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工作方案.docx
《2023年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工作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着眼创新龙江建设,以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和中国牙城建设需要,依托大学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等创新创业要素,规划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产学研深
2、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全面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建设目标。利用四年时间,引导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向生态圈内汇聚,通过人才引进、招商引资、重点培养、梯度培育等措施,到2026年,力争实现生态圈内高层次创新人才总数突破1200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达到15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6家;生态圈内科技投融资额达到6000万元;技术交易额突破2.6亿元;生态圈GDP总产值达到60亿元。(三)建设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联
3、动机制,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协调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建立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扶持政策体系,实现市、校政策联动共享,营造有利于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的良好氛围。2,坚持市场运行,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将促进创新创业活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实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企业、新团队,强化制度引领、业态调整、平台搭建、环境营造,培育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构筑创新经济发展新格局。3.坚持科技牵引,释放高校动能。依托大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生物、药学、化工、医疗卫生等学科优势,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着力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强化科技成果
4、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等核心功能,集聚辐射带动,解决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吸引企业落地,优化产业布局。二、实施路线根据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按照“一年总部署、三年见成效、四年可推广”的总体要求,在前期策划启动的基础上,完成“一谷一街三园一中心”六个重点工程全面建成及全面运营。(一)深入建设阶段(2023年4月-2025年12月)。1 .开发线上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服务平台项目,完成人力资源灵活用工服务平台、数字营销教育平台、数字营销共享平台、数字营销创业孵化平台、“东极尚品”供应链平台、“大美龙江”旅游资源宣传平台、线上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设计制作、程序
5、代码编程、建设工作并试运营。2 .完成科创梦想谷基地、数字科技大街基础建设、装修改造施工、竣工验收工作。3,完成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基础建设、装修改造施工、竣工验收工作,并在园内建设牙城产业园,争取完成入驻产学研加工企业超过30户,形成一定产业规模。4 .完成高端医疗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完成肿瘤综合诊治研究中心A区一肿瘤中心和B区一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建设,并投入使用;建立口腔医学中心。打造颅颌面创伤救治中心、数字化种植中心、数字化正畸中心、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及诊疗中心、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中心。5 .完成科技智造园工程项目基础建设、装修改造施工、竣工验收工作。成立农机产业联盟,推进农机相关科研项目实施
6、,研发-2种农机装备。6 .完成中医药产业园整体建设工作。完成中试基地建设,与桦南县、汤原县、抚远市共建3个紫苏生产实验基地,建设紫苏标准化育种基地;建设中草药标准化育种基地和种植基地,建设中草药生产实验基地5个;建设百合、洋甘菊标准化种植基地3-5个。开展中草药种植技术推广及科普研学活动。推进紫苏叶茎籽根共收栽培新技术和紫苏茎叶再利用技术开发两个创新项目落地,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开展线上线下种植技术推介会8场、科普研学活动10场。制定百合、洋甘菊种植地方标准,推广百合、洋甘菊标准化种植技术;制定中草药地方标准6个,推广中草药标准化种植面积5000亩;推广紫苏种植面积1000亩,研发
7、食药新产品3-5个。加快周边县(市)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二)推广示范阶段(2026年1月-2026年12月)。1.基本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园体系,利用人力资源灵活用工服务、数字营销教育、数字营销共享等平台和中草药技术研发产品市场化等方式显著提升生态圈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有力支撑市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的提升。2 .在全面拓展生态圈发展内涵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生态圈双创格局,辐射带动高校周边高新园区、产业园区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完成“一谷一街三园一中心”六个重大工程招商运营、经验总结、制度优化完善等工作。3 .在全市总结推广环大学
8、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模式,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加大生态圈宣传力度,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态圈建设的积极氛围,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结合、“高校+互联网+双创”结合,通过“高校+建设新载体”落地新孵化、实施新研发、发展新经济、壮大新社群、建立新机制,形成面向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圈品牌。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分级分类谋划制度、梯次推进制度,压实主体责任、注重工作实效、合力推进工作。(二)加强工作推进。要积极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衔接严密的运转体系
9、,推动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各相关单位要围绕工作总体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细化明确阶段任务、定期总结工作进展、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三)加强考核督导。研究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综合运用书面督查、实地督查、联合督查等手段,强化跟踪问效,对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的单位,约谈主要领导,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附件:L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基础和布局4 .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内容5 .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支持措施6 .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目标一览表7 .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实施进
10、度安排表附件1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基础和布局一、建设基础向阳区位于市中心地段,地处市老中心城区和西部新区的融合发展地带,辖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数29.5万,区位优势明显,是城市人文底蕴积淀区,现代商贸金融教育康养文旅服务核心区,城市扩容提质、创新发展先行区,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科教文卫综合实力强,宜商宜居宜业宜游。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1、3个。现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社科联研究基地1个、省厅级创新创业平台3个、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家,博士研究生224人(含博士后27人),正高级职称312人,龙江青年学者1人,省杰出青年1人。二、建设布局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以大学为核心,在市滨江路、中山街、中华路、学院街等街路合围区域,以及红霞路和中山街交汇区域内建设,重点以科技服务业为引领,带动数字经济、北药技术、智慧农机、医疗卫生等产业发展。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依托大学辐射整个向阳区,南至同三公路桥,北至松花江,东至中山街,西至红旗路以及大学科技园所在
12、的红霞路和中山街交汇处东南方向的区域范围。通过四年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创新空间发展格局,集聚创新优势、培育创新主体、孵化创新平台、发展创新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层级、网络化的城市新型创新创业空间。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在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创业动员、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协同发力,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为新兴产业育成注入更强动力。图1-1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空间布局图(1)林业R生学设图1-2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空间布局图(2)附件2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内容以大学为核心,规划控制范围30平方公里,按照“关联功能集中、专业空间集聚、土地高效利用”空间布局原则,科学规划可建地块,提
13、升改造存量楼宇,布局建设科创梦想谷、数字科技大街、中医药产业园、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智造园和高端医疗中心,构建“一谷一街三园一中心”双创生态圈空间格局。一、科创梦想谷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科创梦想谷,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位于市向阳区万新街与万发路交汇处,紧临万达广场,地处城市核心区,交通便捷、配套齐全。梦想谷依托向阳区企业服务器等企业服务机构、市潜兴农业机械研发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配套建设创新创业社区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中心,为科创梦想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支持,将梦想谷建设成为省级创业者与企业家培育中心、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中心。图2-1科创梦想谷区域位置图项目1
14、:提升建设企业服务器。集聚整合重点高端发展要素,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突出孵化服务能力,将向阳区企业服务器建设成为涵盖高新企业孵化器、人力资源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大厅及网红经济产业园直播间等配套设施完善、整体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区划分细致、运维管理服务到位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为企业家和创业者们提供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服务的对外开放合作窗口,培育形成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项目2:创新创业社区。整合科创梦想谷内万巷里附近的空置、低效房产资源,通过划拨、租赁、购买等方式,整合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房屋。与大学周围已有的商业业态丰富的“文昌里云步
15、街”和特色小吃一条街“芝麻胡同”三方联动,进一步激活佳大周围经济活力。“文昌里云步街”为东西向街道,全长433米,西起大学老师专东门,东至中山街;“芝麻胡同”位于胜利路和新华街交口东南处。通过整合万巷里、文昌街、芝麻胡同范围内资源,建设“10分钟创业圈”,着力打造集青年公寓、餐饮、办公、居住休闲、娱乐、艺术、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社区,不断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图2-2“文昌里云步街”和“芝麻胡同”位置图图2-3创新创业社区改造建设意向图项目3: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中心。在大学教学楼内,建设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的培育中心,包括新青年创客空间、创业大讲堂、创新创意设计展示中心、创业
16、训练营等功能。建立培育中心学生导师联动体系、大讲堂录制及直播体系、创业教育培育中心管理系统,提升培训中心的服务能力与影响力。成立创业家俱乐部,建立创业训练营项目,采用“创业研究、创业辅导、创业投资、创业孵化、开放平台”等多维一体的创业服务链条,链接生态圈内的创新创业资源,提升和加强培育中心管理运营能力。二、数字科技大街规划位于市向阳区长安西路的德祥街与中山街段,全长约900米,辐射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区内集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新世纪电脑城等多家数码商城。地处我市科技核心区,交通较为便捷,科技企业聚集,数码电子产业发达,适宜发展数字科技产业。数字科技大街重点建设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及电
17、商人才培训平台项目,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更好地驱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字科技大街是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数字与科技产业的重要实践场,能够有效提高生态圈内数字产业的科技附加值,为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图2-4数字科技大街区域位置图项目4: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在数字科技大街建设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大学高水平科研队伍为基础,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整合数字科技大街以及我市“零散”的数字企业构建产业联盟,形成合力,重点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科研攻关,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为我市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方案。项目5:电商人才培训平台。在数字科技
18、大街“新零售商业城”内建设电商人才培训平台,依托新零售商业城原有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及现有的商业结构和生态系统,建设高质量规模化直播空间,开展标准化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及实践。支持大学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和数字营销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以综合性大学及数字营销头部企业的教育和实践资源为依托,以产教融合、产创融合、区域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建立一体多元的电商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数字营销教育平台、数字营销共享平台、数字营销创业孵化平台、“东极尚品”供应链平台、“大美龙江”旅游资源宣传平台,实现我市及我省数字营销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大学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与市“名特优”企业建立
19、战略合作关系,帮扶企业开展直播,助力涉农小微企业和三江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电商赋能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直播和短视频融媒体人才。图2-5电商人才培训平台意向图项目6: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数字科技大街中心区建立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驱动高校及创新创意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大力推广应用试点,简化审批和服务流程,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数字化、移动终端化和普惠化。建设师生创新创业孵化、转化平台,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以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技术研究、企业孵化、开放研发和测试服务平台,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培育技术领先、面向市场、开放共享的
20、新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机构,用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反哺学校,助力优势学科发展,从而实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转型需求。三、中医药产业园依托大学药学院和生物与农业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包括大学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现代中草药科技产业示范园和北药技术开发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中,大学“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四丰农场和富锦农场)占地面积87.9万平方米;“现代中草药科技产业示范园”(大学第四学区)占地面积28.9万平方米。中医药产业园内建筑面积L5万平方米,用于中药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中试基地及技术推广宣传。中草药种植面积9万平方米,种植品种包括紫苏、苍术、赤
21、芍、百合、白鲜、玉竹等50种。中医药产业园是集科研、中试、检测、项目孵化、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宣传展示、研学教育、科普培训、推广转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力争成为国内北药种植行业标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基地。现代中药产生科技示范园区功健区划示意BB2022图2-6中医药产业园区域位置图项目7:大学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四丰农场、富锦农场)。在市郊区四丰乡建设大学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四丰农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中草药标准化种植面积约4万平方米;在富锦市锦山农场建设大学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富锦农场),占地面积45.9万平方米,中草药标准化种植面积约1万平方米。中草
22、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场地开阔,土地肥沃,依托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在中草药种植专家团队指导下,扩大优质中草药品种种植规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优化周边地区种植结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经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图2-7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四丰农场)建设意向图图2-8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富锦农场)建设意向图项目8:大学现代中草药科技产业示范园。规划位于大学第四学区,园区总占地面积28.9万平方米,由四个产业分园组成:L中草药种植示范区,主要功能包括中草药标准化繁育、中草药机械、中草药专用生物菌肥研发;2.中草药精深加工区,主要功能为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化妆品、宠物用品、中草药废弃
23、物再利用研发;3.创意设计与培训区,主要功能为创意设计赋能、科普研学、宣传展示;4.康养观光旅游区,主要功能为药膳康养和观光旅游。依托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资源优势和我省道地药材的自然资源优势,将园区建设成为集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产品加工、成果推广、研学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推动智慧种植、生态农业、精细加工、文化观光、疗养服务融合发展,将资源活力转化为中草药产业发展新动力。项目9:北药技术开发中心。在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北药技术开发中心,包括北药研发平台、北药博览馆、电子交易中心与深加工基地,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实训、研学、博览于一体的研发中心,提升我市及周边地区道地药材产业化水
24、平及知名度,把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培育成生物经济发展新动能。图2-9北药博览馆建设意向图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全省第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窗口。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为宗旨,围绕科技园的五大核心功能,推进“两个园区+一个平台”(即创意设计产业园、牙城产业园和“科普教育+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项目10:大学创意设计产业园。立足三江文化特色和大学综合性的多学科背景,以市场为导向,将文化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大学 创新 创业 生态 规划 建设 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9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