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群概述专业群面向长三角、特别是苏州地区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立足于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服务于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转型升级,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由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五个专业组成。本专业群是在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良好基础上,依据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后形成,群内专业均已具备坚实的建设基础。各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协同性强,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美誉度,专业群结构如图3T所示。软件技术专业省高水平骨干 专业、全国机 械行
2、业特色专 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首个物联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品牌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 技术专业江苏省击点专业省里点专业群 骨干专业智能控制 技术专业福联网 应用技术专业等产教融合 共建共享 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骨干专业、无锡市职业教现代化品牌 业央财重点建设专业、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苑专业点、省高水平 管干专业、省优秀 教学团队图3-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专业结构近年来,专业群在智能制造数据融合、系统集成方案等方面开展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已初具品牌效应,形成的“双标同步、三集统筹”技术引领型专业群建设模式具有示范作用。专业群带头人钱晓忠教授,长期从事智能制造、工
3、业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主笔起草学校历届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负责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课程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实施工作。担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TC124/SC4委员,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智能制造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带头人。主持制订国家技术标准GB/T36531-2018生产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主持“苏州市物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奖项和荣誉。近三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篇、申获发明专利
4、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主持“中船重工第七0二研究所小型螺旋桨制造车间智能化改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等多个横向项目,科研到帐400多万元。参加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顺利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现有在校学生2077人,专业专任教师9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5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70%。硕士学位以上75人,比例达81%,其中博士22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教师比例达57%,双师比例达95机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如图32所示。(二)专业群优势特色1 .专业群优势(1)聚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显著依托苏州唯一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率先成立“感知中
5、国”创新基地一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基础,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物联网技术学院,聚力物联网技术领域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牵头建设了职业教育国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首个国家物联网实训基地、牵头修订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标准等,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聚力师资建设,结构化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强针对物联网技术发展快、两化融合升级技术复合要求高的特点,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在岗教师技术轮训双轨建设。目前,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结构
6、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业专任教师9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5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70%。硕士学位以上75人,比例达81%,其中博士22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教师比例达57%,双师比例达95%。兼职教师中聘有江苏省产业教授3名、知名企业产业教授8人。专业群领军人为工业物联网技术领域技术专家,担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TC124/SC4委员,苏州市科协委员,苏州市工信局智能制造专家库专家,主持和参与制订智能制造国家技术标准多项。(3)聚力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服务能力积淀厚实近年来,本专业群科技创新团队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主线,聚焦工业物
7、联网技术领域数据采集、设备智联、数据智能等工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积淀了厚实的技术创新基础。主持和参与制订多项智能制造技术国家标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建有“江苏省传感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市物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高水平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4)聚力创新教育,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果丰硕探索学生多通道成才培养机制,开展创新班、创新工坊、大学生创业园、技能大赛院校省国四级选拔、科研小助手等多种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本专业群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和大创项目中取得丰硕成果。(5)聚力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留学生培养立典范秉承开放与共赢的理念,拓展高水平中
8、外合作项目,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提升专业教育国际化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国南非教育项目”、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等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1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留学生在本专业群相关专业学习,中外合作项目数量、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2 .专业群特色(1)对全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有示范引领作用依托苏州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基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技能积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先行先试,探索经验,获得了显著的示范引领成果。牵头建设了职业教育国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
9、业教学资源库、央财支持的国家首个物联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主持修订了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2)工业物联网领域技术服务形成了品牌效应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先后承担工业与信息化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子项目、中船重工第七O二研究所小型螺旋桨制造车间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转型方面积累了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生产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6531-2018),在数据融合、系统集成方案等方面形成品牌效应,在全国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引领作用。(3)专业群产业基础优势显著作为国家唯一的传感网
10、创新示范区,苏州立足物联网产业先发优势,加快人才集聚,推进技术创新,引导推广应用。截至2017年年底,苏州拥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产业营业收入2437亿元,接近全省的1/2、全国的1/4,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座城市,牵头或参与制定现行50%以上的国际标准。同时苏州又是制造业高地,2018年制造业工业总值占比47.7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面向长三角,特别是苏州地区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制造业,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区域物联网产业和制造业的区域优势,专业设置面向工业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着力服务型制造业,为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
11、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四能教师、国际教育、产教联盟等4平台为支撑的、技术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同步的专业群特色。(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面临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提升需依靠三大核心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技术进行融合、集成、应用,才能不断打破知识领域边界、实现创新。(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急需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
12、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7年)中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指出: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企业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强化供应链集成运作,帮助制造企业提升创新活力、资源配置水平及业务效率是目前中国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如何借助政策和地域优势,服务企业对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的需求。(2)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各
13、专业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据调查,中国制造业有三大核心痛点,首先是工业设备终端的连接率低,数字化程度低。其次是缺乏互通互联的数据标准。第三是企业信息安全性低与设备数据安全性低。在苏州,制造业有32.35%的企业处于信息化准备阶段,52.94%企业处于单项业务信息化阶段,只有8.82%的企业形成了信息集成平台。苏州地区制造业转型的痛点包括设备多样性导致数据不标准,难以互通互联与集成,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应用能力不足,信息系统数据实时性与安全性难以保证。由于痛点涉及的技术交叉融合,需专业群内各专业对接产业需求、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3)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能制造需要大量ICT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数字
14、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产业间的衔接、跨界促使各知名企业纷纷涌入该领域,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工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了很多应用,如阿里与攀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合作开展了“阿里云ET工业大脑+AI+IoT”应用,腾讯云和三一重工打造了工业数据“根云”平台等。这些应用催生了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缺口巨大,预计2020年制造业IeT技术人才的缺口达750万,2025年缺口达950万。大量的人才需求,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十三五”以来,苏州职业技术学
15、院精准对接物联网技术赋能智能制造产业链,面向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和应用,围绕智能智造关键技术,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培养面向工业物联网的紧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 .新的挑战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旨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也将使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工作置身于变化中的社会经济和治理的背景中,定然会形成诸多的挑战。(1)专业融合与学生多通道成才机制需再创新当前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自主意识强,个性发展意愿强烈。一方面,为满足学生多元成长成才的诉求,学校需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物联网应用技术赋能智能
16、制造中诸如设备智联、数据融合、数据智能、人机交互等痛点需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较高,且技术的应用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集成与创新,人才规格需求提升,创新精神培养需要加强。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应用需要,创新能力不够,这将迫使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探索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产业的多专业抱团式发展模式,同时拓展学生成才通道,在全国率先形成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制造业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经验。(2)新技术新规范融入课程的工作知识开发需再提效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加快,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传统制
17、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产生众多的新业态,新业态孕育新技术。例如设备智联、边缘计算、数字化管控、移动互联、工业系统集成、数据融合以及工业信息安全等,这些技术交叉融合,其显著特征是不断快速更新迭代。专业群应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内容,进行工作知识开发,实现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快速对接。(3)师资队伍技术跨界融合与结构化能力需再提升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需要师资队伍既高度了解制造业,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有足够的掌握。既要熟悉制造业的设备和制程,又懂得如何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到产业中去。这种跨界融合应用对师资队
18、伍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现有专业群教师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快技术技能更新的速度,双师“四能型”教师团队建设迫在眉睫。同时这也要求领军人物需具备更强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带领团队不断适应产业发展的步伐。二、组群逻辑(一)专业群与产业的对应性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面向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离散型制造产业高端领域,着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的服务型制造业人才需求。专业与产业对应关系如图3-3所示。福断网应用犊市专亚群图3-3专业与产业对应关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制造业,以
19、智能化车间为典型代表,其核心是从单个设备的设计、生产和运维转变为多个设备的互联、协同和优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聚力离散型制造业领域,主攻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即制造车间数字化中生产线、制造单元等不同层次上的设备、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聚焦工业物联网在数字化车间设备智能互联、人机协作、数据融合、数据智能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精准对接长三角及苏州地区中小微制造企业开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着重培养德技并修,满足自动化生产线运维、精益生产管控、智能设备集成、物联网工程实施、微
20、应用开发等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化车间中的应用为主线,对接岗位需求,面向数字化车间设备智联、数字管控、互联互通、数据融合、数据智能等环节的核心技术设置各专业。专业群内五个专业工作岗位关系如图3-4所示。画新兴交叉岗位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员物联网信息安全员工业网络工程技术员大数据工程技术员专业由位物联网工程技术员网络工程技术员程序员自动化系统集成员智能设备系统集成技术员物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员云计Ii工程技术员前端开发程序员自动化系统技术服务播瓶生产管控技术员通用岗位设备安装调试员设备运缰技术员系筑管理员专业区物联网应用技术图计算机网络技术因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
21、技术口智能控制技术图3-4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学生就业岗位专业群通用岗位包括数字化车间的设备安装调试员、设备运维技术员和系统管理员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岗位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岗位为网络设备调试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软件技术专业主岗位为程序员、前端开发技术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岗位为自动化系统集成员、自动化系统技术服务人员。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主岗位为智能设备系统集成技术员、精益生产管控技术员。专业群新兴岗位包括智能工厂急需的人工智能技术员、5G网络技术员、大数据技术员等。(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不断催生新岗位。为快速适应新技术发
22、展对人才的需求,以物联网技术在离散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主线,面向数字化车间设备智联、数字管控、互联互通、数据融合、数据智能等环节的核心技术与岗位构建专业群。群内各专业协同服务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制造产业,随动岗位细化和新兴岗位衍生进行系统优化,形成由3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和2个装备制造类专业相融合的专业群。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如图3-5所示。专业I关键技术领域I专业群软件技术应用中心IXffi蛤0I数据增值服务制造行业应用中心定制化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层I(物联网I应用技术1。T云平台设备管理DB数据融合协议适配平台层(计算机I网络技术网络G夕云计算互联互通昆露工业以太网信息安全5G网络层智能控制技
23、术MES/边缘计算蹈良可视化系统订单管理1Cp智能排产质检测(SPC)远程运堆感知层电气自动化技术设备/产线PLC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PDA环境检测(图3-5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专业逻辑关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聚焦智能设备及控制系统集成,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聚焦智能设备信息融合、MES数字化管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聚焦工业网络安全及其云平台搭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聚焦物联网平台、工业数据采集和数据可视化,软件技术专业聚焦数据智能分析和定制化开发等技术。基于“互联网+”,将专业群的通用知识、技术技能打造成专业群共享平台课,将交叉融合性的新技术新技能纳入专业群互选课,开发AI+微证书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应用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10890.html