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的通知》.docx
《《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的通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聚焦创新引领,推动大中小企业携手提升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1 .加强协同创新。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推动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承办全国智能制造专题赛,进一步激发创新潜力,打造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省内大型企业依托双创示范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创新联合实验室,与中小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瞄准“十强产业”重大发展方向,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用协同
2、的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攻关,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各市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市相关部门落实,不再列出)2 .共享创新资源。支持省内大型企业依托创新平台,加大创新资源开放力度,共享使用研发测试环境基地、研发仪器设备及软件开发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提供创新券补贴。推动省属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向中小企业共享创新资源和产能资源。(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
3、快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工作机制作用,征集并推介年度可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围绕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面向中小企业广泛征集创新技术需求,建立需求信息库,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承担我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任务,开展协同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分类分级评估入库,充实高价值成果库,免费对中小企业开放。推动实现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成果的模糊匹配,提高技术交易成交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提升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省属企业采购“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产品,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产
4、品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优先采购。(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强化标准和专利应用。引导省属企业联合有实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加标准制修订工作,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提出并制定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加强省属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升省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专利布局。推进实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计划,鼓励省属国有企业采取或参照“专利开放许可”方式,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专利技术许可。(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 .推动绿色创新升级。实施“两高”行业能效改造升级,发挥能效基准水平倒逼和标杆水平引领作用,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
5、推动“两高”行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支持省属企业优化采购标准,优先采购具有节能减排技术的产品,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提升全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山东省工商联所属商协会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按职责分工负责)二、聚焦行业质效,推动大中小企业携手提升产业链韧性及竞争力6 .协同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加强省属企业强基补链,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省属企业申报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等产品基础再造工程项目。针对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难题,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
6、梯次培育工程,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化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推动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为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造良好环境。(省科技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7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省内大型企业依托双创示范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良好生态,确保创新创业项目及中小企业获得产业资源支持。建设一批科创基地,聚集优质科创资源要素,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打造山东国资科创品牌。强化企业战略资源整合能力,聚焦主责主业,配置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布局完整产业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8 .提升中小
7、企业配套支撑能力。做好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工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协同、良性配套。积极推荐位于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产业化应用、能够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的企业参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0家左右。通过“创新服务券财政补贴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创新发展,围绕创新和技术、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市场开拓等方向提升能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9 .打造融通发展区域生态。结合各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因素,统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8、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实施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工程,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为牵引,按照区域相邻、优势突出、组织有力等原则,加快推动产业链群规模化发展,提升优势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开展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支持有条件的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聚焦市场导向,推动大中小企业携手提升供应链拓展能力10 .加强供应链供需对接。实施产业链稳链固链工程,重点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细化完善产业链“1个图谱+N张清单”,聚焦缺失和薄弱环节,实施“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全面提升产业生态质量。实施“专
9、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工程,开展“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等专题活动,组织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每年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推动省属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促进双方深化交流,开展供需合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1 .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发挥山东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联盟资源集聚作用,依托11条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完善合作交流机制,逐链开展携手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引导征信机构为大企业提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服务。
10、支持省属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完善省属企业供应链预警机制,与中小企业共同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四、聚焦数字驱动,推动大中小企业携手提升数字赋能水平12 .发挥大企业数字化带动作用。支持省内大型企业建设并开放数字化应用和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解决方案。鼓励大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支撑全业务数字化转型,研发满足不同行业场景需求、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成本,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有关省属企业打造领先的“云网
11、边端协同+安全”的软硬一体化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快速技改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3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外省优质数字化转型供应商为我省中小企业服务。开展“数字蝶变”活动,切实提升万名数字专员进企服务成效,聚焦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设备上云等数字化改造的重点环节,针对性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每年对接服务中小企业20万家以上,直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万家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4 .发挥工业互联网支撑作用。加快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支持国家级“双跨”平台以制造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的通知 关于 开展 携手 行动 促进 大中小 企业 融通 创新 2022 2025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