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与参考答案.docx
《202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与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与参考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与参考答案一、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 .试述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答: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阶级同时控制着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文化。他们编造“天命”、“天罚”等神权法思想,就是力图神化其统治权力,使之合法化。相传夏代奴隶主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对奴隶进行欺骗,给夏王的统治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到了商代,统治者编造了许多上帝立商的神话,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并为垄断神权找到了借口。2 .试述西周时期礼的内涵。答: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起源于原
2、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奴隶制社会礼则被赋予阶级意志。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尤其周朝,礼制的内容和规模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调整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有二层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人人都要亲其亲,长其长,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下,又形成了“忠”、”孝川、义”等具体精神
3、规范。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西周时期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五礼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兵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婚之礼)。3 .试述西周时期的刑法原则。答:(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它是西周时期对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刑法原则。对于幼弱、老耄、蠢愚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该减轻、赦免其刑罚。这一原则正是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法律思想以及“亲亲”礼治原则在刑法定罪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西周时期还有“三宥之法”,它也是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之一,即对三种情况下犯罪要宽宥、原谅:“一日过失,二日弗知,三日遗忘”。在一些
4、先秦典籍中,有“着”、“非着”、“惟终”、“非终”等记载,是关于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的区分。(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罪疑从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是关于中国上古时期、夏朝以前疑罪从轻的记载。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继承和发扬了疑罪从轻的传统,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和推行“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原则,对于疑案难案,采取从轻处断或加以赦免的办法。(4)宽严适中。基于“明德慎罚”的思想主张,西周时期在定罪量刑上强调“中道”、中罚、中正”,要求宽严适中,不偏不倚。强调在定罪量刑时做到不轻不重,不偏不倚,这一原则的提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的成熟。4 .简述“百家争鸣”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法律史 2023 国家 开放 大学 中国 法律 形成 考核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