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教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理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能力目标: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阐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历史地位。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意义。2 .了解改革开放的内容和意义。3 .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4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2、。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一、伟大的转折一改革开放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一)会议的中心议题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围绕这个中心,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
3、公报重申毛泽东1957年作出的我国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的正确论断,指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绝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绝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实际上是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八大的正确估计。(二)全会解决的认识问题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全会认为全国范围内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应该及时地、果断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
4、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这就解决了我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标志我党在政治路线上实现了根本的拨乱反正。调整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全会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经济工作的方针也作了调整。全会指出,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步子很快,197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为此,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
5、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教育工作。这些思想,是党确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重要方针的开端。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认真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全会认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十年内乱时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打击迫害干部和群众,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在此之前,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也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粉碎四人帮
6、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开始部分进行。同时,会议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对人民的贡献。会议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望。全会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要抓紧完成。2 .改革开放的内容农村的改革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要使人民都富裕,如果农村不现代化,农民不富裕,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富裕就无从谈起。同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既是我国最落后的地方,也是要求改革最迫切的地
7、方,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又是全面改革的基础。因此,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务之急。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党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过程这一制度在农村的推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 .早在1962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猫论”早在1962年安徽等省就出现过包产到户的做法。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由于天灾人祸出现了严重困难,安徽等省饿死了不少人,一些地方自发出现包产到户,生产迅速恢复,但是包产到户的做法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严厉禁止。邓小平不赞成把包产到户说成是搞资本主义而一棍子打死。1962年7月7日他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代表时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
8、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那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接着他引用了刘伯承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2 .“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党内有人反对实行承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自1977年开始,安徽、河南等地的一些生产队根据群众意见,又试行了包产到组、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责任制,受到群众欢迎。但当时有些人认为这是“方向问题”、“道路问题”,是“倒退”,担心这样做会产生资本主义,不敢推行。1979年人民日报针对安徽、河南等地出现的情况,提出各地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统一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章 第二 创立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