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贵阳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通知精神,推动贵阳贵安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全市中医药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一、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重要论述,以中医药现代化联动上下游产业,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显著增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业产值年增长10
2、%,完成23个中药民族药大品种生产工艺优化升级,打造成熟一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项目。到2025年,力争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中药民族药制造企业1-2个,超10亿的3个;2030年,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民族药制造企业1个,超20亿的2-3个,超10亿的5个。二、重点任务(一)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1 .加强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及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繁育研究,围绕我省黔产道地、大宗、优势中药材品种,依托贵阳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和中药材繁育基地,加强与高校协同联动,组织实施中药材大品种培育和种子种苗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与综合开发,研发市场
3、潜力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保证中药原材料和种苗稳定供应。围绕铁皮石斛、黄精、白芨、天麻等中药材优势单品,到2025年着力打造建设12个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各项任务责任单位均包括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不再列出)2 .做强做优“定制药园”。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销售企业及加工企业紧密合作,引导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加工及发展药旅融合新业态,以企业+基地+科研+农户的方式“定单式”设立“定制药园”,构建中药材产销对接新型发
4、展模式,畅通中药产销渠道,提升“黔药”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助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到2025年,建成“定制药园”12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二)健全中医药产销体系3 .建设中药材商贸中心。以贵阳市南明区省级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区为核心,加快建设黔药商贸中心,打造专业化、智慧化、系统化的全国“道地黔药”集散市场,提供集聚分拨、仓储物流、产业信息、会展贸易、应急保供等服务,打造立足全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通达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级中药材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依托中药材(大健康)电商交易平台,建成服务于全产业链智慧贸易的“云
5、上药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4 .推动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畅通中药材流通环节,抢抓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依托贵阳省会城市区域优势,打造一批中药材物流园项目,以“道地黔药”交易集散为主,打造区域中药材物流仓储枢纽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卫生健康局)(三)做大做强中医药制造业5 .推动中医药产业园建设。支持乌当区、南明区、贵安新区等区域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全省中药材特色优势,整合全省中药产业发展资源,汇聚国际国内和全省中药生产
6、、加工、科研等知名企业,以资源化、集群化、融合化、国际化为导向,打造形成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中医药制造企业,构建中药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贵阳中医药制造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全省中药加工制造业迅速壮大,助力振兴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 .扶持中医药制造业发展。在资金、项目、生产技术改造、数字化能力提升建设等方面进行支持,依法大力扶持中医药制造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创新开发、并购重组、产能提升等方式,丰富产品线,加快形成领域内核心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
7、鼓励中药企业采取“定制药园”、“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等灵活多样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努力在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7 .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使用。鼓励医药制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基础研究,研制、开发、生产中药配方颗粒;鼓励中药企业项目化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申报备案国家标准,协调市域内龙头企业牵头,以共建共享模式推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企业间共享科研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系
8、列中药品种开发;鼓励医药制药企业使用“定制药园”中药材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及时开展医保支付对码工作并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四)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8 .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鼓励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中医医疗机构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新
9、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中医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到2025年,每个区(市、县)至少建设1所具备运营条件的老年养护楼。创建3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全市所有养老机构至少与1家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合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9 .推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贵阳国际一流的避暑气候条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中医康养集聚区建设;用好贵阳温泉资源,推进一批康养度假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后疫情时代健康养生旅游
10、。深挖贵阳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温泉养生文化,提升、建设一批温泉康疗中心、温泉度假地、温泉度假村,支持建设森林旅游和康养基地、民族(中医药)养生基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推动贵阳打造中医药旅游核心地。提升改造修文县桃源河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开阳县水东乡舍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息烽县南山温泉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等3个基地,到2025年提升改造森林康养基地6个,建设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5个以上,2030年达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自然
11、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五)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10 .搭建中医药协同创新平台。从“政、研、学、医、产”五维一体协同创新,加大中医药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合作互动。支持益佰制药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天药业研发中心等中医药创新研究、国际交流、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经典名方、民间验方、名老中医经验方的挖掘和创新应用。支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疑难慢性病研究、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诊疗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跨学科研究。支持有实力的科研院校在筑联合组建中医药创新研究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到2025年,力争建
12、成1-2个科技创新平台,1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IL推动中医药新药创制及制剂发展。围绕中医(预防、治疗、保健)一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一康养等产业,建立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和学科群以及相应的研究平台和创新团队,强化中药民族药新产品开发。发展中药院内传统制剂,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支持,支持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区域在贵阳市域内共享使用;鼓励和支持各中医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建区域中药制剂中心研发院内中药制剂,开展特色临方炮制;促进中医药非遗和学术流派保护和发展,做好名老中医验方药剂保护传承;支持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制剂室、药企加
13、工配制中药制剂,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院内制剂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转化。允许医疗机构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依法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并对其炮制的中药饮片的质量负责,保证药品安全。到2025年,力争建成市级标准化中药制剂中心1-2个。自主研发15-20个经典名方医院制剂,2-3个儿童用医院制剂。(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投资促进局)(六)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12 .建立健全中医药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关规定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市、县两级要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力量。健全以市中医医院为龙
14、头、各区(市、县)中医医院为骨干、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网底、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参与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将贵阳市中医医院建成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黔中地区有影响力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区域中医药保健服务中心。(贡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13 .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圈。围绕“城市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中医药服务圈”要求,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圈建设。到2025年,
15、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三个100%”(IO0%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且能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0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公立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发改委)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区(市、县)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本地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研究调度重点工作。市县两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编制本级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教育、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商务、
16、文体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林业、医保等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尽快制定具体支持方案和配套措施。市县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工作调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二)强化融资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深化细化招商路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优强企业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充分发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贵商易”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现有投融资服务平台作用,着力解决中医药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
17、,切实提高中医药企业的融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强化人才保障。为强化总体服务支撑能力,强化高校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和支撑能力。支持中医药企业与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协作,建设中医药大健康创业创新基地,支持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链相关的中药材新品种繁育、种植、炮制、精深加工及中医药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创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纳入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支持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并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招聘考试。(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四)强化医保保障。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在按病种分值付费(DlP)过程中,适当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分值。按规定将适宜的中药(含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9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