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访谈提纲.docx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访谈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访谈提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访谈提纲一、巩固脱贫成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重点阐述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巩固脱贫成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建立运行情况。(一)责任落实方面。调整充实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研究巩固拓展相关事宜。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召开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会议5次,及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巩固拓展脱贫攻
2、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工作组,由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工作组副组长和农办专职副主任,以此统筹协调涉农部门、行业部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活力。制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压实责任到行业部门和乡镇,分层分类梯次推进37项具体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一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政策落实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XX省出台的衔接政策,因地制宜推出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33个细化政策,实现财政兜底、医疗保障等政策全覆盖。全县所有脱贫户、监测户“两不愁三
3、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稳定,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入学率、脱贫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均达100%,221户符合条件纳入住房安全保障政策补助范围农户实现应纳尽纳,11531名享受低保、五保政策兜底脱贫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三)工作落实方面。始终把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致贫放在首要位置,制定XX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县级审定办法(试行),组织开展2次集中排查、1次巩固成果“回头看“,全年新增监测对象161户329人。依托“两库一平台”(社会救助数据资源库、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低收入人口动态预警监测平台),通过“入户排查+行业比对”方式,将41600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并同
4、步落实特困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措施,年内发放农村特困救助资金7786人4958.34万元、临时救助资金791户144.96万元。在县级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设立县级防返贫致贫基金400万元,同步设立村级返贫预警处置基金619万元,用于解决监测对象和重点群体实际困难,累计消除风险户653户1262人,成功守住“零返贫致贫”底线。二、巩固脱贫成果成效,包括“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和收入状况。(一)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强化控辍保学,将监测户和脱贫户一样纳入了重点关注范围。确保脱贫户和监测户子女无因贫辍学、失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儿童少年义务
5、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2023年累计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近2100余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7700余人次,资助资金480余万元。(二)医疗有保障方面。继续落实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医疗扶持政策,2023年财政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保71034人次、金额1988万元。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累计健康服务达45379人次;继续实施好30种大病专项救治,确保脱贫患者“应治尽治、用好管好县级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达97434人;继续做好脱贫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开展健康教育“五进”,32个建制乡镇卫生院、1个社
6、区服务中心均配备有1名健康教育人员,提升脱贫人群健康素养。夯实乡村医疗网底,提升健康管理水平,村级建制调整后,规范设置建制村中心卫生室383个,优化构建医疗点547个。(三)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按照关于做好2023年度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摸排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保障范围(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低收入群体,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和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重点户221户,截止目前,221户全面开工,开工率100%
7、,已竣工97户。(四)饮水安全有保障方面。强化动态监测,制定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群众有饮水问题可逐级上报,实行村集体全覆盖监测,乡镇重点部位抽查,县级部门饮水安全问题复查,根据平时的动态监测和乡镇申请,共打井25口。强化设施提升,完成了省级水利发展资金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工程,共计维修养护16处供水站,受益群众20000余人。(五)兜底保障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1-12月农村低保15719户25845人,发放资金6494.15万元。其中:脱贫户落实低保5803户10336人,发放资金2763.03万元。(六)收入状况方面。全县脱贫人口2023年度家庭人均年收入10136.6元,较202
8、2年度增长10.89%。其中:工资性收入7281.8元,较2022年度增长16.3%;生产经营纯收入1018.7元,较2022年度下降11.6%;财产性收入37元,较2022年度下降11.9%;转移性收入共1799.1元,较2022年度增长6.6%。三、巩固脱贫成果的典型经睑。总结、提炼2-3条优秀经验(或模式),每条优秀经验(或模式)均含基本做法(或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道理和启示。(一)XX县坚持“五个一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XX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以扎实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
9、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动员干部向一线下沉、做到组织在一线战斗、推动项目向一线倾斜、号召人才向一线集聚、明确典型在一线产生,既保证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又在稳定脱贫基础上砥砺前行,着力解决多维度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 .主要做法在驻村帮扶工作中,XX县坚持以“五个一线”抓实工作,以“五零目标”亮标定绩,切实做到眼中有群众、肩上有担当、心中有敬畏,实现帮扶责任、措施、考核、成效“四落实(1)干部向一线下沉,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与脱贫户结对认亲,实现摘帽不摘责
10、任、摘帽不摘帮扶。帮扶干部按照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按指定路线,直接到乡、到村、到户的“三不三直”原则,真正做到“见面点头笑,进门狗不叫”,实现一线工作“强入轨”。县级领导干部坚持“看问讲算导“五步工作法,带头深入村组农户走访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为联系群众办好1至2件实事。(2)组织在一线战斗,实现组织覆盖零遗漏。以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针对改革后村党支部“手臂短、触角窄”的局限,优化设置村级党委240个、村级党总支179个,并设立下属党支部1073个,同步做好村级纪检组织、群团组织、自治组织建设,明确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构建起
1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坚持政治标准,鲜明实干导向,对全县任职满2年的脱贫村驻村第一书记(副队长)和工作队员进行轮换,新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209人、留任119人。同时,将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纳入选派范围。(3)项目向一线倾斜,实现经济发展零空白。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进强村富民”职责任务,以61个村的中省扶持集体经济项目为示范,全面拓展经济股份合作社让“权”生钱、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地生钱、劳务股份合作社让力生钱、旅游股份合作社让房生钱、富民置业股份合作社让钱生钱五大路径”,推动优势产业全域拓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行“统一种苗供应、疫病防控、农资配送、品牌认
12、证、产品销售、金额担保和“分户种养的六统一分”模式,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员入社、抱团发展,并在全县试点推行“金鸡代养”“金猪寄养”模式,让脱贫户实现“无本增收”。(4)人才向一线集聚,实现智力支撑零短板。投入人才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打造留得住的“三农”干部队伍,持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大文章”,多形式开展乡村人才培训7000余人次,推动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招录基层公务员、选调生109名。邀请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玉米产业服务团到我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10项内容,培养乡村技术骨干4人。吸纳“科技城实习生计划”、暑期三下乡”100余名高校社会实践学子助力乡村振兴。采取公开招聘、“送岗位进高校”
13、等措施招聘专业人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力、“招才引智高校行”专项引才活动,赴省内外10余所高校开展校园集中招才引智主题活动,共计接受咨询100o余人次,回引各类优秀毕业生200余人。(5)典型在一线产生,实现建管培树零脱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按照“白天走干访,晚上思写讲”要求,白天到村入户走访群众、组织生产,晚上思考工作、完善资料。全县涌现出丁猛、熊伟等一批热爱农村、谋事干事的优秀第一书记,涌现出李小川、李凌寒等一批创业引领、示范带动的致富带头人,涌现出王明旭、李德贵等一批勇立田间、解难解困的驻村农技员。坚持从乡村振兴一线选拔使用干部,2023年对7名受到省委表彰的第一书记全部提拔重
14、用,9名第一书记、4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在乡镇换届时通过“五方面人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十项措施,进一步鲜明在乡村振兴一线严管厚爱真用干部的政策导向,凝聚起广大干部主动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伟大实践的干事创业激情。2 .工作成效(1)农业发展新动能得以充分积蓄。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全面推广“村党组织+”模式,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上、建在扶贫产业链上,有效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目前,围绕全县农业“3+2”主导产业体系,已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17个,村党组织负责人领办专业合作社220个,实现所有脱贫村全覆盖。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
15、3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85个。(2)干部队伍新活力得以有效激活。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今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大力提拔使用本乡本土干部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通过干部使用导向引导基层一线干部当“干将”不当看客”,主动沉下去、融进去,和基层党员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激发干部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3)返贫监测新机制得以成功构建。强化组织引领,形成“村党组织监测、乡镇党委审查、县级联片领导调度”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进一步压实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级联片领导责任,对易返贫人群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成功守住“零返贫致贫”底线。3 .经验启示(1
16、)坚持党的领导是保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形成“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级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发力,乡镇党委聚焦民生、久久为功,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帮扶体系,展现了党建引领、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2)强化宗旨意识是关键。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帮扶中多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建议、考虑群众感受、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对“两不愁三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做到常抓不懈。(3)确保政策稳定是基础。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做到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财政投入与巩固
17、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要求相匹配。在县乡村三级换届中,有效保证帮扶力量的稳定性;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有效保证扶持政策的延续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有效保持领导力量和工作投入的一致性。(二)XX县探索土坯房改造新模式让农村群众“忧居”变“优居”XX县是XX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2016年农村土坯房存量达16.39万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34.5%,农村土坯房数量多、分布广、改造难等问题成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明显短板。近年来,XX县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针对存量土坯房开展改造工作,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住上新房子、
18、过上好日子。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3)17号),将XX县评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1.主要做法为织就农民“安居梦”、塑造乡村“新面貌”,XX县通过明确一套操作标准,变“见子打子为系统设计”,全面打响农村土坯房改造“攻坚战”。(1)明确改造方式时序。通过“拆建改保投“(拆除闲置土坯房、拆旧建新、改建、修缮保护、投亲靠友)五种方式,按照“2017年30%、2018年30%、2019年20%、照22年20%”的进度安排分时定量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按照优先支持“重点群体、重大产业、重要地区
19、思路,实行困难群众、贫困村、主导产业集中示范带、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农村土坯房改造“四个先行”,渐进式实施改造。(2)明确资金补助标准。按照“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原则,分档分级制定农村土坯房补助标准,对现居唯一住房为土坯房拆除后,采取新建、购买或者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其安全住房的一般农户给予0.75L5万元补助,对新建房屋的贫困户给予23万元补助,对无力自主建房的贫困户纳入统规统建并给予3万元补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土坯房改造积极性。(3)明确审批流程规范。制定出台农村土坯房改造实施意见、实施细则、技术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和工作指南,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组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
20、级审批备案”的程序确定实施对象;采取“统规”+“统建、联建、自建”等方式,严控建房面积和标准,原则上贫困户人均建筑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其他户人均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35平方米,有效提高土坯房改造规范化、专业化水平。(4)明确建房风格风貌。在兼顾农民传统习惯、符合建房面积要求、彰显地域特色基础上,由县住建局组织制定经济适用、质量保障、安全可靠的土坯房改造通用图集,明确建筑风格样式20余种,免费发放给建筑工匠、村“两委”,宣传引导农户选用适合本户实际情况的通用图集,有效统一农村土坯房改造风格,形成美丽宜居的“川西民居”新范式。2.工作成效通过土地资源互补、传统文化互融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21、,打造出四类农村土坯房改造典型范本,推动“为改造而改造”向“为发展而改造“转变。1 1)土坯房改造扩城镇。对于居住在场镇周边的居民和有意愿在场镇建房的村民,按照“就地就近城镇化”原则,由村委会组织,在场镇周边统一规划建设聚居点,并配套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使农户享受到均等化城镇公共服务,变“农民”为“市民”。比如,原西平镇南堤村,通过村委会收集民意,确定在场镇建房户数,在已建成街道末端按照统一风格新建房屋,有效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2 2)土坯房改造促产业。对位于交通区位较好、具备产业优势基础镇村的危旧农房,立足放大“建新拆旧”经济效益,整体流转农户原有宅基地,统一规划房屋风貌,打造兼具宜居
22、、宜商、宜游等特点的聚居点,深入推进产村相融发展。比如,立新镇高棚村,在土坯房改造中建成一批功能齐、配套全、风貌统一的“小别墅”,呈现出“家家是别黑处处是景点的别样景观,有力助推当地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3)土坯房改造省土地。将“拆旧复垦”、减少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与土坯房改造同步推进,对于农用地面积较小、需改造农村土坯房较多的村,通过利用空闲地及荒坡荒地建房、优化户型设计提升聚居点容量、集中修建一体配套基础设施等方式,降低农村基础设施应建面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成功争取西平镇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比如,原西平镇石堰村通过集中规划,建设3栋多层成套住宅,一体安置土坯房改造户48户13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巩固 脱贫 攻坚 成果 工作 访谈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