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使用安全管理通则030324v3fd.docx
《应用系统使用安全管理通则030324v3f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系统使用安全管理通则030324v3fd.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应用系统使用安全管理通则030324v3fd编号:PetroChllIaIB亘”滥Tl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系统使用安全管理通则(批阅稿)BearinsPointfr.3照名举马威戏咨询毕博版本号:V3批阅人:王巍中国石油天然股份有F艮公司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列简称“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信息安全日益受到中国石油的广泛关注,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与制度无疑成为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国石油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政策与标准,并在集团内统一推广、实施。本规范是根据中国石油信息安全的现状,参照国际、国内与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结合中国石油自身的应用特点
2、,制定的适合于中国石油信息安全的标准与规范。目标在于通过在中国石油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有关标准与规范,提高中国石油信息安全的技术与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安全总体框架如下:提作系统1I故剧和文档 安奉府理J 1安全管理物理环境(帙件设备 安全管胤J jfcwreJ同用系统安,佶.安全技术标I1)整体信息技术安全架构从逻辑上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物理环境、硬件设备、网络、操作系统、数据与文档、应用系统与通用安全管理标准。图中带阴影的方框中带书名号的为单独成册的部分,共有13本规范与1本通用标准。2)关于13个规范中具有一定共性的内容我们整理出了6个标准横向贯穿整个架构,这6个标准的组合也根据了信息安全
3、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型。每个标准都会对所有的规范中有关涉及到的内容产生指导作用,但每个标准应用在不一致的规范中又会有相应不一致的具体的内容。我们在行文上将这六个标准组合成一本通用安全管理标准单独成册。3)全文以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论作为基本指导,规范与标准的内容基本都根据认证一一)授权一一内容安全日志管理的理论基础行文。应用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不论系统的规模的大小,系统的技术复杂的程度,一个业务部门或者业务单元的业务往往要依靠有关业务的应用系统来维持正常运作。因此应用系统的使用直接的关系到了企业业务运作的成效。假如应用系统在使用中由于用户的不当操作或者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造成瘫痪,则会严重的
4、影响企业业务的运作。造成巨大的经济与信誉上的缺失。应用系统使用安全管理通则就是希望通过关于应用系统使用进行相应的规范来确保应用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确保企业的业务运作的正常与有效,同时通过关于应用系统的不断的改进与更新使之更加的符合业务上的各类需求,提高企业业务运作的效率。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管理部归口管懂得释。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制定信息安全政策与标准项目组。在中国石油信息安全标准中涉及下列概念:组织机构中国石油(PetroChina)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有的时候也称“股份公司二集团公司(CNPC)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
5、的时候也称“存续公司”。为区分中国石油的地区公司与集团公司下属单位,担提及“存续部分”时指集团公司下属的单位。如:辽河油田分公司存续部分指集团公司下属的辽河石油管理局。计算机网络中国石油信息网(PetroChinaNet)指中国石油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国石油信息网是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提高所形成的连接中国石油所属各个单位计算机局域网与园区网。集团公司网络(CNPCNet)指集团公司所属范围内的网络。中国石油的一些地区公司是与集团公司下属的单位共用一个计算机网络,当提及“存续公司网络”时,指存续公司使用的网络部分。主干网是从中国石油总部连接到各个下属各地区公司的
6、网络部分,包含中国石油总部局域网、各个二级局域网(或者园区网)与连接这些网络的专线远程信道。有些单位通过拨号线路连接到中国石油总部,不是利用专线,这样的单位与所使用的远程信道不属于中国石油专用网主干网构成部分。地区网地区公司网络与所属单位网络的总与。这些局域网或者园区网互相连接所使用的远程信道能够是专线,也能够是拨号线路。局域网与园区网局域网通常指,在一座建筑中利用局域网技术与设备建设的高速网络。园区网是在一个园区(比如大学校园、管理局基地等)内多座建筑内的多个局域网,利用高速信道互相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网络。园区网所利用的设备、运行的网络协议、网络传输速度基本相同于局域网。局域网与园区网通常都是
7、用户自己建设的。局域网与园区网与广域网不一致,广域网不仅覆盖范围广,所利用的设备、运行的协议、传送速率都与局域网与园区网不一致。传输信息的信道通常都是电信部门建设的。二级单位网络指地区公司下属单位的网络的总与,可能是局域网,也可能是园区网。专线与拨号线路从连通性划分的两大类网络远程信道。专线,指数字电路、帧中继、DDN与ATM等经常保持连通状态的信道;拨号线路,指只在传送信息时才建立连接的信道,如电话拨号线路或者ISDN拨号线路。这些远程信道可能用来连接不一致地区的局域网或者园区网,也可能用于连接单台计算机。石油专网与公网石油专业电信网与公共电信网的简称。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广域网时,用户局域网
8、或者园区网连接邻近电信部门信道的最后一段距离的连接问题。这段距离通常小于一公里,但也有大于一公里的情况。为简便,同称之最后一公里问题。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术语与定义请参见中国石油局域网标准。1 概述62 目标63 适用范围64 引用的文件或者标准75 术语与定义86 应用系统安装管理96.1 测试安全96.2 版本管理安全107 应用系统使用管理137.1 使用者身份识别管理137.2 基于人员职责的应用系统分级授权管理157.3 安全运营管理167.4 安全操纵管理197.5 应用系统安全日志管理与监控管理218 应用系统保护管理规范231 .1备份管理规范238 .2保护安全管理规范238.3
9、卸我处理管理规范24附录1参考文献25附录2本规范用词说明271 概述应用系统的概念是将技术与用户业务上的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直接面对使用者、用于支持用户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完成实际工作的集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应用系统是建立在物理硬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之上的信息系统。根据应用系统完成目标与服务对象的不一致目前要紧分为下列几种类型:业务处理系统、职能信息系统、组织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本通则通过对各类类型的应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类与安全有关的同时具有一定通用性的问题进行阐述。从应用系统安装实施到使用到最后的保护报废的各个阶段入手,对应用系统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加以相应的规范,确保应用系统在使用中的
10、安全管理。2 目标本规范的目标为:保护应用系统在使用的各个阶段的安全。具体来说就是保护应用系统安装实施中的安全,保证应用系统在使用中的安全与在保护与报废过程中的安全。并使得应用系统不断的符合中国石油的实际业务需求与安全管理上的需求。使应用系统更好的为中国石油的业务进展服务。3 适用范围本套规范适用的范围包含了所有在应用系统使用过程中有关的安全问题与安全事件。具体来说包含了应用系统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保护报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应用系统使用中版权的管理问题。本通则面向所有的应用系统的使用者、应用系统的保护与开发人员与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引用的文件或
11、者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2. GB/T9387-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ISo7498:1989)3. GATT391-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4. ISO/IEeTRl335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5. NlST信息安全系列一北美信息标准组织安全规范6. NlST信息安全系列美国国家标准技术院7. 英国国家信息安全标准BS77998. 信息安全基础保护ITBaselineProtectionManual(Ger
12、many)9. BearingPointConsulting内部信息安全标准10. RUSecure安全技术标准11. 信息系统安全专家丛书CertificateInformationSystemsSecurityProfessional5 术语与定义认证a.验证用户、设备与其他实体的身份;b.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availability数据或者资源的特性,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能及时访问与使用数据或者资源。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数据所具有的特性,即表示数据所达到的未提供或者未泄露给未授权的个人、过程或者其他实体的程度。完整性integrity在防止非授权用户修改或者使用资源与防止
13、授权用户不正确地修改或者使用资源的情况下,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在原文档中的相同,并未遭受偶然或者恶意的修改或者破坏时所具的性质。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添加到消息中的数据,它同意消息的接收方验证该消息的来源。加密encryption通过密码系统把明文变换为不可懂的形式。身份认证identityauthentication使信息处理系统能识别出用户、设备与其他实体的测试实施过程。密钥key操纵加密或者解密操作的位串。漏洞loophole由软硬件的设计疏忽或者漏洞导致的能避过系统的安全措施的一种错误。恶意代码InaliCiOUSeOde在硬件、固件或者软件中所实施的程序,其目的是执行
14、未经授权的或者有害的行动。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信息系统中涉及的若干个实体中的一个对曾参与全部或者部分通信过程不能否认的特性。口令password用来鉴别实体身份的受保护或者秘密的字符串。安全策略securitypolicy规定机构如何管理、保护与分发敏感信息的法规与条例的集合。验证verification将某一活动、处理过程或者产品与相应的要求或者规范相比较。例:将某一规范与安全策略模型相比较,或者者将目标代码与源代码相比较。6 应用系统安装管理规范6.1 测试安全随着业务的进展,不断有新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在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务必进行测试以保证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并符
15、合企业的有关安全管理规范。关于应用系统的测试应遵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有关的规定:a)在测试之前务必预先提出申请。通常由应用系统的使用部门中负责系统管理的有关人员向部门领导提出测试的申请,并注明测试的原因、目的,时间,项目等。假如需要用真实的业务数据进行测试还需要进一步向公司信息安全部门确认并事先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b)明确参与测试的人员与人员的职责。参与测试的人员务必通过一定的筛选,通常由系统的开发人员或者系统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人员与公司有关业务部门的系统保护人员与系统使用者共同参与。c)应编写全面的测试计划。在测试的申请得到批准的前提下,编写全面的测试计划书,包含测试的物理环境要求,硬件与软件环
16、境的要求,测试数据的准备,特别是假如使用真实的业务数据务必考虑数据的保密措施或者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d)应预先准备有关的测试环境。根据测试计划,准备相应的环境、设备与数据,并对环境与设备进行一定的检测,以确保在测试的过程中不可能因应用环境或者硬件的问题影响测试的结果。e)进行测试。测试不得影响正常的业务运作。假如客观上无法避免影响,也务必将测试的时间安排在工作时间以外,或者尽量缩短测试的时间以减少对业务造成的影响。通常将测试分为阶段性测试与完整性测试。测试的内容通常包含了下列几部分:应用系统安装测试,确认系统能在各类环境下正常的安装。A应用系统应用模块测试,确认应用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
17、正常。应用系统整体测试,确认应用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与交互正常。应用系统数据吞吐量测试,确认应用系统所能负载的数据量的极限。应用系统兼容性测试,确认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没有兼容性问题。应用系统用户需求测试,确认系统功能能够达到用户的需求。f)检验阶段性或者完整性测试报告。根据测试报告的内容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更换,使得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业务的需求。6.2 版本管理安全6.2.1 版本使用应用系统的版本使用有关的安全措施应遵从:a)务必规定应用系统的使用范围与使用者权限,确保应用系统仅在授权使用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形式的越权使用都将由于违反了该项规定而需要受到一定的惩处。具体而言宜使用下列
18、实施的步骤:定期检查所有的用户系统上己经安装的应用系统。确认如用户系统上安装了不应安装的应用系统或者超出许可拥有版权数量以外的应用系统应立即予以清除并销毁。确认如用户系统上安装了的非法版权的或者盗版的应用系统应立即予以清除并销毁。b)应用系统的使用者应同意适当的使用培训与安全规范教育,确保系统的使用者能够正确的使用系统,尽量减少由于对系统不熟悉而造成的抵触情绪与由于误操作造成的缺失。C)应建立与应用系统版本使用情况有关的文档管理制度与软件分发制度。确认目前所有的应用系统有效版本数。d)务必防止应用系统软件被盗用、流失与越权使用。e)务必严格地集中操纵应用系统的购买申请,杜绝重复购买的现象。f)
19、应使用版本统一的应用系统软件。g)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应用软件的非法访问及修改。h)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对软件本身进行修改与参数调整。6.2.2 版权操纵应用系统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关于版权的管理与操纵,通常关于版权的问题要紧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6.2.2.1防范系统的非法拷贝防范系统的非法拷贝能够从技术的角度与人员管理的角度两方面进行操纵:a)从技术的角度是指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I可通过使用某种加密的办法与措施,使得非法的用户无法顺利的安装应用系统,以防止应用系统的非法扩散,从而保护开发者的利益。b)从人员管理的角度是指应用系统的使用者应明白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是耗资巨大且非常困难的,应尊重应用
20、系统开发人员的劳动成果。从使用者意识的角度进行规范,并明文规定如非法拷贝系统将受到一定的惩处。6.2.2.2防范使用非法版权(如盗版)的软件关于盗版软件使用的防范通常通过“教育”加“检查”的方式进行规范。a)应加强对系统使用人员的教育,提升人员的版权保护意识。让有关人员意识到使用盗版软件是一种侵权行为,也是一种偷窃行为。b)公司的强制性规定。应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非法版权的应用系统或者软件。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C)应通过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的方式,随时随机地检查某些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的各类应用系统软件。一旦发现使用非法版权的系统将予以严肃处理。7 应用系统使用管理规范7.1 使用者身
21、份识别管理7.1.1 用户账号管理a)应确保每一位应用系统的使用者只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账号,该账号直接关系到该用户在整个应用系统中的有关的权限。不得在应用系统中设立虚假的账号或者无人使用的账号。b)账号的申请与建立务必严格按照“一个人一个账号”的原则。c)应用系统应提供有关的机制为每个账号与其他的个人有关信息有所联系。如人员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所在部门等。d)在通常情况下禁止建立用户组账号(即同一个账号能够由许多不一致的用户登陆使用)。除非情况十分特殊,则务必由有关的应用系统管理部门连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认可。e)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应立马上系统中的“Guest”与类似的系统自带或者内置缺
22、省的账户删除。O应用系统在同意用户在使用系统中的某种重要功能之前,应要求用户提供其账号以确认身份。g)应用系统应能够保护一份含有所有当前使用的用户及其有关状态信息的列表。h)应用系统应提供有关机制来临时关闭或者打开用户的账号。i)应用系统应提供有关的机制来限制同一个账号同时登陆的个数。j)应用系统应严格地操纵各级管理员(AdminiStmtor)账号或者根(ROot)账号,所有的系统管理员应先通过他们自己的账号登陆系统,然后再切换到管理员(Administrator)账号或者根(ROot)账号。k)应用系统应将在60天内没有使用过的用户账号暂时禁用。假如该账号在90天内没有使用过或者有关的部门
23、正式通知该账号已经作废,则需将该账号从系统中删除(在正式删除之前应向该用户发送一份通知)。用户可在业务需要且经部门的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申请建立新的账号,或者将已经被禁用的账号恢复。7.1.2 用户口令管理a)应用系统应提供一种机制确保每一个使用系统的人员都务必先通过系统登陆,如输入用户名与口令的过程。禁止出现能够不通过系统登陆直接进入应用系统的情况。b)应用系统应至少支持“用户名+口令”的系统认证方式,也可使用如“动态密码卡+个人识别码”的认证方式。c)应用系统关于口令的操纵应符合“口令管理标准”中规定的有关规范。d)应用系统应同意用户自行在系统中更换自己的口令。但这种更换务必建立在用户已经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系统 使用 安全管理 通则 030324 v3fd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6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