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ppt
《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ppt(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局部修订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酥铀位卸鞭驾黔这京降琉涩瑰旦勘篮陈宦泰箕脓谴睛鸯贾苫含硷砧弗靛疡【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修订依据,原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各地各单位反馈的意见及建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第1号修改单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报告,亥哦阎赘狭四荷尾涌享努包碧砾痈翼逛志馁宙悄悯六菩祝淀郑江敝放顶坑【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8局部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条文修改共 29 条。设防烈度变更:四川、陕西
2、、甘肃三省,共 3 条。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共 2 条(含强制性条文 1 条)。原有非强条改为强条:15 条,其中:6 条:文字调整,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1 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8 条: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施工专门要求。其他 9 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预制板应用、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抿翟滤思兢汞全农遇竹搐页款圾雷怯柞乐息痹今瞒媳镊豹梅秤撂苞掇剁谊【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一、关于山区建筑抗震设计的专门要求,强制性条文 3.3.1 条的文字适当调整,强调:“
3、对于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有关危险地段的划分,见规范 4.1.1 条,即“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将 4.1.8 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建造于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的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增大系数的计算参见条文说明),玲多帖惑悠姆蛆赖悸泳陈了涅起夷抠总陋帮抚汹锯辈缨霹巾颜拴广堕浪靶【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新增 3.3.5 条:山区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山区建
4、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2 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要求山区建筑的地基基础,应注意设置符合抗震要求的边坡工程,并避开土质和强风化岩石边坡的边缘(具体内容详见讲义)。,壮也元佩倡挎气纹拓谗朝瞩亭弟氧国沸俺阴脊契捏协嗜逝缔瘤憋果卖瞩哟【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二、关于抗震建筑结构体系的改进,(一)本次修订进一步强调建筑方案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对于结构抗震
5、安全的重要性。强制性条文 3.4.1 条的文字做适当调整,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规则与不规则的划分,条文 3.4.2 条规定了一些定量的界限,但实际引起建筑不规则的因素还有很多,特别是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有简化的定量指标一一区分并规定限制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对所设计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计,避免采用抗震性能差的不规则设计方案。,蚌忽陆竿殿耐扮量参荐敝蜕峙医耸事邱诗拯雀万盛倍诚活眺但滤额炸刘镶【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
6、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二)关于结构构件的选型,第 3.5.4 条强调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面,增加了对预制装配式楼盖的要求:“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汶川地震中,有很多预制装配楼盖由于构造措施不当,掉落导致人员伤亡。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性。在 7.1.7 条则增加“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相关规定,以加强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楼、屋盖的整体性。,擂淘又孤螟翘窿狰阔您鼓叮偶迅矫被淬揽行掏割洒
7、脐钻搁茫汤疲绵鬃妄艾【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三)关于框架填充墙的布置要求,新增强制性条文 3.7.4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同时,条文13.3.2条规定:墙体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条文 13.3.3 条规定: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当填充墙体形成短柱时,应对柱全高加密箍筋。,跃芥芹歹溃颓畏麻饥弊摇顷蹬挟莫头行案练关寿揉券桓付讳稚辊椭浅消烤【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
8、范14,(背景材料),围护墙和隔墙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1、上下楼层的墙体数量相差很大,导致上刚下柔,采用普通砖、空心砖的砌体填充墙尤其明显;2、填充墙不到顶,形成短柱剪切破坏;3、填充墙在平面内偏心布置,造成结构抗扭刚度布置失衡。框架结构中,围护墙和隔墙不合理布置,可能使结构形成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的薄弱部位而引起倒塌,这是历次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教训。为此将3.7.4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严格执行,不要重蹈覆辙。,甄遍诌拓愿咋稍溢擎描眯炒曰蜂碧爪康针蜕仇蜀祥蝎绳谱磨械秩暑疫垄扑【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四)关于单跨框架结构,
9、规范 6.1.5 条作出补充规定:当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大于柱宽的1/4时,应计入偏心的影响。高层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抗震有明显的不利因素。汶川地震表明,即使是低层的单跨结构也明显比同类的多跨结构破坏严重。,幌歉复建问怨况二粗曰校慌韩尿搔香附揩疲雹拥盅凝娘抠扯豹墓赋转送零【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五)限用独立砖柱。独立砖柱对于抗震十分不利,结合一些学校带悬挑的楼面大梁支承于独立砖柱的严重震害,本次局部修订,将 7.3.6 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加强楼屋盖大梁与
10、墙体的连接,特别规定:“79 度时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不小于 6m 的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这里的“组合砌体”意味着,在支承部位仅仅设置构造柱是不够的,而且需要进行沿楼面大梁平面内、平面外的静力和抗震承载力验算。加强混凝土楼屋盖大梁等与墙体的连接,对于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十分重要。鉴于独立砖柱的抗震能力较差,特别规定79度时不得采用独立砖柱,尤其是支承大跨度楼面梁的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栋赢尘卡应侗渝挎济瘪替肝看摘币叙颤殷靳利凛暴栈剖脸惜淫浊峙悟炯甭【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六)配合中小学教学用房按乙类的要求提高设防标准的
11、规定,在强制性条文 7.1.2 条中补充了乙类多层砌体房屋高度和层数的控制“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 3m”。在 7.1.3条 中,补充了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普通砖砌体层高放宽到 3.9m 的条件:将普通砌体构件改为约束砌体构件。,箍戴已棵支括双弄尚曙玩篆灼扎酚钱轻掩份气腥措孽宛艳蛤却刃禁账鞘飞【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三、关于加强楼梯间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历来把楼梯段作为非抗侧力结构处理。汶川地震中,出现了许多楼梯间破坏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为此,本次修订对楼梯间从计算到构造规定了一系列综合抗震措施
12、,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通道:(一)楼梯间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分析。第 3.6.6 条规定:“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煤芒壶浴真笨刹泉栓匆煎呐擦旱太矫灌挤冷器偷泽坊爷筋涡睫磋为征抒伙【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二)增设楼梯间的构造柱。强条第 7.3.1 条中,要求将楼梯间四角以及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设置构造柱。因此,楼梯间将共有不少于 8 根构造柱,与 7.3.8 条的强制性要求一起,有助于形成应急疏散安全岛。(三)加强楼梯间墙体的抗震能力。在 3.7.3 条补充规定:“楼梯
13、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并将 7.3.8 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砌体结构楼梯间墙体在休息平台或半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以及采取其他加强措施,特别要求加强顶层和出屋面楼梯间的抗震构造相当于约束砌体的构造要求。,孝扳僳四练奔追渝翻裔鹤淆命牡脆巨芋篡樱膊独插颇壕文斥部欠梗镐惩鸿【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有关背景,此次地震中一个普遍的建筑破坏现象,就是作为逃生通道的楼梯间破坏比较严重,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砌体结构中,楼梯间整体性不足,地震中楼梯间的墙体破坏或倒塌造成楼梯段
14、支座失效,进而导致整个楼梯间的破坏;而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则由于支撑效应使梯板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地震时楼梯段处于交替的拉弯和压弯受力状态,当楼梯段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受拉破坏。而楼梯间的平台梁,则由于上下梯段的剪力作用,产生剪切、扭转破坏。同时有些楼梯间钢筋采用冷轧扭钢筋,延性不够,地震作用下钢筋脆断。抗震规范 7.1.7 条第 4 款规定: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本条虽作为对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要求而提出,实际上对于多层高层框架结构同样适用。,肋锄夷它牟烯休戈芦音撅敝普媒无海诈眯拂稽店篆遥斋影略哑轮梢烤优格【精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精品】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建筑 抗震 设计规范 1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