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docx
《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一、聚力“两个作用”,建设支部过硬村,促进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泰山村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西部,辖9个自然村,628户1932人,共有耕地1800亩,荒山荒沟2588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6名。该村积极创建“五星”支部,践行新郑市委提出的“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促进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争当好支书。泰山村党组织负责人从2007年开
2、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5年来带领党员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把原来的“树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村外、后生光棍多”的穷山村,变成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河南省优秀双强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建设好班子。坚持党建引领班子建设,明确每个班子成员党建任务、目标和责任;严格村“两委”干部管理制度,要求村“两委”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履职尽责;坚持“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促进村“两委”干部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造好队伍。始终坚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党员教育培训,
3、确保每年对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村优秀人才等轮训一遍;连续五年每年评选15至20名优秀共产党员;近3年共发展6名3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危急关头锤炼党员队伍,成立4支48人党员志愿服务队,带领群众抗击疫情,无一人感染,抗击洪灾、确保群众安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注重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振兴,实施招聘一批、发现一批、培养一批的人才振兴“三步走”策略,联合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了200余名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严格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员党性;
4、完善“一编三定”“党员积分“党员联户”“党员承诺亮诺践诺”等制度,激发党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二、聚力“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兴旺村,促进产业振兴泰山村着力挖掘和利用当地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振兴。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村“两委”协调资金9000万元,先后建成了黄帝会盟祠、千稼集、孝道文化园、廉政长廊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并注重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品质提升和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开展“旅游+”建设。建设“旅游+会务与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建有5家
5、主题酒店,可同时接待100O人以上培训,已接待党员干部、社会企业培训20万人次。建设“旅游+中小学生研学游基地”,建有10个场馆,每天可接待1500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教育活动。建设“旅游+田园”,种植樱桃等IOoO多亩,每年举办樱桃节。建设“旅游+民俗时尚宾馆”,建有床位800多张的农家民俗时尚宾馆。建设“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建有豆腐坊、粉皮坊、酱油坊、酒厂等,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通过开展“旅游+”建设和产业发展,仅每年村春节庙会游客就在40万人以上,年接待游客达300余万人次,年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村固定资产增长到近3亿元,集体产业盈利近千万元。三、聚力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索 党建 引领 乡村 治理 振兴 互融共进 新路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8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