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方案.docx
《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方案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经过近10年来的努力,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基本完成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总体规划设计,初步解决了困扰大家多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问题,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医疗健康信息化基础标准截至2018年8月,正式发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22项、团体标准1项,共计225项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其中:基础类标准42项,覆盖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卫生信息数据元、卫生信息数据模式、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等内容。数据类标准159项,规定了电子病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医疗卫生活动、疾病分类与代码、卫生统计、居民健
2、康卡等数据标准。技术类标准24项规定了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卫生专项信息系统、居民健康卡、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等技术标准。(二)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导明确了各级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惠民服务、医疗业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医疗协同、数据应用、移动医疗、信息安全、信息平台基础等9类122项功能。解决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系统名称不一致、系统功能不一致等现象,从全国角度首次明确了医院信息化要实现功能的基础范围,为逐步实现全国医院信息化标准规范尊定了坚实基础。(三)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导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应用技术、基础技术、
3、新兴技术等3类148项。(四)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第一章业务应用(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医疗协同、运营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9类)第二章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基础、平台服务集成等2类)第三章基础设施(机房基础、硬件设备、基础软件等3类)第四章安全防护(数据中心安全、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等4类)第五章新兴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4类)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依据该标准与规范,严格遵循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以及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等卫生健康行业信息化标准,满足医院信息平台
4、应用功能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和相关医院数据上报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可参考执行。需求分析1.部署云化2 .数据集成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将分散于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可以使医院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3 .业务专科化大专业小综合4 .临床多学科联合在规模越大、学术水平越高的医院,医生分工越细,日益专科化的趋势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综合思维和诊断能力,在面对存有其他疾病情况的病历时漏诊和误诊在所难免,多学科诊疗显得尤为必要,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可以助力多学科诊疗。5 .管理闭环化将规章制度和诊疗流程通过信息化
5、的手段细化每一个流程和岗位职责,环环相扣,更有效地落实,更易监控。闭环管理可实现规范的医疗行为,较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闭环涉及药品、医嘱、检验、检查、手术、输血、护理、母乳、耗材、院内感染等核心业务,通过信息化对这些业务进行闭环管理改造,各个环节可明确责任人,记录操作时间,做到可全员追踪、可全程追溯,可切实操作,可个体纠正,可科学统计及全面分析,从而实现业务的全流程跟踪,对提升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6 .应用智能化智慧医疗,临床业务智能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患者服务智能化、资源管理智能化、医院物流智能化、楼宇建筑智能化等。案例:疾病预测、精准医疗、医疗图谱、
6、影像分析、就诊行为分析、基于治疗效果的药品定价、医疗保险欺诈行为检测。医院资源计划(HRP)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8.科研平台化科研平台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培养医学研究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发展明确医院业务发展战略。确定总体技术标准。制定信息化项目规划。完善项目保障条件。梳理项目建设模式。(二)标准规范现行总体架构技术规范数据相关标准入数据元标准、数据集标准、文档规范。信息集成及互联互通相关标准。信息安全规范体系。业务及应用相关规范。项目管理规范。运营管理标准规范。(三)信息安全可靠(四)应用技术创新建设方案1.以平台为核
7、心的架构设计医院信息集成平台。2、以数据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建设关键点1、坚持需求导向发展需求是信息化的驱动力!2、提升数据应用价值数据的价值体现通过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第二章患者服务信息管理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皿令倾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面向患者的各种便民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互联网服务、预约服务、就诊服务、信用服务、陪护服务、满意度评价服务、信息推送服务、出入院服务等。涉及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空间定位、语音合成、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统建设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改善服务体验,提示服务效率为宗旨。需求分析门诊是医院对外的第一窗口,是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8、的起始,也是患者流量最大的环节。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患者出入转院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声誉与经济效益。1.患者就医体验改进需求2.便民服务效率提升需求3.医院运营效益优化需求建设内容(一)互联网服务(需再贴合互联网医院相关需求)1.服务内容功能:患者门户、预约挂号、挂号查询、院内导航、检查报告查询、检验报告查询、自助缴费、费用查询、诊断及处方查询、医患沟通。服务:提供挂号、排队、缴费、信息查询、医患沟通。二级医院:5项功能,3项服务三级乙等:6项功能,3项服务三级甲等:9项功能,4项服务功能:健康自述、医疗咨询、家庭健康管理、远程医嘱、健康教育信息推送。方式:文字、语音、视频二级
9、医院:2项功能,1项方式三级乙等:2项功能,1项方式三级甲等:3项功能,2项方式3.信息查询功能:号源信息、检查检验报告、医疗费用、疾病诊断及处方、医保政策、医疗服务价格、医疗费用明细清单、药物信息。方式:患者挂号、缴费等自动提醒。二级医院:4项功能,1项方式三级乙等:5项功能,1项方式三级甲等:6项功能,2项方式(二)预约服务1.预约内容功能:预约登记、预约取消、预约资源同步、预约资源管理、分时预约、患者信用管理。服务:实名挂号、检查、检验、体检、日间手术、处置、住院。二级医院:3项功能,3项服务三级乙等:4项功能,4项服务三级甲等:5项功能,5项服务2.预约签到方式:人工、自助机、移动终端
10、。二级医院:1项方式三级乙等:2项方式三级甲等:3项方式(三)就诊服务1.挂号方式医院号源统一管理,对院内、互联网预约平台号源实时同步。方式: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二级医院:3项方式三级乙等:4项方式三级甲等:5项方式2;非队叫号服务:门诊分诊、检查、检验、取药、门诊治疗、体检。方式:健康卡、身份证、手工录入。提醒:等候时间、顺序号、等候人数。二级医院:3项服务、1项方式、1项提醒三级乙等:4项服务、2项方式、1项提醒三级甲等:6项服务、3项方式、2项提醒3 .自助服务功能:健康卡发放、自助打印、信息查询、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导航、室内定位、自助单据打印、自助点餐、货币真假识别。服
11、务:医院介绍、就医指南、患者基本信息及标识(健康卡)、充值支付、挂号、门诊电子病历打印、检查检验报告打印、胶片打印、出院记录打印、住院证明打印、消费明细打印、就医费用查询、就诊信息查询。二级医院:5项功能,8项服务三级乙等:6项功能,9项服务三级甲等:7项功能,10项服务4 .便民结算功能:身份识别、费用结算、移动支付、扫码支付、医保结算方式:居民健康卡、身份证结算:城乡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商业保险5 .支付方式途径:现金、支票、健康卡、医保卡方式:人工柜台、自助机、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二级医院:2项功能,2项方式三级乙等:3项功能,2项方式三级甲等:4项功能,3项方式6 .院内导航功能:地
12、点标注、路线标注、目的地导航、信息提醒、预期步行时间、支持室内3d和室外地图、最优路径算法和提醒、室内室外定位功能切换、室内2d图形处理。服务:车位定位、地图导航、科室分布7 .患者定位患者坐标信息获取、偏离提醒、电子标签防破拆实时报警。(四)入出转院服务患者主索引注册服务。(五)信用服务1.实名认证8 .信用管理失信名单管理技术(六)陪护服务(七)满意度评价(八)信息公开服务(九)未来展望1.技术框架多租户安全引擎分布式扩展架构服务化治理平台流程配置引擎2 .智能预约服务3 .智能信用管理4 .智能就诊服务慢性病老年病远程咨询便民服务运营模型挖掘和优化医保和商保在线诊疗结算电子发票的应用建设
13、方法第三章门诊医疗业务信息管理支撑门诊医疗服务,提高门诊诊疗水平。需求分析(一)门诊医疗业务管理的需求从门诊医生接诊开始,包括疾病诊断、确诊治疗方案等内容,其中诊疗方案包括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置、手术等内容。门诊医疗以门诊医生下达的诊疗方案为驱动而开展,是一个门诊医生与医技、药房、治疗等科室之间的协同作业的过程。(二)门诊药事服务管理的需求门诊药事服务管理是对门诊医疗服务中所有与药品、药品使用和药学服务相关事务处理,其核心是保证药品质量、临床药物治理质量和药学技术服务质量,从而保障门诊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门诊药师服务管理包括门诊发药、药师审方、处方点评、抗菌药物管理、基本药物监管、药
14、学信息服务等工作。(三)门诊治疗服务管理的需求门诊相关治疗科室根据门诊医生下达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包括门诊手术、门诊输液、高压氧、放射、理疗、针灸、康复等治疗项目。改革追加开展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等服务。门诊治疗服务管理的信息化要涵盖治疗预约与登记、治疗方案制定、治疗记录、治疗评估、统计分析等方面。基本原则易用、协同、一体化建设内容(一)门诊业务管理智能导诊、门诊分诊、门诊电子病历、门诊处方处置、门诊申请单管理、检查检验结果查阅、门诊合理用药管理、门诊临床路径管理、门诊临床辅助诊疗(以临床知识库为基础、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辅助医生确定病情,提高诊疗效率。涵盖
15、临床诊疗指南知识库、临床资料库、合理用药知识库、检查检验知识库等,警示、干预等临床辅助决策支持。)门诊专科病历管理、门诊随访管理、智能健康管理。(二)门诊药事服务管理1.门诊发药管理2.药事信息管理3.处方点评管理4.抗菌药物管理5.基本药监管(三)门诊医疗业务协同1.多学科协作诊疗2.远程会诊3.远程影像诊断4.分级诊疗(四)门诊治疗服务管理1.门诊手术管理2.门诊治疗管理3.门诊输液管理4.日间手术管理(五)未来展望建设关键点(一)门诊患者与医生的精准匹配(二)诊断准确性与即时性的矛盾(三)门诊数据价值后期的利用提升第四章急诊医疗业务信息管理规范急诊业务管理,强化急救治疗能力。具体功能包括
16、院前急救、急诊分诊、急诊处置、急诊留观和急诊电子病历的业务,涉及救护车定位、移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主要用于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服务患者。需求分析1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协同需求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是患者从紧急处理到紧急治疗的过程,精准的信息获取、高效的业务对接可以有效的提高急诊抢救能力和患者就诊满意度。2 .急诊分诊与精准诊断关系需求急诊分诊是依据患者生命特征与病情评估的数据,来实现患者快速分流处置的过程。合理的病情分级、精准的分诊判断可以确保急诊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率。2012年9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WS/T390-2012)明确了分诊程序、分诊
17、原则及分诊应该记录的信息、对分诊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进行了规范。3 .急诊业务记录数字化处理需求急诊业务处理过程中,大量院前急救、急诊分诊、处置抢救环节产生的病历、医嘱等信息数据。医生和护士每天需要记录大量的医疗数据和护理文书。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分诊、急诊处置、急诊留观、急诊电子病历等第五章住院医生信息管理提高医院医疗效率,保障临床医疗质量。主要包括住院医疗业务及临床移动应用业务等两个部分。住院医疗业务包括住院病历书写、住院医嘱管理、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辅助决策、会诊及夸科处置、住院患者随访、电子病历浏览器等。临床移动应用业务包括移动医生功能,方便医生查房时查阅患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
18、需求分析1.住院医生信息管理需求住院患者经住院处办理入院登记、病房护士办理入住病房后,住院医生接诊患者,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处置等一系列服务,包括:患者病情、病史查询与体格检查,结合已有的医技检查、检验结果,给出入院诊断,基于入院诊断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开立医嘱、书写病历。2 .临床诊断治疗管理需求基于电子病历的、贯穿完整诊疗过程的一系列临床信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提出业务需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提出数据需求,以住院医师诊疗为基础提出功能需求,作为临床服务对象的主体,住院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室住院部分的核心业务,不仅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电子病历是临床业务的数据源头。3 .临
19、床智能辅助决策需求医学知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相互的结合,提供合理用药、合理医疗、临床路径、医疗常规、临床诊疗知识库等。4 .电子病历文书管理需求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以电子化方式记录患者每次住院期间的完整就诊信息。国家出台了电子病历基本数据元、数据集、值域代码标准,电子病历系统应可支持维护数据元、数据集、共享文档、值域代码、以及数据字典,具备病历书写结构化数据录入功能。第六章临床护士信息管理规范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主要涉及护理业务及护理管理业务,其中护理业务包括护理记录、非药品医嘱执行、药品医嘱执行、护理信息提醒等功能。护理管理业务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功能,方便护理部队各个护理单位进行护理质
20、量管理。1 .护理记录功能:护理记录智能录入、护理记录智能生成、入院评估、出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随访计划、随访量表制定、随访跟踪、随访记录、随访数据与临床数据整合、随访工作量分析、信息引用、输入项验证、电子签名、智能提醒、模板管理、护理病历质控整改、归档封存。表单:体温单、手术记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共享服务:基本信息、检查检验新、医嘱信息、临床护理知识库。2 .非药品医嘱执行实现检查、检验、治疗等非药品医嘱进行医嘱审核、执行、打印等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患者身份确认、医嘱核对、标本管理、执行确认、执行结果反馈等。3 .药品医嘱执行为保证用药安全,实现患者身份及药品的核对、针剂、口服
21、药、外用药等全过程管理。具体功能包括配药管理、标签管理、患者身份核对、药品查对、患者呼叫管理。4 .护理信息提醒规范护理相关信息提醒的内容、流程。具体内容包括书写错误、内容完整性、书写及时性、内容重复、未执行医嘱、护理审核医嘱、检查检验结果、检检查危机值、费用、输液完成等。第七章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字、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电子病历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住院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确保病历书
22、写及时、完整、规范。内容包括住院病案首页及附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危(重)通知书、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具体功能:病案首页及附页、病历、疾病诊断、医嘱、申请单智能生成及录入、信息引用(基本信息、检查检验信息、医嘱信息、术语词库、知识库等)、三级阅改、电子签名、智能提醒、模板管理、病历质控整改、归档封存等。(二)质量监控管理定义电子病历书写的质控目标、文书书写的起始时间点、以及关键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内容、质控并实时监控电子病历书写的质控情况。具体功能:病历三级质控、病历质控规则设置、病
23、历质量监控、病历质控分析等。(三)病案管理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对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的工作程序。具体功能:具备病案签收、病案编目、病案归档、病案返修、病案浏览、病案首页、病案打印等。注意事项(一)临床预警消息管理(二)临床诊断与国家疾病分类标准对照诊断是病案查询的基本入口。(三)专科化管理流程化第八章医学影像信息管理规范影像业务管理、挖掘影像数据价值。依托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主要指面向放射、超声、电生理、核医学、内窥镜、病理的检查业务,以影像科室的技师诊断医师为使用者,向医院临床部门、影像部门、以及患者提供服务。业务包括医学影像信息资料电子化传输、存储、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医院 信息化 建设 策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8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