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从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成为开设这一专业的第一所院校,到2004年发展为159所院校,再经过近10年的发展,这一专业已经在诸多院校普遍开设。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与会专家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1、国家全面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开展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新时代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日渐提高;3、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走向规范。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众多院校中,类
2、似于像XX大学这样的地方院校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数量,为我国培养输送了大批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各院校普遍设置,地方院校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即明确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和学生入职潜力的培养,这是地方院校获取专业竞争力的关键。对此,X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调研和分析,希望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类型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如何定位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因而这个问题是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思考的战略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必须要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从而确定出自身合适的定位。对
3、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都是决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大问题,从微观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有战略和决策层面(人力资源总监或副总裁);战术层面(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的设计与退休);技术层面(薪酬制度设计、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标准制定、员工关系协调等)。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我国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技术层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各个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设置时应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层次
4、,划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再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确定出自己合适的发展定位。基于以上认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分为四种培养类型作为各个院校的发展定位。表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定位类型序号定位类型培养目标1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低年级实行同时教育,高年级实施专业教育。2跨文化专门管理人才秉承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特色,注重工商管理各学科(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系统化综合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外语与专业并重,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扎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专业人才 培养 定位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