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docx
《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河南,必须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从而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开启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重构、深度转型的新阶段。为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河南省中牟、内乡、民权、淮滨、鹿邑、栾川、平舆、临颍、辉县、尉氏等具有不同特征的县(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对新发展阶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特征、战略地位、形势任务、问题短板和未来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
2、征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核心竞争力多元融合发展成为必选项多维转型升级成为着力点链式集聚发展成为升级新导向资源潜力释放成为战略潜能后发优势转换成为决胜先手棋“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县域GDP从2016年的2.72万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3.37万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1.3%全省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1139亿元增至2020年的1737亿元,年均增长8.8%31473亿元2020年年末,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473亿元和173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IL8%、13.9%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4913元增加到2020年的22094元,年均名义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
3、由2015年的2.1:1缩小至2020年的1.9:1目前,河南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百亿级产业集群78个,2020年河南省有10个县市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县域内的集聚区占全省的2/32017年以来,县域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5700万吨以上,2020年达到5996万吨,占全省粮食产量的近九成;同时,县域肉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470万吨以上一、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1 .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核心竞争力调研发现,10个县(市)无一例外都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生态、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打造产
4、业集群等,加速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完整化,供应链的现代化,价值链的延伸化、增值化、高端化。内乡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构筑了涵盖原粮输入、饲料加工、养殖屠宰、物流配送、农牧装备、食品加工、医疗化工在内,集“饲、养、力口、农、工、贸”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体系。淮滨把独特的资源禀赋、枢纽优势、临港优势等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培育形成了船舶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中牟以汽车产业、文创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临颍依托“一体两翼、三区联动”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板材家居产业、精密制造产业、绿色装配式
5、建筑产业“1+3”产业体系,成为“中国休闲食品之都”。民权强化制冷装备产业链式整合和横向联合,发展“整机+配套”“原材料+制成品”等优势特色产业链模式,持续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制冷产业由量的扩充向提质增效转变,由“民权制造”向“民权创造”转变。随着皮革加工、建筑防水、休闲家具等产业多路开花,平舆工业经济强势崛起。未来,河南省县域将会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多链协同,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和跨越,全面提升县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 .多元融合发展成为必选项当前,区域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等向领
6、域更广、格局更大、效率更优的方向创新求变,已经成为河南省县域竞争的新特征。一是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内乡以绿色高效现代畜牧业为纽带,初步形成生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集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民权把制冷这一主导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体系。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增进民生福祉。中牟按照“4+2”的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为支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为节点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临颍初步探索出了“夯实农业、依农兴工、以工促城、以城带乡、三产融合、城乡贯通、全域振兴”发展之路。三是推进产城融合
7、,助力协调发展。淮滨按照“一港六区一廊道”战略布局,加快推动“以港铸城、以港育产、以产兴城、产城平衡”的港产城融合联动发展格局。内乡按照“以城镇建设为平台,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平台要素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城建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一主五副多点“城镇体系,加速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四是推动业态融合,擦亮绿色名片。辉县把文旅融合作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塑“旅和以“旅”彰“文”,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栾川将全域旅游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体系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起来,走全方位融合发展的
8、道路。五是推进区域融合,提高开放水平。中牟乘地利优势东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区域协同开放、联动发展新空间,吸引13家国内外500强品牌和企业进驻中牟。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强化融合思维,通过产业之间、产城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县域内外部之间的融合互通,提升县域发展效能。3 .多维转型升级成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回乡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一是特色经济引领。淮滨、中牟、鹿邑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在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防止重复建设和同质化低端竞争,以
9、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分别打造流通贸易型、配套基地型、出口加工型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模式。二是绿色经济支撑。栾川、辉县等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数字经济突破。内乡抢抓数字经济的机遇,立足县内生猪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优势,利用云行信联网技术服务,结合内乡农商行“特专精”定位,全面实施生猪产业链数字化金融服务项目。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着力提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化服务水平,让“互联网+农业”充分融合,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持续稳定
10、发展。四是回乡经济激活。鹿邑把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县变成了“雁归经济”的热土,走出了一条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适应数字经济变革、消费结构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绿色转型发展的未来需要,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特色,加快多维转型升级将为河南省县域经济“成高原”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4 .链式集聚发展成为升级新导向“链式集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从此次调研情况看,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创新招商模式、营造发展环境、打造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导向,有的是以要素协同为桥梁,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有的是以数字化为牵引,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有的是以项
11、目建设为突破,促进产业层次大提升;有的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内乡把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主动力,通过培植龙头领军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提高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中牟通过引入整车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销售与服务的汽车全产业链,集聚了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打造形成了产值超5000亿元的现代化汽车产业基地。淮滨聚焦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吸引龙头企业落户,打造纺织服装科技产业集群,抢占全国纺织服装科技高端市场。鹿邑采取“区中园”模式,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化妆刷产业园,
12、引导化妆刷企业向园区集聚。平舆通过激励回乡创业,把建筑防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已经形成集研发、品牌建设、产业集群、跨产业链升级的全产业链特色模式,成为有较大影响的防水产业集群。临颍把招商引资与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围绕食品产业集聚,紧盯总部型、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知名品牌企业,引进了一批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民权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培育本地“冰熊”“兆邦”“松川”“凌雪”等一大批制冷产业商标品牌,擦亮了民权“中国制冷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5 .资源潜力释放成为战略潜能相比市场主体多元、人才储备丰厚、科研平台众多、创新氛围浓厚、创新资源富集的大中城市,县域集聚
13、高端创新要素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更复杂,外部挑战多元,但与中心城市相比,县域又在人力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仍有比较优势,并在区域竞争优势的重塑中加速释放战略潜能。一是释放人力资源潜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超百万人口大县10个,并列全国第3,占全国的11%,县域蕴藏着千万级别的“人口红利”,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成长起来的产业工人队伍、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群体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也是强劲的内需空间所在。河南省21个返乡创业国家试点都在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鹿邑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走出了一条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二是释
14、放生态资源潜力。全省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湿地、绿色廊道分布在县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既是规避传统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让绿色成为县域发展鲜亮底色的必然选择。淮滨、辉县、栾川等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双轮驱动”,推进全域旅游,既看“经济脸色”,又重视“自然气色”,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三是释放农业资源潜力。随着人民群众对中高端、多元化、绿色化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河南农业大省的现代农业优势日益凸显,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等不断被挖掘,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全方位向农村渗透,特别是电商经济下乡势头迅猛,把小农经济与一
15、体化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持续赋能增效,推动“三链”同构的实施,形成从种植养殖、面粉加工、食品生产、色素配料,到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食品包装、电商物流的完整产业链。6 .后发优势转换成为决胜先手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打破“低端锁定”、实现“高位嫁接”、完成“撑杆起跳”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县域能够依托综合优势和后发优势,主动开辟新场景新赛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决胜先手棋。一方面,顺应跨界融合、科技引领拓展新兴业态。淮滨、辉县、栾川等探索县域农业、工业、科技、生
16、态、会展、康养、文旅等融合发展,强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抢占关键环,迈向中高端,跑出加速度。中牟立足“文化创意、时尚旅游、高端商务”三大产业,延伸“总部经济、数字创意、泛娱乐产业、夜间经济、都市配套”五大方向,推动形成“大项目一大企业一大产业一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深挖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推动跨越转型。辉县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途径,做好“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农业”等大文章,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内乡依托牧原公司,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搭建了覆盖饲料加工、生猪育种和生猪销售等产业链的
17、智能化数字平台,在其带动下涌现出恒辉农牧、寅兴农牧、和信农牧、锦汇设备、铁林农牧、润源钢构等一大批数字化场景应用领先企业。鹿邑依托当地丰富粮食资源的食品加工业、秸秆资源的草编手工业、山羊资源的皮革加工及尾毛加工业,形成了“水草皮毛”四大产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于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而言,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实现“三高四提五突破”的主要目标,必须在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把产业门类优势转化为场景融合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端要素链接优势,以高端要素嵌入助力传统优势领域、卡位新兴场景赛道,
18、形成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二、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地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断言,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并称这个制度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增长效率的制度。河南省委以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宏大视野,对河南发展作出新部署。“三个高”的要求,为开启新征程树起了更高发展的“坐标”,显现出放眼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从被调研的10个县(市)经济发展状况看,这一战略决策背后既有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复盘后的深思,也有新发展阶段对县域经济发展新地位的考量。1.提升经济质量的基本盘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
19、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县域稳则省域稳,县域强则全省强。目前,河南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百亿级产业集群78个,2020年河南省有10个县市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县域内的集聚区占全省的2/3,已经形成了巩义精铝、长垣起重、民权制冷、新密纺织等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县域产业集群,具备了大规模聚集创新要素资源的基础,县域正在成为配套城市主导产业延伸发展和承接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产业空间充足、要素成本低廉也成为河南省县域承接城市工业资源溢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依托县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
20、基础、市场状况以及历史传承,确立主导产业、夯实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拓展经济增量的新空间,只有各个“县域部分”运行有序、结构优化、平衡发展,进而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时,整体功能才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2 .推进区域协调的次核心当前,河南省正处在跨越工业化中期的关键阶段。按照约翰,。弗里德曼的“核心一边缘”理论的解释,处在这一阶段的区域经济属于典型的扩散型空间结构,核心区的极化效应逐渐削弱,扩散效应逐步增强;边缘区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域通过优先承接核心区的扩散,逐步发展壮大,进而形成次级核心。县域经济作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
21、、农村为腹地的一种行政区划型经济形态,在经济地理空间上恰恰位于中心城市与乡村腹地的走廊地带,属于边缘区中的过渡区域,既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承接区,也是乡村腹地极化效用的承载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河南省县域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次级核心。相对于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安阳等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而言,河南诸县(市)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从属依附地位,县域经济在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加紧与核心区联系,其经济特征逐渐与核心区趋同,在经济地位和社会功能上逐渐向核心区靠拢。另一方面,随着县域经济自身的逐步壮大,必然带动局部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要素向
22、其极化,进而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形成局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极化中心。中牟、尉氏紧抓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郑汴港核心引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承接郑州产业转移,融入都市圈,就是很好的例证。3 .畅通内外循环的压舱石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扮演着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础供给泵的角色。从供给侧来看,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新支撑。县域经济涵盖了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各个环节,连接城乡、贯通工农,生产总值约占全省2/3,是省内外经济循环的坚强支撑载体。随着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县域攻坚战正在全面开启。从需求侧来看,县域经济是挖掘消费潜力的新战场。2020年河
23、南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30亿元。未来,随着县域消费场所和消费场景的改造升级、县域人均收入稳步增加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文化、休闲、健康、旅游等县域消费模式不断优化,县域积蓄的万亿级投资和消费需求已成为河南省激活国内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基石,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所在。4 .促进城乡融合的动力源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和支柱,已经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场域和动力源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
24、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长期以来,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河南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造成县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弱化,县域内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难以实现良性有序发展,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就空间距离而言,县城和乡镇最贴近广大农业人口,具有就近城镇化的便利,且落户成本和生活成本较低,是中低收入群体城镇落户的最佳选择。5 .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从空间角度看,农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农村主体分布在县域,农民多数生活在县域,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发展 阶段 河南 经济 质量 发展 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9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