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docx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分享了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欢迎借鉴!一、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其具体要求有三个能力层级:理解,能力层级为B。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o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0现代文阅读又分为现代文客观性阅读和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它们反映在高考题型上,客观性阅读就是选择题,即第I卷的小阅读;主观性阅读就是简答题,即第II卷的大阅读。从2001年起,社科文在“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占了重要地位。Ol年的铜奔马正名是社科文,02年的沙尘暴是
2、自科文,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是自科文,04年的茶马古道是社科文。今年的10多套高考试题小阅读选材社科文、自科文几乎各占一半。我今天讲的就是“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复习。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 .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下面我们共同研究2004年的小阅读,看看是怎样考查这些内容的。二、精析高考试题,掌握考查思路5 读下面的一段文字,
3、完成14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
4、朝西南边境的安全。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臧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臧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唐宋以后,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
5、,“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晶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臧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臧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抵估。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
6、错误的一项是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臧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是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C. “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D. “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FI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C.汉臧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7、项是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B.元代推行的“士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解题分析:1、此题是对
8、“茶马古道”概念的理解,就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B。从全文看,文章写的就是汉藏两族之间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所以A项正确。B项说“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而第二段表述是“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只是“补充”,并未说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这是曲解原文。C、D两项的表述,可在第四段和末段找到根据,所以答案是B。2、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的理解,就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能力层级B。“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是个设问句,有疑而问,有问必答,下文的两句即是答案。第一句是A项的根据,第二句是B、C两项的根
9、据。而D项表述的是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而非宋朝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这是答非所问。再说宋朝重视“茶马互市”是为了汉族,而不是为了臧族。此题答案是D。3、A项的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再缩小范围就是本段第一句。B项的答题区间在第三段:臧族人招待客人、外出旅行、累了、病了都是饮茶,煮过的茶叶喂马牛,难道不是物尽其用吗?C项的答题区间也在第三段,但表述是“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很多东西”,“很多东西”范围小一点,而“东西”则范围扩大了,属于故意扩大范围。D项的答题区间在第五段,本项表述正是第五段段意,把本段第一句和末一句联系起来看,D项是符合文意的。答案应选C。此题能力层级为C,考
10、点是辨别文中的重要信息。4、此题考点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能力层级为C。A项的推断区间是一、二段。第一段中说“茶马古道”源自“茶马互市”,先有“互市”,后有“古道”,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是“茶马互市”;再从第二段看,宋代还是“茶马互市”,就说明唐代“茶马古道”还没有形成。两段结合考虑,A项推断是正确的。B项的“扩大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是无中生有。C项是偷梁换柱。第五段第一句是说“到了清代”,“茶马互市”由“边茶贸易”取而代之,并不是C项说的“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兴起而消失。D项是转化失误。第五段中“内地对减少,却对增加”是转折关系,而D项把这一句转化成因果关系了,当然是错
11、误的。答案选A。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阅读在第一卷共设四道选择题,赋分12分,每道题考一种能力,难度依次增加。考查形式不外乎选择表述或理解错误的或正确的、属于或不属于的,推断合理或正确的、不合理或不正确的,从Ol年的铜奔马正名、02年的沙尘暴、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到今年的茶马古道几乎都是这种情况。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四道选择题十六个选肢,除了表述正确的外,其余都是干扰项,命题者设计干扰项的方法有好几种: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如茶马古道第10题的B项,“元代推行的士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就是原文没有的信息。2
1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内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如茶马古道的第8题,题干问的宋朝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而D项表述的却是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也叫张冠李戴。3、曲解原文:即错误地解释原文的某个词语。如茶马古道的第7题B项,“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原文是“补充军费之需”,显然,“军费的主要来源”与“补充军费之需”相差甚远。4、偷梁换柱: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如茶马古道第10题C项,“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原文是“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科 文本 阅读 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8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