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docx
《最新: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症死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如何实施精准预防,有效降低肺癌发病和死亡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高通量组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AI)与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肺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得到拓展,为肺癌的精准化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本文将对2022年肺癌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研究,多组学整合筛选肺癌个体化风险评估分子标志物,液态活检与肺癌筛查及AI与肺癌诊断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一、肺癌流行
2、现状和危险因素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移动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为肺癌等复杂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综合和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也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借助于医疗大数据和AI技术,全球各地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可持续、系统地收集与肺癌发生相关的资料,对肺癌趋势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对肺癌流行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为有效进行肺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一)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现状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7万,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179.6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的11.4%和18.0
3、%o近年来,随着吸烟率的降低,美国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趋于稳定。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统计结果估计,2022年美国新发肺癌病例约23.7万人,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中,男性和女性肺癌病例分别为11.8和11.9万人,分别占所有男性和女性恶性W瘤新发病例的12%和13%o此外,肺癌也是引起美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约21%为肺癌。作为全球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肺癌防治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过去10余年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肺癌筛查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中国人群肺癌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Globocan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87.1
4、万,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76.7万,分别占所有恶性W瘤发病和死亡病例的18.1%和23.9%。肺癌新增和死亡病例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肺癌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推广和实施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对于有效控制肺癌高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二)肺癌危险因素研究深入阐明肺癌的病因,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肺癌发生和降低肺癌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肺癌一级预防策略中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大规模人群队列是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建立英国生物银行(UKBiobank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KadoorieBiobank日本生物银行(BioBankJapa
5、n)等多个大规模研究队列和生物银行,为肺癌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1 .吸烟: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然而,既往鲜有研究评价不同生命周期暴露于烟草对肺癌发生风险的影响。一项来自UKBiobank的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宫内接受烟草暴露还是出生后的吸烟行为均会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并且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生风险越大;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习得吸烟行为后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4、8和5倍,肺癌死亡风险亦增加。因而,综合利用吸烟包年、持续吸烟时间以及戒烟时间3个指标构建烟草暴露评分可更为有效地预测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2 .慢性病共病:近期,多项研究证实慢性病共病与肺癌
6、的发生相关。He等报道,与不患有免疫介导疾病的人群相比,患有免疫相关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Choi等同样发现,即使在不吸烟的人群中,患有支气管扩张病与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Wei等基于艾森克人格量表评估人群的神经质水平后发现,高神经质评分与肺癌风险增加相关;C。Wdery等同样证实抑郁症状是肺癌的危险因素。3 .其他:除上述危险因素外,室内固体燃料和室外PM2.5空气污染暴露也被证实可增加肺癌的死亡风险;缺乏体力活动且睡眠较差以及不健康饮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而定期服用鱼油和葡萄糖胺对肺癌有预防作用。此外,Zhao等发现血浆睾酮和芳香化酶活性指数与肺癌发病风险降低相关;
7、Ji等发现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与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上述研究成果为肺癌一级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基于上述成果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体对肺癌的预防意识,从而快速推动肺癌的精准防治,为肺癌个体化预防体系的建立提供助力。二、多组学技术助力完善肺癌个体化风险评估评估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明确高危人群是提高肺癌筛查或预防性治疗效果的关键。近些年,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包括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等在内的新兴组学检测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不同层面的数据,为寻找肺癌发病相关生物标志物,优化个体化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指导肺癌的精准化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一)遗传基因组标志物
8、2022年,国内外在解析肺癌的遗传易感性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Byun等主导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跨种族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新鉴定15个肺癌易感变异,进一步丰富了肺癌的遗传图谱。然而,上述新识别的信号多为常见遗传变异。为了研究低频和罕见变异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Wang等开展了国际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基础的肺癌GWAS,识别20个影响肺癌发病风险的常见和低频易感区域。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和其他10个经典肿瘤易感基因编码区罕见变异与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国内外多项研究同样证实经
9、典肿瘤易感基因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除编码区外,Wang等首次系统评价了非编码区域罕见变异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新发现BRCA2启动子区罕见功能性变异可增加8.84倍的肺癌发病风险。除遗传变异的作用外,肺癌发生还受到复杂关联模式的驱动,如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等。近期,Zhang等完成了大规模肺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新识别位于染色体6p21.32、5p13.33等区域的8对遗传变异与肺癌的发生风险相关。此外,国际肺癌研究联盟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基因-性别交互作用,新识别3个与肺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易感变异。(二)嵌合基因组标志物除胚系遗传变异外,外周血中还存在一类在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
10、中由于DNA复制错误未得到正确修复而产生的基因组改变即嵌合基因组变异。嵌合基因组变异的发生可源自点突变、小规模的插入或缺失,以及大规模的染色体重排,前者为嵌合突变,后者又称为嵌合染色体变异(mosaicchromosomalalteration,mCA近年来,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实体肿瘤等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被证实与嵌合基因组变异有关。2022年,国际肺癌研究联盟的研究人员首次对嵌合突变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尽管经典嵌合突变基因的突变率在肺癌患者(52.7%)与对照组(52.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BPC1和FKBP9等30余个基因的嵌合突变与肺癌发病风险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肺癌 流行病学 研究 年度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7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