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海洋工程环境学第四章风载荷.ppt
《02海洋工程环境学第四章风载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海洋工程环境学第四章风载荷.ppt(9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洋工程环境学风载荷,风,定常,脉动,上层建筑,弯矩,振动,断裂,疲劳,海洋结构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海洋环境,风载荷是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控制载荷,抗风设计是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风对海浪、海流产生重要影响。风的运动:风是大气中空气的运动,空气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即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风的形成:地球表面存在温度差异,大气空气的气压差使气流发生流动而形成风,加上地球的自转运动就形成风带。风载荷:随机性,通常用风速谱描述。细长、高耸结构可能发生动力放大效应。风速成分由10min长周期和几秒钟的短周期脉动风组成,因此工程上平均风速-静力作用;脉动风-动力作用。,风的特性,风向和风力
2、强度,风力是个矢量,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风速:气流前进的速度;风向:风的来向,用16个方位表示(北,东北偏北,东北,东北偏东,东)。风玫瑰图,风向和风力强度,2009-2010年度渤海辽东湾三个海域的风速、风向监测结果,JZ20-2、9-3、25-1S海域风速、风向变化,风向总是随季节和时日发生着改变,对结构物受力有着不同的影响,用风玫瑰图来描述方向特性。风的玫瑰图又称为风向频率图或风况图,表示风在各个方向的强弱和出现的次数。基于玫瑰图可以确定常风向(统计中风速出现频率最多的风向),强风(出现最大风速的方向)风力强度:风的作用强度,用风级表示,按风速大小进行分级;通常采用10m高处的风速大小表示
3、。风力等级从无风到超强台风,共有18级。,蒲氏风级(Beaufort Wind Scale):从风与风帆的对应关系提出,表示风对结构物的影响程度.后来采用10m高处的风速大小表示。,0 17级:风速0.0 60m/s(距地面10米处),7,蒲氏风级与风速的换算公式:其中V 是风速(m/s),F是风级,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风速影响因素: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综合作用。大气压强:大气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对地面的大气压力。(1)地球各处的大气压力不同,形成大气压强场(气压场)(2)定义:单位面积上从某高度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1Pa=1N/m2(3)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
4、为0度时,位于纬度45的海平面的气压,该值为1013.25hPa,或760mm汞柱。(4)气压影响因素:纬度、温度、高度等。,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气压梯度力1、地表各处的大气压力分布不均匀,产生气压梯度力,推动大气水平流动。2、气压梯度力表示为:G=-p/,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压力高处指向压力低处。3、大气大尺度运动就是垂向近似满足静力平衡,做水平方向运动。4、气压梯度力是推动大气运动的主要作用力。5、相邻区域的气压值相差很大时,气压图上的等压线表现密集,气压梯度陡,因而产生强风。,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科氏力,Coriolis Force)研究海水或者大气的大规模运动时,必须考虑地
5、球自转效应,或称为科氏效应。由于地球绕轴自转,在赤道处的地面便具有约464m/s自西向东的线速度,向两极方向随纬度的增高逐渐减小,在纬度30处约为402m/s,60处约为232m/s,两极为零。假定有一物体从赤道沿经圈向高纬(向南或者向北)运动,由于其在赤道具有的较大自西向东的线速度,因此,地面上的观察者会看到,它的运动轨道不断向东偏移。在从高纬向赤道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保持在高纬处的较小的自西向东的线速度,因此其运动轨道不断地偏向西。,3,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地转偏向力1、其作用效果与大气运动尺度成正比,在地球表面上做自由运动的物体会发生运动方向偏离,但不改变其大小。2、科氏力f=
6、2mvsin,是地球自转角速度,V是任一方向的速度,在北半球指向运动的右方,南半球指向左方。3、科氏力在大小上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并随纬度发生变化。4、北半球,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北风变成东北风;南风变成西南风。,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北半球 南半球,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1、风在北半球向右转,在南半球向左转。此效应在极地处最明显,在赤道处则消失。2、如果没有地球的旋转,风将会从极地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地区。3、科里奥利效应在极地最显著,向赤道方向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在赤道处。这就是为什么台风只能形成在5纬度以上的地区,而通常不能形成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
7、对风的影响:1、风在北半球向右转,在南半球向左转。此效应在极地处最明显,在赤道处则消失。2、如果没有地球的旋转,风将会从极地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地区。3、科里奥利效应在极地最显著,向赤道方向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在赤道处。这就是为什么台风只能形成在5纬度以上的地区,而通常不能形成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对其它物体的影响:1、影响任何一个环绕地表的远距离运动。例如,在一战期间,德军用他们引以自豪的射程为113千米的大炮轰击巴黎时,懊恼地发现炮弹总是向右偏离目标。2、对于近距离的运动,科里奥利力影响极小。从场地一边把篮球抛到另一边的运动员,考虑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需要调整自己投球的偏移量为1.3厘米。当你拔
8、掉盥洗池的橡皮塞时,会发现有时水流并不是逆时针旋转流走的,因为科里奥利力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影响水这样短距离的运动。,地转偏向力,价值应用:定位风暴19世纪比利时气象学家白贝罗应用科里奥利效应找出一条规律,发现最近的风暴:在北半球,当你背风而立,风暴在你的左侧;在南半球,则在你的右侧。,地转偏向力,有关生活:水漩涡的形成当向桶中注水时,水从注水点向四周流动,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转偏向力,有关生活:2.车辆和行人靠右行A图为靠左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道路中间,更容易与对面过来的车辆相撞,发生车祸的频率会更高。
9、B图为靠右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路边,路边是司机开车注意力的集中点,司机会不断调整方向来保证行车安全。,地转偏向力,有关生活:3.跑道上逆时针跑行人们总喜欢沿逆时针方向。A逆时针方向跑,地转偏向力向外,身体倾斜产生一个向内的向心力,二力方向相反,更易平衡,过弯道不易跌倒。B顺时针方向跑,地转偏向力和身体倾斜产生一个向内的向心力方向相同,不易平衡,过弯道处易跌倒。人类的发源地都在北半球,人们长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这一习惯,所以哪怕到了南半球,人们还是习惯于这样的行为。,地转偏向力,有关生活:3.机械设备顺时针旋转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等都是顺时针旋转。在北半球顺
10、时针旋转,地转偏向力指向轴心,由于向心作用,使机械设备更耐用、更牢固。而逆时针旋转时地转偏向力指向外,由于离心运动,机械设备易损坏,使用寿命缩短。,地转偏向力,有关生活:4.其它台风北半球都是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河流的右岸总是被冲刷的,而左岸经常有沙石堆积。火车在行走时,右轨磨损得总是比左轨要厉害一点。,自由大气运动离地面1-1.5km高度以上的大气可以看成理想大气,不考虑湍流摩擦力作用,运动可看作是自由大气运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的作用下,大气运动形成地转风,若附加弯曲运动的离心力就形成梯度风。(1)地转风:大气运动的水平梯度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状态时形成的稳定空气水平运动。,
11、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其中,空气密度,地球自转角速度,是所处纬度,是以纬距表示的相临等压线间的垂直距离,是对应的两等压线间的气压差。,注意:地转风近似在赤道不成立,因为该处的科氏参数为零。,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地转风,(2)梯度风:实际的自由大气运动存在弯曲的气压系统,等压线存在弯曲,此时的气流在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离心力,这种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离心力三者平衡运动下的空气水平运动就是梯度风。,大气压强和大气运动,其中,空气密度,地球自转角速度,是所处纬度,是以纬距表示的相临等压线间的垂直距离,是对应的两等压线间的气压差,是曲率半径,在北半球,梯度风围绕高压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绕低压中心
12、作逆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梯度风,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风系,它的形成是由于高低纬间的大气存在温度差异而产生的流动。季风:是大规模盛行风向随冬、夏季节发生显著交替转换的风系,其一般发生在沿海及其附近地区。冬季的海洋为低压热源,大陆为高压冷源,导致地面大规模的盛行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在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气候干冷,少雨。大陆现象,冬夏季节差异,时空尺度大。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域洋面上的低压气旋性旋涡,北半球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台风:又称飓风、热带风暴、热带气旋海陆风:由海陆间温差引起的海陆向气流交替流向的小规模风系,其与季风有差异,局地现象,昼夜差异。,
13、3,大气运动模式,3,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3,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3,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大规模风系:纬度30东信风;纬度3060偏西风;纬度60 90极地东风。中规模风系:季风,台风 小规模风系:海陆风,山谷风,龙卷风,3,风,大气运动模式,中规模风系:,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随着风向的转变,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也跟着发生变化。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在夏季,大陆上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上气温高,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气压低,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所以气流分布是从海洋
14、流向大陆的,形成夏季风;冬季则相反,气流分布是由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甚广而东亚是世界最著名的季风区。因此季风也是中国海洋气候的主要特征。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容量的不同,冬季在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高气压带,温暖的海洋形成低压区,所以冬季盛行偏北风。而夏季正好相反,高温的大陆内部形成低压区,凉爽的海洋上形成高压区,故盛行南风。,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冬季是我国季风最强的季节。冬季风起源地蒙古高原的偏北气流,其频率高,风力强劲。寒潮是巨大的高压冷气团南侵,造成急剧降温,且伴有霜冻、大风现象的天气过程。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2月。寒潮有效稳定的路径,它
15、们主要发源于北极,途经西伯利亚,并在那里得到加强,然后进入我国。夏季的季风,其气流来源,一是太平洋热带高压海洋气团,二是印度赤道海洋气团。前者主要控制东海,后者主要影响南海。,0.2 海洋环境因素分析,热带气旋在我国又称台风,在美洲通常称飓风。它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低压涡旋。影响我国海域的台风发源地主要有两个区域:一个在菲律宾以东、关岛以西洋面;另一个在南海中部海域。全球每年平均大约有80个热带气旋发生,其中半数以上可以发展成台风,台风集中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等8个地区。西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 海洋工程 环境学 第四 载荷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