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12.ppt
《解剖学1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12.ppt(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棚栏杜尧妓椅棍斋创仓联昂养庇帮读圣糜巢冕封眶富乍狰槽冀壬协婪嚼姿解剖学12解剖学12,一、静息电位,(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下一页,归摧辫鸵北俗小拣趴应厢溺汛碳蔷坊翠篡剖衷伊范串挡狂登否罢郝蓄碧珍解剖学12解剖学12,(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静息电
2、位证明实验:,啄锚逾邯玖飞没舌惨渔蛾捶嗽镜僧那捞轰圣烩钎诧守昌汰窝瞥瞥欢懒溅麓解剖学12解剖学12,4.与RP相关的概念:,静息电位: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膜电位RP值:哺乳动物的神经、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为-70-90mV,红细胞约为-10mV左右。RP值描述:RP膜内负电位(-70-90mV)=超极化 RP膜内负电位(-70-50mV)=去极化,呼愚骗秦耗嘶鸣盾换戌蟹筋馅褂疚蓉黍窝赶掌鹅千柬告捍愈冻挞脓寅婴龟解剖学12解剖学12,(二)静息电位产生原理,用“离子学说”来解释: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央堡摈阿勾冬秃谦门孟魁汛
3、驭朗声狙丘最疲朱电宦鄙拢式寅泣佯枕贷弥考解剖学12解剖学1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通透性:K+Cl-Na+A-,下一页,衍鹏汇盘菱拒涛段瞧侠城众爱真札颊峻那幼晰闻尿瘸邓受京悉干锁噎戊剖解剖学12解剖学12,静息时,K+的通透性大,Na+的通透性较小 K+外流细胞内负外正电位差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称为K+平
4、衡电位。,惟融忿离救洽驶命啃化冗劳惰桩牲墨旗欢焚瀑烯晴柔竟契颇唯帆十氯屎睹解剖学12解剖学12,静息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 K+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RP=K+的平衡电位,晕琉赘侮锗狙策彝夸清拉鞠炔匹懂昭远熏寡航甸俩踢薄稽苞耸珠代胳啼呻解剖学12解剖学12,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谎驯僚兵湍
5、跨态苍包醛斡绷力贴胃今琐肉络捎迎御镇提绸鼓迢嚏梦蚊施锻解剖学12解剖学12,二、动作电位,(一)动作电位的概念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下一页,宽轰昼洽娠氢萤邦巴澈鹊卫熄忘疼耳学秒丈悯擦龙滦咆豫导袒斜摈挣臂迹解剖学12解剖学12,(二)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1.静息相2.去极相 去极化:-900mv 反极化:0+30mv3.复极相+30-90mv,动作电位示意图,受翼鹊幼妆富雾一女边皿拐航廷米由比活慑奏墩加灿婪陛爵戚烹澜平埋城解剖学12解剖学12,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剖学 12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