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docx
《202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摘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AIS)是一种先天性生殖器发育畸形的特殊疾病,由染色体Xqll-12上的雄激素受体发生功能异常导致。近年来对雄激素受体新突变报道中显示,同一位点突变可导致不同的疾病表型,除去外显子突变外,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对受体功能亦可产生影响。治疗上,性腺切除时机存在争议,对于希望保留性腺的患者,建议进行定期筛查。由于样本案例少及其特殊临床表现与治疗方式,本疾病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几个方面对此疾病进行总结,促进对AIS的诊疗。人类性别可分为遗传性别
2、、性腺性别和表型性别(解剖性别),通常遗传性别引导性腺性别分化,性腺性别决定着表型性别分化。如果遗传性别、性腺性别、表型性SiJ三者存在异常,则称为性发育异常(disorderofsexdevelopment,DSDX1o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AIS)属于先天性生殖器发育畸形的一种特殊疾病,是DSD中46,XY表型中最常见的原因,又可称为睾丸女性化。多由于染色体Xqll-12上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编码序列中的异常引起的,导致雄激素抵抗。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但存在外生殖器表现女性化或男性化不足精子
3、发生受损等表征为X连锁隐形遗传病,多在同一家族中发生。AIS为一种罕见病发生率约为1:2OOO0002,由于样本案例少及其特殊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患者家庭需要承受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这一类疾病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故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治疗及预后多方面总结综述以促进临床上对AlS的诊疗。一.遗传生物学及发病机制L生殖器官的胚胎发育:机体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性腺激素调节,妊娠8周前胚胎存在两套生殖腺前体管道,即中肾管(衍变为苗勒管)和副中肾管(衍变为Wolffian管),妊娠8周开始,睾丸细胞分泌抗苗勒管激素,促苗勒管退化,使生殖器向女性分化。同时,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促使Wolffia
4、n管向男性内生殖器发育,形成附睾、输精管、精囊腺。睾酮在组织里经5a-还原酶还原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与AR作用,将未分化的尿殖窦生殖结节、尿殖沟、生殖褶分别衍化为阴茎、阴茎尿道、阴囊,刺激性腺分化形成、促进性成熟。若雄激素基因出现异常导致蛋白功能受损,则胚胎组织对雄激素不敏感,使得泌尿生殖窦分化为男性生殖管道受阻,表现为输精管、附睾等缺如或发育异常,外生殖器男性化不全甚至完全女性化3,即出现AlS的临床表现。2. AR结构及作用:AR位于Xql2,编码区有8个外显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AR由N末端转录调节域(N-terminaldomain,NTD)、DNA结合域(DNAbindingdoma
5、in,DBD)、包含核定位信号促进受体入核的较链区和C末端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domain,LBD里成40外显子1编码NTD外显子2和3编码DBD,外显子48编码LBD5J9整个基因的长度约为90kboNTD又称转录激活区,对靶基因的转录起关键作用,包含一个配体非依赖的反式激活功能区1(transactivefunctionalarea,AFl)6,有2个不同的转录激活单元。LBD包含11个-螺旋,它们与2个反平行的叩片断呈三明治状构象,并有1个中心配体结合区。AR通过与细胞质中的配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并与热激蛋白和伴侣蛋白结合使自身发生构象变化。LBD部分形成AF2。AF2在分
6、子相互作用中与N末端反式激活域相连7,从而使热休克蛋白解离,受体移位至核内,AR与AR激素复合物结合形成同型二聚体,并与靶基因中的特定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8o雄激素与AR结合是受体激活的前提,LBD区域的丢失与变异,将导致受体无法与雄激素结合,从而影响激素发挥作用。3. AR突变常见类型:90%左右的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Iete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CAIS)病患中可见AR基因突变,远高于部分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partial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PAIS)。AR基因突变主要是集中在配体结合区和DNA结合
7、区,以AR非同义点突变最常见,亦可见核甘酸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等。AR基因突变引起的AR功能障碍有多种类型,例如雄激素与AR结合障碍:突变主要发生于LBD,其中以第7、8号外显子的突变报道最多;雄激素AR复合物与DNA结合障碍:突变主要发生于第2和第3号外显子;受体蛋白分子截短:突变位于内含子/外显子接合点,这类突变发生率低9。4. AR突变研究进展:近几年有学者报道了他们从临床诊疗中报道的AIS病例突变位点及影响。Ramos等10在26例无关联的病例中检测出18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包括7种先前未报道的新变异,其中包括外显子1中的2个缺失突变和位于配体结合域中的5个非同义点突变
8、。通过对突变产生的突变体的表达分析,这些基因突变可通过影响AR的结合减弱AR功能。18种突变中有17种可能导致对雄激素的反应减弱或缺失。此外学者们报道的AR新型突变众多,以非同义突变为主,例如Maciejewska-Jeske等11报道一患者AR存在非同义突变,在配体结合结构域中氨基酸从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Li等12报道了先证者在AR外显子7位置存在纯合突变,母亲及姐姐存在同一位置的AR杂合突变。外显子7编码LBD,LBD中的突变可能降低AR与雄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并减弱其活性。Zheng等13报道1例患者AR基因存在半合子插入突变,另1例患者存在两处半合子突变。3个突变位点均位于外显子1上,
9、均导致移码突变。Wang等14通过对28例AIS患者的AR外显子18(包括相应的内含子区域测序显示在CAIS患者的突变中,66.7%为单核甘酸错义突变,66.7%位于LBD中。在PAIS患者的突变中z93.8%是错义突变,68.8%位于LBD中,CAIS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比PAIS略高。类似地,Liu等15总结报道了中国的39例AIS病例,显示CAIS患者与PAIS患者相比,基础及峰值卵泡刺激素和峰值黄体生成素水平较高,而抗苗勒管激素表达较低。除了常见的点突变,AR还存在影响更大的移码突变和蛋白结构缺失等,Kharrat等16报告了2个新突变。第一个是外显子1中的8bp碱
10、基缺失,它导致NTD区域出现移码并出现提前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缺失部分NTD结构域以及整个DBD,较链区和LBD结构域的不完整AR蛋白的产生,使AR无法发挥其功能。第二个新突变发生在AR基因的剪接位点位于外显子3和内含子3交界处,这也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PranckQnien等17根据对AR突变病例的计算机分析提示外显子2中终止密码子过早,该突变导致不完整的AR蛋白分裂成2个单体,而不是原本具有活性中心的功能性蛋白,从而引发了CAISoJiang等18报道终止密码子突变,这种突变会导致AR蛋白变长,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无法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除去外显子突变外,内含子及周围区域突变也可导致AR功能
11、异常。ChaUhan等19确定了2个无关CAIS病例中AR基因中的2个突变。在第1例突变分析中,在AR基因的第2个内含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核苗酸替代,突变位于受体剪接位点,导致外显子3形成异常蛋白结构。第2例突变导致1个氨基酸的缺失。两种突变都位于DNA结合域的保守P-box区域,该区域负责与DNA的碱基特异性接触。这两个AR突变都减弱AR与雄激素结合的能力。Wang等20报道一患者AR基因内含子2中有一个剪切位点突变。对mRNA的分析表明,该突变导致内含子2中一个隐蔽的剪接位点的活化,使外显子2和外显子3之间插入69个核昔酸长度的异常mRNA转录物,在激素刺激后,额外插入的23个氨基酸会削弱A
12、R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运从而影响AR细胞内运输。Ono等21在一个带有PAIS的日本家庭中检测到AR内含子突变,RT-PCR实验显示,剪切位点产生了大量的异常mRNA,可预测此类mRNA会产生缺失某些功能域的截短的AR蛋白,从而导致了PAISo在某些情况下发现携带相同AR突变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表型。LiU狙22在研究中,报道了一个先证者和她的兄弟分别患有CAlS和PAISo在这两人的全外显子组测序中提示了AR基因LBD中相同的p.Y764H非同义半合子突变。患者AR基因突变常与其他基因突变并存,Zhang等23报道1例患者除存在AR基因突变外,还存在S0X3基因核甘酸突变,该突变可引起智力障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激素 敏感 综合征 研究进展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