持续的过程。兼顾到历史的、已有的校内信息化成果和积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框架,使智慈校园的建设随着时间推移是不断完善、
14、不断更新的过程,而不因技术路线变化、管理思路的变更而导致断裂,能够有效形成高校长期的积累。智慧校园就是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积累现有信息化成果,为高校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先进的、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概括起来智慧校园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制定符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各阶段具体实施规划,来指导全校信息化建设;2、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互联网、校园网、移动网和物联网的多网融合技术,构建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基础环境;3、基于“架构统一、数据融合、应用集成”的建设框架搭建智慧校园的基础平台;4、以师生服务为主线,设计和搭建校级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现有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在保证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
15、前提下,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5、丰富健全高校各级人员交流协同的手段,创建教学平台和科研服务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6、规范高校的数据管理、采集和分析方法,做好历史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为领导层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7、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技术,以先进、实用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践性。8、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科研、学术资源,有效划分各类资源职能,提供高效、实用的资源共享服务,提高
16、资源利用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资源共享体系。9、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培养、建立、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队伍。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学问做研究,使学生在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第三章总体框架设计和技术路线系统总体架构埠合身门户IS科财号杜区生活学生现曲用磁限施云CS据中心学生一站式履务教小一站式服务教务理IIfi霹It控由产管理效爆交怏平台培.物咬国网络.存储、鲸务X、客灾s份%消息平 6统T构.虚拟化、安全“研管埋K期光管理招聘管理X人事信息办作“叵斗咽&用续合业务 较牌11理应用敷!R
17、火中心日志ItiIwnax领导一站式雇务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体系信息标准与规他体系开发环麋fcM4tJ MWSRWi I OA恢同文化生活报表工具战刘引母公共破*穷平台础文樽平台工作流引IW姣一身供队BiTA图:系统总体架构1IT设施和云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等,云数据中心包括云主机、虚拟化、存储、容灾、安全等基础硬件设备,以及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2、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服务门户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内容管理平台、统一支付平台、地
18、理信息服务、移动平台等,以上平台对上层应用提供身份识别、内容汇聚、消息传递、内容管理、移动应用等提供支撑。3、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共享中心、数据交换平台、数据监控系统、元数据管理等,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完成大量数据的ETL过程,给综合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数据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数据交换的状态,实现数据交换的可视化管理。4、统一开发运行平台综合应用和综合服务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来支撑,同时业务流程和管理的变革无处不在,需要有一个灵活、快速适应业务变化的开发平台来保证应用按需定制。系统开发运行平台包括报表工具、建模工具、工作流引擎等。统一开发平台包含ESB
19、,企业服务总线是为业务流和数据流提供一个通用的通道,通过标准的WebSerViCe接口,应用系统可以容易地通过ESB提供服务接口和数据交互接口。5、综合应用综合管理主要围绕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办公及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的综合应用系统,并通过数据平台和门户平台,和现有管理系统完成信息的集成和流程的整合。1)学生综合管理学校学生管理事务由于管理的学生数量多,加上业务要求变化快,往往在管理上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来完成一项事务,比如迎新、离校、奖学金等事务,所以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需要从学校整体角度来考虑,不能简单的以部门或者以学生类别的方式进行独立管理,否则学校一方面建设系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20、而且会重复建设某一系统。2)教学综合管理教学管理给学校教务部门、教学院系、教师、学生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统一的网上工作平台,涵盖教学管理各方面,为学生教学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方便的各项管理服务;通过基于网络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用户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主要覆盖课程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实践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管理、教材管理等。3)教师综合管理专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覆盖人才选、用、育、留的全过程,提供一体化的管理以及面向教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主要覆盖人
21、事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职称管理、考核管理、科研管理、科研上报等。6、协同应用协同应用服务主要围绕高校的两大核心业务内容一一即教学与科研,主体内容定位在“协作服务”和“过程支持”上,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服务。7、综合分析学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将学校业务的发展和推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教务、学工、人事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只是围绕各个业务部门或单元的业务,学校尚未建立覆盖学校整体情况的综合查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无从了解学校整体校情,业务系统更无从谈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综合分析即是利用数据抽取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梳理校
22、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促进学校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8、综合服务通过校园信息门户体现面向师生、领导、合作企业、校友等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全面的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所有提供的功能和应用通过综合服务的形式对外发布,服务内容面向服务对象进行设计,在学校信息门户平台上进行展现。服务主要以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校园文化生活、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智慧服务,服务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七种:教学服务:为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活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提供的数字化服务;科研服务:提供科研和教研活动提供的数字化服务;管理服务:提供各类管理过程的数字化
23、服务,包括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校务办公管理等;文化生活服务:提供支持校园文化生活的服务,如校园社区交流、后勤智慧化服务等;社会服务:提供面向社会提供的数字服务,主要包含校企共享信息服务、远程培训服务等;决策支持服务:为校领导和学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的服务。9、智慧校园支撑环境体系1)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建立校园信息化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2)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体系为各个系统定义统一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提供日常运维服务,是保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开普 智慧 校园 建设 规划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6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