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肝性脑病诊疗救治进展.docx
《ICU患者肝性脑病诊疗救治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患者肝性脑病诊疗救治进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U患者肝性脑病诊疗救治进展一、基本概念肝性脑病(HE)过去又称肝性昏迷,多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门体静脉分流等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世界消化病学会将肝性脑病分为3种类型:A型:与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不包括慢性肝病伴发的肝性脑病;B型:不伴内在肝病的严重门体分流,并通过肝活检提示肝组织学正常,此型不易确诊,较少见;C型: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性脑病。急性肝衰竭(AHF)是指原来无肝脏疾病(主要指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丧失发生急性严重肝功能不全,导致以肝性脑病和凝血功能
2、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型肝性脑病在国内外均不少见,病死率高达80%以上,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在2013年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中指出:肝性脑病确切的发生率尚难评估,主要原因可能是导致肝性脑病的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以及报道时是否包括了轻微型肝性脑病。急性肝功能衰竭中肝性脑病的流行病学尚缺乏系统报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至少为30%,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其发生率也增加,并提示预后不良。二、常见病因1.导致肝功能严重障碍的肝脏疾病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化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引起肝功能
3、衰竭及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仍然是重症病毒性肝炎,其次是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及严重感染等也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的发生。2,门一体分流异常患者存在明显的门-体分流异常,可伴或不伴有肝功能障碍。3 .其他代谢异常尿素循环的关键酶异常或其他任何原因导致的血氨升高(如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均可诱发肝性脑病,而肝活组织检查证实肝组织学结构正常。4 .诱发因素常见上消化道出血、各种感染(如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脱水、低血钾、低血钠)、医源性因素(如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服用镇静药物等)、肾功能不全、高蛋白饮食、便秘、经颈静脉肝内
4、门-体分流术。三、发病机制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多种因素参与,存在多种假设学说,如: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镒中毒、乙酰胆碱减少、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IBZ)复合体学说,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而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的主流学说:由于氨水平升高以及感染-应答的协同效应导致星型胶质细胞肿胀及脑水肿而引发肝性脑病。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协同、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了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体分流存在。四、临床特征临床主要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其临床特征取决于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
5、急以及诱因而异。1.肝性脑病的分类1998年维也纳第11届WCOG将肝性脑病按肝病类型分为A、B、C型3种类型。A型肝性脑病:发生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多无明显诱因和前驱症状,常在起病数日内由轻度的意识错乱迅速陷入深昏迷,甚至死亡,并伴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如黄疸、出血、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等,其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是脑水肿和颅内高压。B型肝性脑病:由门-体分流所致,无明显肝功能障碍,肝活组织检查证实肝组织学结构正常。C型肝性脑病:患者除脑病表现外,还常伴有慢性肝损伤及肝硬化等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C型肝性脑病以慢性反复发作的性格与行为改变、言语不清,甚至木僵、昏迷为特征,常伴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
6、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或巴宾斯基征阳性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2.肝性脑病的分级目前West-Haven分级标准应用最广泛,将肝性脑病分为O至4级。O级:没有能觉察的人格或行为变化,无扑翼样震颤。1级:轻度认知障碍,欣快或抑郁,注意时间缩短,加法计算能力降低,可引出扑翼样震颤。2级:倦怠或淡漠,轻度定向异常(时间和空间定向),轻微人格改变,行为错乱,语言不清,减法计算能力异常,容易引出扑翼样震颤。3级:嗜睡到半昏迷,但是对语言刺激有反应,意识模糊,有明显的定向障碍,扑翼样震颤可能无法引出。4级:昏迷,对语言和强刺激无反应。3,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临床上将肝性脑病从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4期。I
7、期(前驱期):有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较慢,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11期(昏迷前期):表现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多有睡眠倒错,精神症状。此期有明显的神经体征。腱反射亢进、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In期(昏睡期):病人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唤醒,醒时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阳
8、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异常。IV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进入浅昏迷、深昏迷。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以上各期的分界不很清楚,前后期临床表现可有重叠。五、辅助检查1.肝功能试验如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等,提示有肝功能严重障碍。2 .血氨空腹动脉血氨比较稳定可靠。有研究表明,动脉氨分压可能比血氨浓度能更好地反映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多有血氨增高,但是血氨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无确切关系,慢性肝性脑病多增高,急性多正常。3 .神经生理学检测包括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脑电图节律变慢,47次/秒的波或三相波,也有13次/秒的
9、波,只有在严重肝性脑病患者中才能检测出特征性三相波,所以不能作为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的指标。诱发电位分为有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oSEP价值较大。以听觉诱发电位P300诊断肝性脑病的效能较高,而视觉诱发电位P300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差。4 .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及MRl主要用于排除急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疾病,同时在A型肝性脑病患者中可发现脑水肿。(2)磁共振质谱分析(MRS)和功能MRl可获得脑内分子和功能变化的证据,诊断肝性脑病的效能尚处于研究阶段。此外,腹部CT或MRI有助于肝硬化及门-体分流的诊断。六、诊断思路(一)肝性脑病的诊断1.
10、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肝病和广泛门-体分流病史;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存在肝性脑病的诱因;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等辅助检查;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排除其他神经精神异常。心理智能测验可发现亚临床肝性脑病。虽然这些方法分别从症状、影像、生化等不同角度对肝性脑病进行诊断评估,但各种方式各有利弊,目前还没有能够诊断肝性脑病的“金标准二2 .分级用West-Haven分级法对肝性脑病分级,对3级以上者可进一步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昏迷程度。(二)鉴别诊断与精神病和其他可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1.精神疾病以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或行为异常等为唯一突出表现的肝性
11、脑病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3 .中毒性脑病包括酒精性脑病或酒精戒断综合征、急性中毒、重金属(汞、镒等)脑病等。可通过追寻相应病史和(或)相应毒理学检测进行鉴别诊断。4 .其他代谢性脑病包括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低钠血症、肾性脑病、肺性脑病及韦尼克脑病等。可通过对相应的原发疾病及其血液生物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做出鉴别诊断。5 .颅内病变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或脑内出血,脑梗死,脑肿瘤,颅内感染及癫痫等。通过检查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合影像学、脑电图等检查做出相应诊断。七、救治方法1.去除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1)控制细菌感染。肝性脑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易引起各种感染,侧支循环广泛地建立,病原微生物可
12、由肠道进入体循环,引起感染,从而容易诱导出高血氨。根据“星形细胞功能异常”假说,星形胶质细胞在感染时被激活,代谢产氨增加,促发肝性脑病。针对肝性脑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来源多为肠道菌群,可选择二、三代头抱、氨基糖昔类、喳诺酮类控制感染,待血培养结果回报后再调整用药。近来利福昔明为治疗肝性脑病较为理想的抗生素,它在肠道内吸收率VS4%,对肠道有害菌有很广的抗菌谱,很少引起耐药和不良反应,起效快。每日给予1200mg,疗程21天,神经症状显著改善,血氨浓度明显下降。BaSS对利福昔明进行了随机双盲实验,也证明利福昔明可作为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线用药。(2)避免大量排钾利尿和排放腹水,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13、衡。大量利尿或大量放腹水可致严重脱水、低钾、低钠、低钙、低镁血症等,诱发肝性脑病。(3)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纠正休克、缺氧和肾前性尿毒症。消化道出血引起低血容量、肠道产氨增多,肠道积血也可使肠道产氨增多,均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禁食过硬、过辣、过热、不易消化的食物。(4)避免过量蛋白质的摄入并保持大便通畅。急性肝性脑病患者在首日可禁食蛋白质食物,以后可视病情增加,但总量不超过40gd,并强调以摄入植物蛋白为主,辅以奶制品,尽量不吃猪、牛、羊肉和蛋类。因为其含甲硫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较少,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较多,有利于维持结肠正常菌群和酸化肠道,利于通便和氨的排出。(5)慎用麻醉、镇痛、催
14、眠、镇静等药物,因为肝硬化时药物在体内半衰期延长,大脑对有害物质的耐受力下降。2 .减少氨的生成和参与(1)合理的蛋白质摄入:HE患者急性期,首日应禁食优质蛋白质,但短期内及慢性HE患者则无禁食必要,可适当补充奶制品或植物蛋白。植物蛋白不仅含纤维,有利于通便,又因其含芳香族氨基酸较少,而支链氨基酸较多,因此可以改善肝性脑病患者氨基酸代谢不平衡。肝性脑病1级和2级患者推荐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104.6146.4kJ/(kgd),蛋白质起始摄入量为0.5g(kgd),之后逐渐增加至L0L5g(kgd)肝性脑病3级和4级患者,推荐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104.6146.4kJ(kgd),蛋白质摄入量为
15、O.5L2g(kgd)o(2)减少氨的形成与吸收:通便或灌肠:最常用生理盐水加食醋保留灌肠或生理盐水清洁灌肠;也可口服或鼻饲25%硫酸镁以导泻;乳果糖:乳果糖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率,曾被作为肝性脑病治疗的金指标。其常用剂量是每次口服1530ml,23次/天,以每天产生23次pHV6的软便为宜,当无法口服时,可保留灌肠给药。拉克替醇散和乳果糖类似,口味较好,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两者均是推荐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线药物。拉克替醇散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性脑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与乳果糖
16、相当。推荐的初始剂量为O.6gkg,分3次于就餐时服用。以每日排软便2次为标准来增减本药的服用剂量。部分通便效果不明显的HE患者可考虑应用醋酸或新霉素等保留灌肠,以减少肠道氨的吸收;近来发现口服利福昔明能迅速减少肠道氨的吸收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利福昔明晶型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肝性脑病,可有效维持肝性脑病的长期缓解并可预防复发、提高肝硬化患者智力测验结果、改善轻微型肝性脑病。我国批准剂量为400mg次,每8小时口服1次。但有研究报道,当肝性脑病患者血钠低、血氨过高时,单一使用肠道酸化剂效果差,更多需要综合治疗。补充微生态制剂等:服用不产生尿素酶的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可抑制
17、产尿素酶细菌的生长,并酸化肠道,对防止氨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吸收有一定好处。多巴胺物质(如澳隐亭和左旋多巴等)可能具有螯合血浆中过高浓度的镒、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锥体外系症状的作用,但改善意识状况并不满意。补充锌:临床给HE患者补锌600mgd可使患者血氨降低,但需较长期口服,至少3周。(3)促进氨的代谢与清除:因肝脏代谢功能减弱,能促进假性神经递质合成的芳香族氨基酸过多地与支链氨基酸竞争性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使内源性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受阻,导致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功能障碍,对意识的清醒状态起了抑制作用,而表现谓妄和烦躁等。为平衡两类氨基酸在脑中分布,一是降低体内芳香族氨基酸水平,谷
18、氨酸可与氨结合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含量,但因为谷氨酸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认为其效果并不好,且其为碱性药物,易引起碱中毒,现临床已较少应用;醋谷胺可作为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细胞的载体,且其本身具有降氨作用,可以视情况搭配使用;精氨酸清除血氨的效果也差,但此药偏酸性,在肝性脑病碱中毒时,可首先选用,以纠正代谢性碱中毒;天门冬氨酸参与肝脏内谷氨酰胺和核酸的合成,加速血氨的代谢,同时也保护肝细胞功能。二是激活尿素循环降血氨,鸟氨酸是尿素循环的起始产物,是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化剂,直接参与了尿素循环,促使尿素合成,使体内的有害血氨成分顺利排泄至体外。近年来鸟氨酸制剂较多,使用最广泛的为天冬氨酸鸟氨酸,其
19、他可以选择L-鸟氨酸-乙酸苯酯、L-鸟氨酸苯乙酸等制剂,可以直接口服或静脉。3 .改善脑神经功能(1)保护脑功能:预防脑灌注不足、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针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渗透压较低,加上放腹水容易导致患者脑水肿,因此积极地防治脑水肿十分重要。可视情况定期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以提高渗透压,必要时使用高渗液体,如甘露醇搭配吠塞米脱水治疗。(2)昏迷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受体复合体以及B内啡肽等物质增多可能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肝性脑病患者抗昏迷药物主要为阿片受体阻断剂,如纳洛酮可以阻断内源性阿片肽的继续损伤,增加脑血流量及脑灌注区,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CU 患者 肝性脑病 诊疗 救治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7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