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人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docx
《最新:成人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成人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成人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摘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AT)是判定成人脑死亡的关键步骤,它提供了成人脑死亡患者脑干功能丧失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成人脑死亡判定和器官捐献移植的逐步开展,各国在制定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中更加注重AT实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医务工作者们也针对AT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良。本文现围绕当前AT的实施标准、经典AT的潜在风险及其并发症、AT的改良探索、体外膜肺氧合下的AT实施、AT失败后的对策及辅助检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深脑死亡判定医师对AT的认知了解,推动AT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刖三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脑死亡的定义通常是指全脑功能的
2、完全永久性丧失,即无反应性昏迷伴意识能力、脑干反射和独立呼吸能力丧失,但仍有少数国家以脑干死亡定义脑死亡1-2。脑死亡判定的有效实施能够为重症脑损伤患者终止治疗提供选择,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推动器官捐献移植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心脏器官移植3。目前,成人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先决条件(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临床标准(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确认试验等。其中,自主呼吸激发试验(AT)是成人脑死亡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步骤,是证实患者无自主呼吸的可靠依据和必要条件,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和降低脑脊液PH值,以最大程度刺激位于延髓
3、的呼吸中枢,从而评估脑干功能是否保留4。尽管AT的实施有诸多危险因素,但其是确定成人脑死亡的必要检查,因为它提供了明确的脑干功能丧失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体现成人脑死亡判定的严谨性,在我国目前实行的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和操作规范中规定必须实施AT5。本文现围绕当前AT的实施标准、经典AT的潜在风险及其并发症、AT的改良探索、体外膜肺氧合下的AT实施、AT失败后的对策及辅助检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深脑死亡判定医师对AT的认知了解,推动AT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一、当前AT的实施标准自1968年哈佛大学发布第一个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以来,对AT的探索和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目前,几乎所有国家
4、和地区的成人脑死亡判定相关指南均认为AT的实施在脑死亡判定中必不可少,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先决条件如核心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XPaCO2x阳性标准(如宣告AT阳性时所需的PaCO2水平、相对于初始PaCO2水平的变化X所需检测次数(如是否需要重复进行AT)、规定的最短持续时间以及终止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6。具体内容见表1。另外,即使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AT的实施也存在差异。例如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10年发布的关于确定成人脑死亡的指南中规定一次AT阳性结果足以判定脑死亡7,但是一项对美国492所医院的统计发现,大多数医院324所(65.9%)需要2次单独的AT
5、来判定脑死亡,103所医院(20.9%)需要超过2次的AT(最多5次),只有64所医院(13.0%)仅需要1次AT80我国成人脑死亡判定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研究起步较晚。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发布了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9,首次明确了AT实施的行业标准。2019年该中心推出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5,详细介绍了我国AT的操作流程,在AT实施方面主要强调加强生命支持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支持,使AT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安全性。具体内容见图1。后续为了更好地扩展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内容,2021年该中心又撰写了脑死亡判定标
6、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见(2021)10,对AT的实施进行了更加详尽的补充,包括补充了AT阳性标准中PH值的要求(pH7.30),增加了终止AT的条件如动脉血压下降(收缩压100mmHg或平均动脉压60mmHg)(1mmHg=0.133kPal血氧饱和度下降(85%1出现不稳定性心律失常等。二、经典AT的潜在风险及其并发症经典AT是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后由输氧管经人工气道输送Ioo%02,但由于患者需要脱离呼吸机810min,故可能会导致潜在并发症如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彳氐血压、颅内压升高、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出现11-14o此外,由于气管插管所导致的空气滞留和气压损伤,也可能导致气胸或纵隔气
7、肿等罕见并发症的发生15。美国梅奥诊所回顾性研究了自1996年至2007年实施AT的212例成人脑死亡患者,结果显示有7%(16例)的患者因循环不稳定或低氧血症而无法进行AT,3%(7例)的患者因低血压或低氧血症而终止AT16o宿英英等17收集了我国27个省份44所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50例成人脑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分析后指出:81例(14.7%)患者未进行ATz主要原因为低血压(16例,19.8%X低氧血症(25例,30.9%)和家属拒绝(40例,49.4%)等AT的先决条件不满足;其余469例患者中完成AT者有238例(50.7%),结果判读均为阳性,另外的23
8、1例(49.3%)患者因AT实施过程中出现低血压(149例,64.5%低氧血症(82例,35.5%)等不稳定因素而终止AToGoudreau等18报道大约1/4的AT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在不满足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ATz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翻番。由此可见,AT的安全性可能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常见问题。由于AT自身存在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高碳酸性脑血管舒张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可能会引起大脑继发性损伤,从而导致脑死亡判定医生不敢积极主动地开展AT。因此,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患2021)10中提出在AT实施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除了确认体温、血压、PaCO2和PaO2正常外,还
9、需排除呼吸机的误触发。(2)建议对患者呼吸支持条件和肺功能状态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是否可以耐受AT。(3)建议对AT失败风险进行预估。(4)建议动脉置管,以便提供持续血压监测数据,并方便快速取血行血气检查。(5)推荐具有丰富复苏经验的人员实施ATz以便应对AT实施过程中各种失代偿风险。此外,Nicholas等口9指出,AT实施期间肺内产生的压力和容积受输氧导管外径与气管插管内径之比的影响,当二者之比0.7时可有效降低肺压力和肺容积异常升高的风险,因此,在AT实施之前选择合适的输氧导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三、AT的改良探索近年来,为了尽量减少对计划移植器官的损伤,从而促进器官移植的成
10、功,医务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AT的改良探索研究,并指出对于需要判定脑死亡的情况复杂患者(例如对血流动力学治疗反应轻微的显著缺氧或低血压患者),改良AT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的评估呼吸消失的手段20。目前各国针对因生命体征不稳定而无法实施经典AT的患者,常用的AT改良方法包括氧扩散法、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法、增加82法、无创C02监测法经皮C02分压(TCCO2)监测和呼气末C02分压(ETCO2)监测等21。1.氧扩散法其是通过呼吸机管路在气管插管管口予以高流量044060Lmin),以达到最大程度上避免低氧血症发生的目的。Jumah等22采用该方法对24例成人脑死亡患者实施AT,其中23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成人 脑死亡 自主 呼吸 激发 试验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7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