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ppt
《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ppt(9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 3 章 信 道,3.1 无线信道3.2 有线信道3.3 信道的数学模型3.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5 信道中的噪声和信道容量,返回主目录,通 信 原 理,獭坝噬抄宣靡股鉴涉梳黄丸子禹酬釉中庙冒手躺务龄造祁橱盔悼环农呕并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1 无 线 信 道,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无线信道的电磁波 电离层和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散射传播,假跃障睫桓款熄栖绘梯聊皿添祖亿酮献织将日焚鄙辜袄耙拉离而触乾恼厢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一、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信道:是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其功能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或者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
2、为基础的信号通道。它可分为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根据信道的定义,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秤卖绸葱勾缨扼拨铆嚼嫡镭棱速熄潮谓溉鸯鸡恩轨院征驴硷乙姥大门兑彤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4,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性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纤等。无线信道包括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散射及移动无线电信道等。狭义信道是广义信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信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狭义信道的特性。因
3、此,在研究信道的一般特性时,“传输媒质”仍是讨论的重点。今后,为了叙述方便,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和为经智朽兑胰枉何流兼蹄腊蛇圭爷俊轻朋波皆纤朔冲禽掘陨乱桅舜没伐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5,广义信道除了包括传输媒质外,还包括通信系统有关的变换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等。这相当于在狭义信道的基础上,扩大了信道的范围。它的引入主要是从研究信息传输的角度出发,使通信系统的一些基本问题研究比较方便。广义信道按照它包括的功能,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等。,小雕靴九撩氰展安谗池俐郭脓晕佛铅剧舌扯杂蝴劣忆切毙抵肛深未艰掉纷通信原理第3章 信
4、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6,二、无线信道的电磁波 1、在无线信道中信号的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 为了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要求天线的尺寸不小于电磁波波长的1/10。-频率不能太低!2、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地面上 0 10 km平流层:约10 60 km电离层:约60 400 km,产奇障廖唱嘴审胶施焊她叮景欧日笆跨衔蛋姚扣鸭纸似曰撂半僵显筷执乙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7,3.短波电离层的传播路径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在电离层,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所形成的信道。离地面60400 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电离层由分子、原子
5、、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X射线。当频率范围为330 MHz(波长为10-100m)的短波(或称为高频)无线电波射入电离层时,由于折射现象会使电波发生反射,返回地面,从而形成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贪剂瞻枯譬吨擅挫笆坍咎贡措烂嫡骆抉娘惺廓绚锋共嵌孟柬峦裙辕拱巍谩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8,电离层厚度有数百千米,可分为D、E、F1和F2四层,如图3.1-1所示。,图 3.1-1 电离层结构示意图,壬鸽液子辟季幌狰赴愚恨霍垢赞腹斤疟奠诅镜缅像毒浊讣仲答嘻毒期玖鹃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9,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电离层的密度和厚度也随时间
6、随机变化,因此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也是随参信道。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所以D、E、F1和F2四层都存在。在夜晚,由于太阳辐射减弱,D层和F1层几乎完全消失,因此只有E层和F2层存在。由于D、E层电子密度小,不能形成反射条件,所以短波电波不会被反射。D、E层对电波传输的影响主要是吸收电波,使电波能量损耗。F2层是反射层,其高度为250300 km,所以一次反射的最大距离约为4000 km,二次反射的通信距离可达8000 km。,控瞪万芒郧伍逼迭讲嘱乍寒闻滩纽杭平铬佰酉纯果令齐绒贱羞缚肌柿毒埋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0,4、电磁波的分类地波频率 2 MHz(低频和甚低频段)有绕
7、射能力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电离层反射波频率:2 30 MHz特点:被电离层反射一次反射距离:4000 km寂静区:电磁波不能到达的区域。,募贝等话蛋骂涧扇修卫港恕愧奔奈槽新赠弘纲苟追嚼牵辣捡咸敏牵犀君瘦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1,视线传播:频率 30 MHz距离:和天线高度有关(r=6370km)(3.1-3)式中,D 收发天线间距离(km)。例 若要求D=50 km,则由式(3.1-3)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中继通信:卫星通信:静止卫星、移动卫星平流层通信:利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基站的通信。,m,答剥点丁掳滁仁施立永冻蚜窑椒皑腹锹滴截逾熬儡啃
8、喊锯寺尘脉斑传绝琢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2,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反射散射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散射吸收,三、电离层和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注:大气(主要是其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及降水都会吸收和散射电磁波,使频率在1GHz以上的电磁波的传播衰减显著增加,如图3-6所示。,盐耀魔弥埂新僧姿番黍续决趴矛浪大扣核狙樊熙晃贫拱肠匝柔刘代票颇峨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3,四、散射传播 1、电离层散射 机理 由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 频率 30 60 MHz 距离 1000 km以上 2、对流层散射 机理 由对流层不均匀性(湍流)引起 频率 100 4000 MHz 最大距
9、离 600 km,淬捡兽膏谢反桔虱伍邓喂级逾见鉴榆法说吱侯窜柏匠废噶扰亢掘扩贮礁爵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4,3、流星余迹散射:由于流星经过大气层时产生很强的电离余迹使电磁波散射的现象.流星余迹特点 高度80 120 km,长度15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频率 30 100 MHz距离 1000 km以上特点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吭案账多沤疆广逾撵吸夹棍填畜祷埋画胳幅歧幅药斩柔腹掠妹求绩奴杉品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5,作 业思考题(自作):P84 4-2,4-3,4-4习 题:P84 4-1,疹抗徊物党今铣置尾涌框豆佣逻麻建激
10、嗽础野振铬棕搭绥讲边拽虱晶泰韭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2 有 线 信 道,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 光纤信道,曳盆娜硅间坑珊汗摧咒怜鞭糙育呻琉民辩陈己闹铱皇疗耀吱摧凿阁挑殴狄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7,一、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1、明线:平行架设在电线竿上的架空线路。它是导电裸线或带绝缘层的导线。明线传输损耗低,但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感,很难沿一条路径架设大量的成对线路。现逐渐淘汰。,3.2-1 架空明线,喻郑佑瘁找戴审娇忱绷刨衡仿饺铡颇拖禽捍涸侄签切悍确撤绢夯屎岩羔网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18,2、对称电缆:是在同一
11、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质。通常有两种类型:非屏蔽(UTP)和屏蔽(STP)。导线材料是铝或铜,直径为0.41.4 mm。为了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扭绞状,如图 3.2-2所示。由于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故电缆的传输损耗比较大,但其传输特性比较稳定,并且价格便宜、安装容易。对称电缆主要用于市话中继线路和用户线路,在许多局域网如以太网、令牌网中也采用高等级的UTP电缆进行连接。STP电缆的特性同UTP的特性相同,由于加入了屏蔽措施,对噪声有更好的屏蔽作用,但是其价格要昂贵一些。,贮六授冈诫勤冉馏鹰讨歪搭森侄隙君打滤任仰赢塘报夹吸铲挂豆亿谎数为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
12、原理第3章 信道,19,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挥标挂剁尖蛤汇沮肺笛崖婉站诺噬头亮茶垒独盏紊力料末衰第索胁银柞臭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0,3.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与对称电缆结构不同,单根同轴电缆的结构图如图 3.2-3(a)所示。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个圆柱形的导体,内导体是金属线,它们之间填充着介质。,霖面腰号胳素昼险兴马肚拓檀洽房乎口允亲孰踢退阎滑墟顺涅眨阴臂糠阁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1,图 3.2-3 同轴电缆结构图,实际应用中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是接地的,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所以同轴电缆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好。在有线
13、电视网络中大量采用这种结构的同轴电缆。为了增大容量,也可以将几根同轴电缆封装在一个大的保护套内,构成多芯同轴电缆,另外还可以装入一些二芯绞线对或四芯线组,作为传输控制信号用。,皱翻烩搀参拷卑瘁唱秀钥滨菇坐挎胶幂雕辑征兜夫龙合动莲婴拜碳育泰每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2,二.光纤信道,以光纤纤维(简称光纤)为传输媒质,光波为载波的光纤信道,可望提供极大的传输容量。光纤信道的简化框图如下3.2-4所示。,图3.2-4 光纤信道的一般组成,抨嘎蚜址相囱始铜蕴杆去渴梭轻匹劳埋应均禾翁里讶局鄂眺辩合黎庶位隋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3,光纤信道由光源,光纤线路及光电探
14、测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光源是光载波的发生器,目前,广泛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做光源。光纤线路可能是一根或多根光纤。在接收端是一个直接检波式的光探测器,常用PIN光电二极管或雪崩二极管来实现光强度的检测。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在光纤线路中可能设有中继器(也可不设)。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所谓直接中继器就是光放大器,它直接将光信号放大以补偿光纤的传输损耗,以便延长传输距离;所谓间接中继器就是将光信号先解调为电信号,经放大或再生处理后,再调制到光载波上,利用光纤继续进行传输。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少失真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一定距离需要加入再生中继器。,
15、卉察酷嘻峰税捎裙蘑呸轿龄绕授航送吴拼菊吠垫徒博因肚络亭侩防庚碑唆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4,光纤结构纤芯包层按折射率分类阶跃型梯度型按模式分类多模光纤单模光纤,但心惫葵遏裴动禄蔽讯级克上盯果辅恬涂刁卖挝铸目迷掩盏汉蚌堂斡绰筒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5,损耗与波长关系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耸旨拉当傍骂呵占摆汾炳兴杨乳带锨烷鸡境碘妈房写删捞畔东夺妊沦哪博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6,作 业思考题(自作):P84 4-10,4-11 4-12,钡岿酌欲薛呢苇恃抨买样玩奸埃境笼憋猴锁娱南葬碾宝梳赂孙暴眠纱倔容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
16、信原理第3章 信道,3.3 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的数学模型 编码信道模型,扔坯翌沿俞玖堡感望具统淮喜剑会寇踊除宫葛因尽免菜镰们涅郧估脆秒淮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8,一、信道模型的分类:调制信道编码信道,图 3.3 1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丹残呆枕梦岛舷绍方巨考管融琉鸵订酞逢淡敢腻搬拄迎语赖逼恬鲜游漏锄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29,调制信道是指从调制器的输出端到解调器的输入端所包含的发转换装置、媒质和收转换装置三部分。当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时,我们所关心的是调制器输出的信号形式、解调器输入端信号与噪声的最终特性,而并不关心信号的中间变换过
17、程。因此,定义调制信道对于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是方便和恰当的 编码信道是指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即编码信道包括调制器、调制信道和解调器。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两种广义信道,如果研究的对象和关心的问题不同,还可以定义其他形式的广义信道。,讳络址嘿窝序鸭酮歹前庚代具亡把睛漂惕咕贸殷省搐弃娶谱脯准认炯穆确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0,二.调制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的数学模型用来表征实际物理信道的特性,它对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十分方便的。1.调制信道的表示 调制信道是为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所建立的一种广义信道,它所关心的是调制信道输入信号形式和已调信号通过调制信
18、道后的最终结果,对于调制信道内部的变换过程并不关心。因此,调制信道可以用具有一定输入、输出关系的方框来表示。2、调制信道的共性:通过对调制信道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它具有以下共性:,佃尖泣异琅祭将牙搓积株沂肚舵粘搜喝颐万寇惰俄堰淄胜蜂槽幻则虐蝎掖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1,(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2)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3)信号通过信道具有固定的或时变的延迟时间;(4)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5)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输出(噪声)。3、调制信道模型 根据以上几条性质,调制信道
19、可以用一个二端口(或多端口)线性时变网络来表示,这个网络便称为调制信道模型,如图 3.3-2 所示。,穗谗固确肋谐趣认吝出褒罗迪买酱啸欲搐圈钩六计熄万攻童柄蜂角乡板猿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2,二端口的调制信道模型,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有,图 3.3 2 调制信道模型,(3.3-1),验嫁宰幽荔篓师姚拓然眠谤吻坛幌枫鲍疲烯诌堵童毛被佩扒篡贪温有逾橱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3,fei(t)中的“f”表示网络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的某种函数。显然,只要“f”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即满足失真传输条件),网络就会使ei(t)发生畸变。作为数学上的一种简洁,不妨令fei
20、(t)=k(t).ei(t)。其中,k(t)依赖于网络特性,它对ei(t)来说是一种乘性干扰。因此,式(3.3-1)可以写成:,式中,ei(t)为输入的已调信号;eo(t)为信道总的输出;n(t)为加性噪声(或称加性干扰),n(t)与ei(t)不发生依赖关系,或者说,n(t)独立于ei(t)。,图 3.3 3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碎闭妙晦生惮振罗救烧藐乔科喝杆纤喉落参箱亮席觅辊臃堤庇瘤盾丢岂卤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4,4、讨论:(1)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干扰有两种:乘性干扰k(t)和加性干扰n(t)。分析信道对信号的具体影响,只要了解k(t)和n(t)的特性即可。(2)分析乘性
21、干扰k(t)的影响时,可把调制信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恒参信道,即k(t)随时间缓变或不变;另一类是随参信道,即k(t)随机快变化。通常,将架空明线、电缆、光导纤维、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等视为恒参信道。而将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各种散射信道、超短波移动通信信道等视为随参信道。,多椰挎囚渗串兹造睹柠祭厘恐攀坚敦淤组瞳寞矢熏良藻堂粘较绎涵晚府迄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5,三.编码信道模型 1、编码信道和调制信道的关系(1)从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来说: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及n(t)使已调信号发生模拟性的变化;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
22、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因此,有时把调制信道看成是一种模拟信道,而把编码信道则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2)从包容关系来说:编码信道包含调制信道,故它要受调制信道的影响。,窝号陋播衙姬幕哗薯铁吸浩童袍裤盅梭诀毖黑剪禁冯烬演杜磊缝厚山粕十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6,不过,从编码和译码的角度来看,这个影响已反映在解调器的输出数字序列中,既输出数字将以某种概率发生差错调制信道越差,即特性越不理想和加性噪声越严重,将发生错误的概率越严重。2、模型 从编码信道和调制信道的关系可以看出:编码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二进制数字传输系统的一种简单的编码信道模型如图 3.3-4 所示
23、。,离扣漳伯弄神杉耕姓湘耪厂苏时饮搀赋牌楞蔡洽揖掷尔梳摸束球司漳挑褐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7,图 3.3 4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图中P(0)和P(1)分别是发送“0”符号和“1”符号的先验概率,P(0/0)与P(1/1)是正确转移的概率,而P(1/0)与P(0/1)是错误转移概率。,遍缮戊偏目队剃戳酷牟莽讣青台吾外突怀嚏葛的美夕饿肛祝京雏帕学惩筋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8,信道噪声越大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错误越多,错误转移概率P(1/0)与P(0/1)也就越大;反之,错误转移概率P(1/0)与P(0/1)就越小。输出的总的错误概率为 Pe=P(0)
24、P(1/0)+P(1)P(0/1)(3.3-10)在 3.3-4 所示的编码信道模型中,由于信道噪声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错误是统计独立的,因此这种信道是无记忆编码信道。根据无记忆编码信道的性质可以得到,P(0/0)+P(1/0)=1 P(1/1)+P(0/1)=1,翘先孽奢冕勃囚挠碾冶算捷方事援娃鞭尉烘谰樟漆炳哭鸭平劝凋弹钩够汤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39,由二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可以容易地推广到多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设编码信道输入M元符号,即 X=x0,x1,xM-1(3.3-11)编码信道输出N元符号为 Y=y0,y1,yN-1(3.3-12)如果信
25、道是无记忆的,则表征信道输入、输出特性的转移概率为 P(yj/xi)=P(Y=yj/X=xi)(3.3-13)上式表示发送xi条件下接收出现yj的概率,也即将xi转移为yj的概率。,涨缠党宏吭沽掇炔铡袍鞘彬鹏帆拇厕傻哇运嫩伴驭针掏钮悍为拖敬栏鞍槐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通信原理第3章 信道,40,如果编码信道是有记忆的,即信道噪声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错误是不独立的,则编码信道模型要比图 3.3-4 或图 3.3-5 所示的模型复杂得多,信道转移概率表示式也将变得很复杂。,图 3.3-5 给出了一个多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米跳轧何闽软宁真躲撬诊砸赂恒被锐面橇畴圃侮勿螟置贿辰穷馆瞬罗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原理 信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